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擔當!這份新時代育人答卷“兵力十足”!
——北理工機電學院德育工作側記
發(fā)布日期:2022-12-14 供稿:黨委宣傳部 崔雨涵 攝影:機電學院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shù):在服務國家重大重點任務中,機電學院200余名師生作為骨干參與國慶70周年慶典工作,300余名學子投身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服務工作……
在服務國家疫情防控任務中,機電學院以智能機器人研究所黨支部為代表的師生團隊夜以繼日全力投入科技抗疫,研發(fā)出醫(yī)院隔離病房自主護理機器人、超能防疫機器人等產品馳援一線,以寸輝、游玉等為代表的學生黨員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不顧個人安危勇敢沖鋒在前……
在面對畢業(yè)就業(yè)的重大選擇時,機電學院畢業(yè)生奔赴兵器、航天等國家重點領域的就業(yè)比例高達80.5%,扎根基層、投身國家重點領域成為一代代機電人的主動選擇……
抓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育工作的成效體現(xiàn)在每一名師生面對國家需要的關鍵選擇中。
近年來,機電學院作為第一獲獎單位榮獲國家科技獎3次,承擔重大/重點項目960余項,發(fā)表論文280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500余項;新增院士1名,長江、杰青等高層次人才5名,“四青”人才4名,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1項,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獎1項,兵器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在全國評估中獲評優(yōu)秀……
扎實開展德育工作,構筑師生共育的“德育共同體”,良好的學風、院風為學院的辦學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夯實基礎,注入動力。
機電學院黨委書記王亞斌為新教師和學生骨干講授黨課
“新一代要向老一輩學習!傳承北理工的紅色基因,不怕苦不怕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攻堅克難,把咱們機電學院的兵器精神發(fā)揚好?!痹诒崩砉C電學院東花園愛國奮斗教育基地,學院黨委書記王亞斌正在結合學院的科研平臺,生動地為新教師和學生骨干講授黨課,并提出了殷殷期望。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多年來,機電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培養(yǎng)時代新人與強化“報國擔當”相結合,立足兵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性,把鮮明的思想引領、扎實的實踐教育、全員的育人力量,作為學院夯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工作基礎的有力舉措,通過抓牢思想引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抓好實踐育人特色品牌、抓住“三全育人”關鍵群體,積極探索,多措并舉,構建了德育工作新格局,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成效。2021年,學院以優(yōu)異成績獲評“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點亮“兵器精神”,抓牢思想引領關鍵環(huán)節(jié)
“愛國奉獻、奮斗創(chuàng)新!”經過兩年時間的討論凝練,2020年,機電學院正式發(fā)布了代表學院學科特色的“兵器精神”,這不僅成為第一個正式由基層凝練的學科特色精神文化成果,也成為學院抓好師生思想引領的實在舉措。
近年來,在辦學治院過程中,機電學院始終從黨和國家的重大需求出發(fā),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結合兵器、安全學科特色,深入開展“兵器精神”大討論,凝練了“兵器精神”“安全報國”等精神文化成果,并以此為思想引領和內涵核心,積極開展選樹“兵器四代人”、打造兵器人物愛國奮斗展、建設“兵器長廊”紅色文化陣地和“東花園國防特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兩彈一星”精神專題報告會……一系列“組合拳”將思想引領的精神內核變?yōu)閷W生看得見、摸的到的文化載體,讓思想引領的成效落在實處、觸動人心。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由機電學院主辦的“兩彈一星”精神專題報告會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韓長林的報告擲地有聲,與會師生爆發(fā)出熱烈持久的掌聲。這是機電學院“強國兵器”大講堂上的一幕。
在堅持“兵工報國、為國鑄劍”的育人理念、錘煉“愛國奉獻、奮斗創(chuàng)新”的兵器精神的基礎上,學院還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深化學科傳統(tǒng)與家國情懷相融合、知識傳授與紅色基因相融合、工程實例與倫理美學相融合。近年來,機電學院以實施課程思政鑄魂計劃為牽引,通過編寫《機電學院課程思政責任點匯編》、定期組織開展教研室教學交流研討、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等,強化思想引領與學科特色深度結合,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課程全覆蓋。
“發(fā)揮所學為國貢獻,我亦甘之如飴。”機電學院2021屆碩士畢業(yè)生陳世煜在畢業(yè)之際,仍毅然奔赴祖國的大西北,入職某國家重點領域單位,盡己所能,踐行北理人的軍工報國之志。像陳世煜一樣,在“報國擔當”使命激勵下,機電學子們迸發(fā)出拼搏奮進、敢于爭先的強大動力。以2018級智能機電系統(tǒng)實驗班為例,班級保研率高達72.4%,黨員占比達到52%,在各類競賽中斬獲國家級獎項7項、省部級10項、校級50余項,榮獲“北京市先進班集體”稱號,班長許毅獲評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
2018級智能機電系統(tǒng)實驗班合影
“要做好國家重點領域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自主培養(yǎng),首先要抓牢思想引領這個關鍵。要把一代代機電人不辱使命、為國鑄劍的精神積淀,轉化為培養(yǎng)時代新人理想信念與責任擔當?shù)膱詫嵥枷牖A?!睓C電學院院長王成這樣表示。
在抓好思想引領的過程中,機電學院黨委充分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在組織建設上,學院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建設架構,在課題組建立縱向黨支部,選樹培育功能型黨支部;開展黨建校企零距離活動,打造黨建與產學研共融育人新模式;創(chuàng)辦《紅快遞》理論學習品牌,深入推進“五微一體”網絡學生黨建工作,形成典型性、有經驗、可復制的黨建引領長效機制。
學院黨委還通過創(chuàng)新制定《機電學院學生黨員積分制實施辦法》,夯實學生思想教育的理論基礎,構建“三三三”紅色學習機制,打造“重點明、層次清、覆蓋全”的理論學習體系,全面優(yōu)化學生黨員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發(fā)揮學生黨員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近年來,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機電學院黨委獲批“北京高校先進黨組織”,學院獲評學?!包h建工作室”;無人飛航工程系教工黨支部獲批首屆“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研究生機電第二黨支部獲批第二屆“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研究生機器人第二黨支部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科普宣講團黨支部獲得北京高校紅色“1+1”示范活動三等獎。
提質“科普宣講”,抓好實踐育人特色品牌
“在開展科普宣講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鍛煉了能力,向社會大眾普及了科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科學公益實踐中,我們的科學精神、志愿精神得到了極大提升。”機電學院2020級機械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破招v團主席陳永進談到他參加科普宣講實踐活動感受時這樣說。
2006年,為積極響應國家“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號召,機電學院創(chuàng)設了北京理工大學科普宣講團,以志愿公益社團為載體,著力打造科普工作品牌,筑牢實踐育人特色平臺,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此后,一代代科普宣講團的成員們,走進大中小學校、深入貧困地區(qū),廣泛開展科普宣講和支教活動,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文化,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為科普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宣講團成員李召婷為方山職業(yè)中學校五年級學生講述仿生機器人課程
“這個課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有那么多東西都與機器人息息相關,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有機會去研究機器人。”山西省方山縣職業(yè)中學五年級學生韓鑫澗,聽了北理工科普宣講團的機器人課程后感受頗深。結合北理工定點幫扶工作,科普宣講團結合機電學院在機器人研究方面的學科優(yōu)勢,設計出了《認識機器人》等科普課程,結合《變形金剛》、《鋼鐵俠》、《機器人總動員》等熱門影片,激發(fā)中小學生的興趣,再結合小型仿人機器人、智能小車、電機、舵機、傳感器等實物展開生動講解,讓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們能對機器人有更多直觀認識與了解,也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北理工機器人專業(yè)的特色。
多年來,科普宣講團一直在創(chuàng)新研發(fā)課程的道路上悉心鉆研,為普及科學知識普貢獻著北理工學子的一份力量,用屬于自己的特色方式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將小我融入祖國大我和樂于服務、甘于奉獻的責任擔當。
經過十余年的積淀發(fā)展,“科普宣講團”不僅成為了全校社會實踐特色工作品牌,在學校建設一流大學、涵育一流人才的新征程中,更成為學院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落實科教融合、以教為先理念的“實驗田”。截至2022年,北理工科普宣講團依托科普校園行、方山支教團等品牌活動,累計舉辦公益科普課堂千余場,惠及萬余人次,設計開發(fā)精品科普課程230余門,匯編出版系列科普書籍達31萬字。作為全國5所高校之一,2022年學院科普宣講團與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一起云課堂”項目,課程覆蓋全國各地中小學生千余人。
“我們的實踐團成員們來自全校不同專業(yè),他們在實踐中既服務社會,同時也塑造了自己的精神品格,在開發(fā)設計項目過程中,還加強了對專業(yè)的理解,為今后的科研打下堅實的興趣基礎?!睓C電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姍杉介紹說。
機電學院獲評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
機電學院打造以“科普”為核心的實踐育人品牌,精準抓住了德育與智育的交叉點、抓住了科研與教學的交叉點,讓“報國擔當”悄無聲息的融入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科技創(chuàng)新的成長發(fā)展“剛需”中。2022年,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評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伴隨著科普公益行動的開展,北理工學子們也將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緊密聯(lián)系起來、持續(xù)延伸下去,走上一條矢志強國的大道坦途。
構建“德育共同體”,抓住“三全育人”關鍵群體
“為了國家,為了我熱愛的研究,再多的艱辛與努力,都是值得!我也希望我的學生能夠這樣想、這樣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王海福如是說。作為國內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名專家,王海福歷經25載潛心研究與默默堅守,瞄準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言傳身教培育一流人才,不僅取得了一系列奠基性、開拓性和引領性創(chuàng)新成果,也成為機電學院師生學習的榜樣。
王海福指導學生做實驗
做好學生德育工作,離不開一支師德師風良好、業(yè)務水平出色的教師隊伍。在機電學院,立德樹人,始終是全院師生共同參與的大事。近年來,在學院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以三全育人導師為骨干,以學生工作隊伍為核心,系、所、中心共同參與,構建了具有“兵器”特色的“德育共同體”。
春風化雨,潛精研思。“德育共同體”有效整合了學院的德育力量,強化了教師主動投身育人、堅持教書育人的鮮明導向,目前學院專業(yè)教師100%擔任了“三全導師”。在此平臺上,學院還通過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聆聽師道”青椒主題沙龍等教師思政品牌活動,建立老中青傳幫帶機制,不斷完善領導干部定點聯(lián)系支部和教師機制、持續(xù)規(guī)范教師評聘考核機制。近五年來,學院涌現(xiàn)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獲得者黃廣炎、“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獲評者王成、“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獲得者姜春蘭等一大批教師先進個人,不斷帶動學院教師群體樹立良好師德師風,奮楫篤行、爭先創(chuàng)優(yōu)。
趙會如與學生談心談話
設計導學思政和專業(yè)宣傳月活動、核實學生全員核酸情況,舉辦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了解學生近況,聯(lián)系導師和家長,召開學生黨支部書記會議……只要學生有需要,“會如姐”就會出現(xiàn)在他們身旁。一件件“瑣碎小事”,一項項聯(lián)系學生的“大事”,這交織成機電學院輔導員趙會如的日常。
亦師亦友,潛心育人。在“德育共同體”中,始終有一支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戰(zhàn)斗隊”,他們24小時“隨時待命”,認真做好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近年來,機電學院著力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積極拓寬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平臺,促進專兼職學生工作干部素質能力提升,使他們成為機電學院打造德育“共同體”、共筑育人“同心圓”的關鍵一環(huán)。
經過潛心建設,機電學院秉承著德育工作以學生為本、以質量為重的理念,推動其深度結合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相關工作,組建了一支由“院士-責任教授-任課教師-輔導員-朋輩導師-校外導師”等全員參與、全過程陪伴、全方位指導學生成長的多維協(xié)同育人隊伍,加強資源聯(lián)動,形成育人合力。2018年,機電學院獲批學?!叭恕痹圏c單位,順利完成學院“三全育人”工作品牌建設和“BMOSS管理服務育人創(chuàng)新項目”。
在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階段,機電學院將繼續(xù)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辦學傳統(tǒng)、發(fā)揚學科特色,堅持深化“大思政”工作格局,著力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性,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努力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