五周年!在“紅色育人路”上精彩作答
——北京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綜述
發布日期:2021-12-08 供稿:黨委宣傳部 紀惠文 攝影:來源于校園網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芭囵B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北京理工大學黨委聚焦建立健全新時代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堅持舉旗定向謀篇布局、引領思想培根鑄魂、改革創新貫通融入、旗幟鮮明守好陣地、多措并舉強基固本,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蓄足源頭活水、注入不竭動力。2020年,學校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2021年,學校獲評“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堅持走紅色育人之路,涵育又紅又專一流人才”項目入選第一批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項目。
北理工傳承紅色基因、涵育時代新人的特色實踐發出了高校“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強音!
謀篇布局,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
2020年9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學舉辦“紅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論壇。
2020年9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學中心教學樓報告廳,會場氛圍熱烈濃厚——來自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延河九?!甭撁说?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世界一流大學”這一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題開展了熱烈討論。
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五年來,北理工抓住學校辦學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生動實踐這一理論關鍵,持續深化中國共產黨創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專項研究,并于建校80周年之際舉辦高端論壇,從理論和實踐上充分論證思想政治工作這一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作用。
在長期探索中,學校黨委深刻認識到,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體功能、第一使命。要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強化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高校其他職能對人才培養的反哺作用,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聯動效應。
一切工作為了育人——
所有工作都要為人才培養服務!在北理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深入實施以“育人”為中心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試驗區,培育“教師思政工作室”,選樹工作品牌和創新項目,建設“三全導師”工作隊伍,探索建立微觀層面可轉化、有操作性的一體化育人模式……
從課上課下到網上網下,從校內到校外,目標圍繞育人匯,資源圍繞育人配,北理工黨委從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出發,推進校內外、多維度育人資源深度融匯,“育人”合力充分匯聚。
2021年3月16日,在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成立兩周年之際,“延河聯盟”紅色育人基地揭牌儀式暨黨史學習教育在延安大學舉行。
系統謀劃、全面部署——
成立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領導小組,黨委書記和校長一起擔任組長;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召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研究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推進計劃》《關于加快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十育人”工作機制;牽頭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推動九所高校攜手“育新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在建黨百年的新征程上全面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
通過一系列擲地有聲、影響深遠的政策“組合拳”,學校黨委著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北理工升級版”,在助力師生成長成才的“新長征”路上,充分發揮“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協同育人效應,推動立德樹人更好地形成全?!耙槐P棋”。
培根鑄魂,健全理想信念教育長效機制
2021年11月18日,北理工黨委組織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集體備課會。
冬日,新落成的文科教學大樓里,一場由學校黨委書記趙長祿主持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集體備課會,讓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教師們意猶未盡。
“在思政課中詮釋好黨的偉大成就和偉大精神,教育青年學生把個人發展的‘工筆畫’融入國家戰略的‘大寫意’中去?!瘪R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張虹表示。
第一時間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融入思政課、形勢與政策課以及課程思政有關內容,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這是北理工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固本培元,鞏固師生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生動縮影。
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學校從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建強教師隊伍“主力軍”兩方面協同發力,建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發力的長效機制。
2021年,北理工獲批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學校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增列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青年教師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獲評“青年長江學者”高層次人才稱號;樹立重視教學質量的鮮明導向,持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若干措施》,兩門課程獲評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形成包括職稱單評單列、人才引進優先等在內的多項隊伍建設長效機制……2019年,馬克思主義學院成功入選北京市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年,獲批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
“怎樣把課程建設目標與制造強國建設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強國之志,心懷‘國之大者’?”2021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機械與車輛學院胡耀光教授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一直思考著、實踐著。
北理工課程思政示范課在“學堂在線”發布
基于兵器類、材料類、機械類等特色優勢學科,充分挖掘和運用相關學科專業課程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將北理工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和支持保障重要任務的典型案例生動融入課堂講授重點內容;面向全校所有一級學科和主要二級學科點,重點打造100門課程思政示范課,并陸續在新華思政、學堂在線等平臺推出……一大批突出“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的課程思政示范課,求真、觸情、傳神,助力學生在“專業成才”的同時實現“精神成人”。
各門課都上出“思政味兒”,需要全體教師都挑起“育人擔”——
“人人熱愛育人、時時踐行育人、事事落實育人?!?021年9月,5名標兵、59名先進個人和10個先進集體在北京理工大學首屆“三全育人”先進典型評選表彰中脫穎而出,他們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堅守初心育人育才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北理工“四有”好老師的內涵真諦。
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發展中心,建立健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設立人才培養最高榮譽“懋恂終身成就獎”,開展“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學習實踐活動,舉辦新入職教師“延安尋根”培訓……在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致力于培養具有北理工特質、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領軍領導人才。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
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思政課”命題,北理工黨委抓住服務保障重大活動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契機,引導學生上好“大思政課”。
將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動打造為行走的“大思政課”,實現學?!靶≌n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統籌“百年黨史”和“紅色校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線上線下貫通、課內課外結合的 “四史”教育;在深入總結連續3年開展“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精心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活動;抓住新生教育、入學教育契機,開展“北理工精神我來講”優秀學生報告會……
2021年5月,北理工“擺渡人工作室”獲評教育部全國首批職業生涯咨詢特色工作室。
學校還注重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創業教育和畢業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建成國內高校首家職涯體驗中心,依托“擺渡人工作室”“職心工作室”“職美工作室”等開展團體輔導、講座培訓,年均服務學生9000余人次。2021年,北理工獲評首批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擺渡人工作室”獲評教育部“全國首批職業生涯咨詢特色工作室”。
實踐證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改革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貫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院士上講臺啦!”
在一堂別開生面的專業導論課上,北理工未來精工技術學院的本科生在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樊邦奎,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等六位重量級院士面對面暢談“智能無人+”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過程中,開啟了奮力攀登新時代科研高峰的“求真”路。
“院士們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以個人夢想推動國家夢想,才能成長為‘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币幻罕究粕d奮地說道。
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實踐能力“三位一體”!學校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核心,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和特色,以系統思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本研一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拓展優質育人資源供給,著力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方向轉化為師生堅定的行動指南,轉化為重要的研究內容,轉化為鮮活的教學資源,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持續涌現。
既要培養“專才”,也要培養“通才”——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在于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與強國責任?!敝袊こ淘涸菏俊⒃菏繉煷韰卿h說。
北理工高標準建設六大書院社區,打造“一書院一社區、一社區一文化”格局。
“通識化筑基”“個性化培養”“小班化教學”“導師制互動”……近年來,北理工將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強化供給側改革,自2018年起實行書院制,推動大類培養、大類管理,實現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同頻共振”;建設精工、睿信、求是等六大書院社區,打造“一書院一社區、一社區一文化”格局,為學生營造“在書院發現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氛圍。
科研與育人水乳交融——
北理工“智慧”踏上火星!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啊靻栆惶枴樌懙谋澈笥斜崩砉と藶樗q{護航!”,深空探測研究團隊的師生興奮地說。
2020年11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學學子奪得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砥礪前行,逐夢九天。一代代北理工人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勇闖創新“無人區”,走“地信天”集成特色發展路徑,邁出了矢志強國、追求卓越的堅實腳步。
急國家之所急,解發展之所需!五年來,學校黨委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學科優勢、科研優勢持續轉化為培養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的育人優勢。五年來,北理工師生將國家的需要作為奮斗方向,瞄準“卡脖子”難題攻堅克難,牽頭獲21項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連續3年一等獎“不斷線”,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總決賽等重要大學生科技創新賽事上屢屢奪魁、奪杯、奪金。
旗幟鮮明,站穩守好校園陣地
“一本經典教材的背后,蘊含著老中青三代人的心血?!?/p>
《電路分析基礎》——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介紹電路分析的工程基礎課教材,已經伴隨新中國走過了70年歷程。它的主編者李瀚蓀老先生,帶領電路基礎課老中青三代團隊潛心耕耘教材編纂,與時俱進豐富教材內容,打造了一本權威、厚重的經典教材。自20世紀50年代起,該教材累計發行量達430萬冊,被110余所高校選作教材或參考書,2021年獲評“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北京理工大學7種教材入選首屆全國優秀教材
尺寸課本、國之大者!教材,是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重要陣地。打造適應時代要求、有家國山河、有信念追求的精品課堂和精品教材,這是北理工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領學校宣傳思想陣地的一個生動縮影。
延安精神點亮信仰之光——
“負傷算什么,不過是蚊子叮了一口,快告訴同志們那里有鬼子!”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堂上,71歲的王太和正在生動講述著自己的父親、開國少將王耀南親歷過的靈石遭遇戰。
“延安精神”特色思政課是“延安精神進校園”中最為師生津津樂道的一項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胡喬木之女胡木英,開國少將王耀南之子王太和,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之女郭平英等8位主講嘉賓,走進思政科課堂,面對面為學子們講述“紅色故事”,在“情理”交融中推動紅色基因入腦入心。
2021年10月22日,延安精神與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第一次會議暨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
為更好地在全國廣大青年中研究、宣傳、踐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鑄就的偉大精神,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北理工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共同成立延安精神與中國青年研究中心,深入推進延安精神“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進校史館、進學生社團”。
校園空間充盈紅色文化——
“到北理工,看坦克!”
2020年9月2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國防文化主題廣場正式落成。國產新中國第一輛輪式突擊車,蘇制T34坦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繳獲的美制“謝爾曼”坦克、“巴頓”坦克等多型坦克,讓參觀的師生在現場感受到了奔跑起來的陸戰之王的雄風。
堅持以紅色初心照亮辦學方向,用紅色文化滋養大學精神,用紅色情懷夯實“四個服務”。五年來,北理工聚焦“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這一學校精神文化體系的固有內核和不變根本,建立健全厚植歷史傳統、特色鮮明凸顯的文化育人體系,營造出以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的濃厚氛圍。凝練宣貫“北京理工大學精神”,深入開展大討論活動,不斷深化、完善學校精神文化譜系;聚力打造“一軸兩基”紅色文化生態圈;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基層特色文化空間建設;打造思政類、學術類、師德類、科技類、典儀類等十類校園文化品牌,形成校園紅色文化品牌矩陣,實現紅色文化輻射的規?;腿采w……
學校大力推動校園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官方微信公眾號自2018年開通以來累計打造38個“10萬+”。近年來,北理工傳承紅色基因、涵育時代新人、建設一流大學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多次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節目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重要媒體報道,匯聚了引領師生團結奮進的強大思想輿論力量,激發了師生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強基固本,打造良好育人生態
2021年10月28日,北理工召開黨支部工作法交流展示會。
“紅色學習點亮‘東方星’、師德傳承點亮‘北斗星’、匠心育人點亮‘啟明星’、創新融合點亮‘智慧星’、黨員先鋒點亮‘定盤星’”。在北理工黨支部工作法交流展示會上,自動化學院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教工黨支部總結凝練出的“點亮五顆星”服務型黨支部工作法獲得師生一致好評。
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和“本”——
學校黨委清醒認識到,做好新時代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展開,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個重大問題來謀劃推進。高?;鶎狱h組織是黨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夯實高校黨建工作基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這是高質量開展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所在。
為此,學校黨委堅持“對標爭先”加強師生黨支部建設,選取百個黨支部,集中展示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暑期社會實踐、“紅色1+1”中的優秀做法;組織開展“支部賦能驛站”基層黨建實務指導系列活動,集中推出“送黨課到基層”專項活動;分類建設具有示范性的基層黨委“黨建工作室”,重點培育“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建設學?!包h建工作樣板支部”……黨的建設深入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切實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
黨的領導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五年來,學校黨委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堅持黨領導高校工作的具體體現和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凝心聚力,帶動黨員干部不斷砥礪政治品格、堅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能力,自覺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
2021年3月12日,北京理工大學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暨專題報告會。
以《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為根本遵循,健全學校黨建工作制度體系;持續完善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上級工作要求的快速響應、扎實部署、督查問責工作機制;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圍繞落實中央巡視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建立長效機制……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黨建思政工作與整體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引領保障學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
號角已吹響,擊鼓又催征。滿懷光榮夢想,肩負使命重任,北京理工大學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全面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進一步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加快構建貫通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