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朱和平:“為國防事業(yè)奮斗,你們準備好了嗎?”
發(fā)布日期:2014-09-23 供稿:黨委宣傳部 辛嘉洋 攝影:大學生記者團 黨然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
(圖片來源:校友論壇校友簡介)
2014年9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學一年一度的校友論壇又一次吸引全校師生駐足凝視,本屆校友論壇中,有一位校友備受矚目,他就是全國政協委員、朱德元帥嫡孫、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北京理工大學80屆畢業(yè)生朱和平少將。本次論壇,黨委宣傳部有幸采訪到這位校友,朱和平表示,畢業(yè)三十年重回母校,感覺校園的變化之大令人震驚,然而濃厚的學習和科研氛圍仍然令他十分熟悉。
爺爺教會我“立德樹人”
作為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軍隊的第一代卓越領導人——敬愛的朱德元帥的嫡孫,朱和平少將說:“爺爺一生勤儉節(jié)約,家風嚴格,他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四個字——立德樹人”。朱院長眼中的“祖輩”留給中國更多的,是精神,是勤儉持家、立德樹人的做人之本;更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中國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讓朱和平在從軍之時,得到爺爺朱德元帥的支持,希望他能夠成為懂技術、有思想、謀戰(zhàn)略、敢追求的軍人。他毅然決定到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學習無線電工程專業(yè),這為朱和平之后從事雷達預警探測和電子對抗等研究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對軍隊院校教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成為我軍的專家型領導。
大學教育要“立足思想”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朱和平曾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提出“大學需要軍訓教育,但更需要素質教育。”如今朱和平重回母校,正值我校2014級新生軍訓期間。問及他的看法,他說,軍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階段,軍訓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更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起到積極作用。
教育改革、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是素質教育,而軍訓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正式接觸大學生活前先接受思想上的教育,使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實現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素質教育并不是僅僅如此,整個國家、社會和民族的形態(tài)、價值和追求都會影響到個人的思想發(fā)展,所以我們要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必須要從思想上進行改革”,朱和平說。
幾日前,我校胡海巖校長在“與校長面對面”的講座中提及我校1994屆校友解放軍某基地衛(wèi)星地面測控站主任張寧扎根祖國西北邊陲,雖然畢業(yè)后走向西部、走入基層,但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卻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針對大學畢業(yè)生下基層、進部隊的現象,作為現役軍人、空軍少將的朱院長認為:“每名同學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我在這里必須告訴大家,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選擇軍人就意味著終生都選擇犧牲與奉獻。現役軍人,不管在任何工作崗位,都要時刻做好犧牲和奉獻的準備,所以在這里我想對即將走進部隊的同學們說一句:你們,準備好了嗎?”
高校發(fā)展需“團結協作”
談及高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向,朱院長表示,任何一個組織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就是團結。當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是講求團隊協作,學科協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任何事物的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團隊的協作,因此在各高校層面都應該形成更加有效和有力的領導,能夠團結和帶領各個學科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更高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動力,以推進高校更快、更好、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朱院長說,“北京理工大學作為我黨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自成立以來,在很多學科上成績驕人,對我國的國防工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空軍指揮學院在過去的時間里與北京理工大學建立了長期有效的溝通和聯系,今后,學院仍然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北京理工大學的各項工作。”作為一名校友,朱院長對母校的發(fā)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祝愿母校能夠始終保持“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威嚴與驕傲,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綜合型人才。
人才成長要“戒驕戒躁”
作為80屆優(yōu)秀學長,朱和平少將說,學生的成長,必須要戒驕戒躁。現在的社會充滿了喧囂與浮華,很多人為追求名利、追求完全的自我而不擇手段。然而,無論做機械、做軍工、做技術,都不能有半點急躁的心理。我們必須承認,立竿見影的例子畢竟在少數,眾多成功的校友都經歷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孤獨,付出了大家看不到的辛苦和努力。成功是需要經歷和閱歷的,機械、軍工和科技的發(fā)展不能急躁,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發(fā)展。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潛心學習,戒驕戒躁,實事求是但一定不自以為是。
采訪結束,朱和平少將起身道別,他精神抖擻,言語中帶著雷厲風行,最后仍不忘囑咐道:“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樹立目標、提高效率,做好為祖國國防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