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贏,矢志一流,開創國際交流新格局
——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一流?奮進”系列報道
發布日期:2022-10-15 供稿:國際交流合作處、黨委宣傳部 攝影:來源于校園網
編輯:吳楠 審核:汪瀅、劉曉俏 閱讀次數:【編者按】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一流?奮進”系列報道,生動展現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加快推進辦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歷程,進一步匯聚廣大黨員干部師生凝心聚力謀發展、踔厲奮發創未來的磅礴力量,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
“強合作、促共贏,強體系、促銜接,強包容、促共享,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全球治理體系,構建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數字經濟新生態!”2022年7月29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全球治理規則”分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10余家國際組織負責人和15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數字經濟治理展開討論,為全球經濟規則制定提供指引。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主動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臺,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共同福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學校開展國際交流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引。當今世界正發生著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刻變革,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在服務國家戰略中踐行時代責任,回答時代之問。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大力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全球布局和高質量發展,講好北理工故事和中國故事,與六大洲77個國家和地區的362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包括“一帶一路”沿線29個國家的65所高校,在全球逐漸形成九大區域合作網絡平臺。學校發起成立兩個大學國際聯盟,合作建設了兩所孔子學院,創辦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和北理鮑曼學院,來華留學工作邁入全國頂尖行列,學校全球競爭力、知名度和影響力全面提升,為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重要支撐。
優化布局,深耕全球合作朋友圈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2017年首屆開學典禮
“歡迎你,新同學!”2022年8月,近800名2022級新同學懷揣夢想與期待,走進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開啟嶄新的校園生活。“努力建設高水平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做出貢獻。”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踔厲奮發、砥礪前行,走過了五個年頭。
2017年9月1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首屆開學典禮,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致賀詞,標定了其令人矚目、卓越不凡的建設原點。作為國內首所中俄合作大學,五年來,深北莫錨定建設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國際化綜合性大學目標,充分發揮北理工和莫斯科國立大學學科優勢以及區域科技優勢,建設世界一流的基礎學科和國際領先的前沿交叉工程技術學科,培養了一批有為、善為、敢為的時代新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績,書寫了學校發展歷程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打造中俄卓越人才的培養高地,為中俄兩國培養一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勝任力的國家亟需人才。”2021年5月,北理鮑曼學院獲批建設,這也是繼深北莫之后,學校對俄合作的又一有力之舉。
鮑曼學院“師生面對面”座談會
深耕細作、厚積薄發,北理鮑曼學院的成立,并非橫空出世。2018年和2019年,學校派代表團兩次訪問俄羅斯,與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簽署學生聯合培養協議及合作辦學協議;2021年,學校與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合作開展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國際化學歷教育。兩年來,鮑曼學院依托兩校辦學優勢,聯合培養精通俄語英語、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的工程領域領軍領導人才,成為了中俄頂尖高校合作的新典范。
與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5所世界一流高校先后建立了校級合作關系;與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開展學生聯合培養項目,拓展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深度合作;舉辦中德、中英、中澳等雙邊學術論壇,持續吸引世界一流大師交流合作;邀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來校講學交流,同白俄羅斯科學院和白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簽署聯合設立科研引導基金協議,聯合申請科研項目,不斷拓展高端學術交流平臺……
維系老朋友,攜手新朋友,結交強朋友!近年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與蔓延,國際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學校迎難而上,創新工作模式,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利用資源,構建合作橋梁,搭建交流平臺。一個個項目順利開展,一場場國際論壇、學術報告精彩呈現,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全球競爭力,擴大了學校的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
與世界對話,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2022年6月,北理工2019級法律碩士研究生張維開啟了期盼已久的國際組織實習經歷。這并非她首次服務于國際組織,此前她還曾參加歐洲航天局空間法律中心暑期項目。
國際組織是協調多邊事務,推動國際和地區治理進程,促進國際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輸送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對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幫助畢業生實現更寬領域和更高質量的就業有很大促進作用。2021年7月,學校成立國際組織創新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熟悉國情、精通談判、業務精湛、語言過關的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人才,擴大國際組織后備人才隊伍。
2021年,學校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法學三個一級學科設立“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專項,招收碩士研究生60人;2022年,在徐特立學院設立全球治理英才本科生班,招收本科生25人。自成立以來,國際組織創新學院已同全球60多家政府間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學校也成功獲批教育部“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成為首批基地建設高校。
2021國際大學生創新實踐設計獎暨設計實踐教育前沿國際論壇
2021年9月,學校設立“國際大學生創新實踐設計獎”,面向全球高等設計類教育機構學生組織競賽,征集投稿作品。大賽吸引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來自15個國家的159所高校參加,收到作品1609份,涵蓋工業、交互、服務、空間、文創、數字視覺創意等多個領域,為全球設計學子的學術交流與溝通搭建了平臺,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無獨有偶。2022年4月,首屆“國際空間科學與載荷大賽”在北理工拉開序幕,為匯集培育全球優秀空間科學與載荷技術人才,打造學術交流社區,全面推動先進科學思想與載荷技術創新貢獻中國智慧;2022年8月,“芯創未來”的海峽兩岸大學生集成電路與電子設計邀請賽在北理工舉行……
在培養學生卓越專業能力的同時,學校通過與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科研機構舉辦國際論壇、創新競賽,設立聯合智庫、實驗室等,開展教學科研合作,搭建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平臺;通過邀請國際組織高級別職員擔任導師,構建沉浸式柔性教學環境,寓教于研,培養學生綜合勝任能力。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全球治理規則”分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
為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在2022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全球治理規則”論壇上,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劉超秘書長向全球發布了《商事仲裁規則》,為未來數字經濟領域爭端解決提供了爭端解決方案;全球100余位學者、專業人士和從業者共同撰寫并發布了《數字經濟生態全球治理北京宣言》,向全世界發出了完善數字經濟生態全球治理體系的共同聲音,提出了共同方案。
近年來,學校聚焦全球科技治理,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和決策支撐,深度參與了數字經濟、航空航天、智慧教育、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全球治理規則制定,為全球治理貢獻北理工智慧。無人航空智慧監管理念和配套的示范法已經在歐盟等30多個國家得到轉化實施,專屬利用空間(EUS)國際法理論已成為制定國際條約的基礎理論。
匯聚英才,打造國際人才培養新高地
“作為一名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記憶!我一定要用自己出色的表現,展現北理工學子的風采!”2022年2月6日,《央視新聞》播出了令聞書院計算機專業留學生陶天的“志愿者vlog”。這位掌握7種語言的北理工女生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在“大跳臺”工作的一天。
留學生陶天在“大跳臺”擔任冬奧志愿者
在北京冬奧盛會中,來自意大利、孟加拉國等七個國家的7名留學生擔任志愿者,他們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以飽滿精神和優質服務投入到坐席管理、新聞媒體助理、獎勵支持等工作中,為北京冬奧會貢獻了青春力量。
近年來,學校將服務國家作為來華留學工作的最高追求,致力于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擁有卓越領導力與全球勝任力的高層次知華友華菁英人才。立足東南亞、中東歐、東南非三大招生區域,建成多個海外高層次招生平臺和高水平生源基地;多渠道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多維度創新招生模式,多舉措嚴格招生流程,留學生培養實現量質雙升,涌現出了一批具有知華友華情感和愛校榮校情懷的優秀國際人才。
學習茶道、畫山水畫、寫詩詞對聯……在中國文化課堂上,留學生通過互動體驗、動手實踐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魅力。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學體系建設,通過書法、國畫、茶藝、音樂等豐富的課程形式和多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驗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2019年春季國際文化節暨留學北理畢業季系列活動開幕式
此外,學校立足國家發展,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從法律法規宣講、國情校史講座到跨文化適應能力培訓,從參與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到參觀國家盛典及大型展覽,為留學生全面立體真實地了解中國歷史,感知中國發展提供豐富資源和多元化渠道。面向留學生積極組織開展國際文化節、志愿服務等各類跨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中外學生交流平臺、展現多元和諧校園魅力,營造校園國際化氛圍,助力一流大學文化建設。
“2009年來到北理工,我先后在自動化專業讀本科、在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讀碩士研究生。我的父親、兩個姐姐、兩個姐夫都是北理工畢業的,我們一家人都是北理工培養出來的、是名副其實的北理工‘釘子戶’。”在《中國正在說》節目中,北理工自動化專業2009級本科生、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巴基斯坦籍留學生阿瑪爾·穆罕默德講述了自己與北理工的不解情緣以及精彩的筑夢之路。
聚天下之英才而育之、育天下之英才而成之。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全面推進中外學生在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深度趨同,中外學生同班上課,享有同樣的學習經歷和教學體驗。實施本科生大類培養和書院制管理模式,實施研究生“培、學、管、導”四位一體培養模式,設置7個本科、10個碩士和24個博士全英文專業,制定了針對留學生的專業培養方案。2018年以來,14人次獲“中國政府優秀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榮譽,多人發表高水平論文。
學校還積極與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及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對接企業全球化戰略和國際化人才需求,努力為廣大留學生創造更多就業和實習機會。眾多留學生在畢業后進入到所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砥礪奮斗、綻放光彩。
堅持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堅持與世界對話、共謀發展,近年來學校穩步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化氛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北京理工大學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走向世界,注重內涵發展,不斷創新模式,持續拓展全球范圍合作交流領域和層次,全面提升合作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學校的全球聲譽和國際影響力,堅定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