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丁艷:立德樹人的“三重愛”
發布日期:2019-11-29 供稿:宇航學院 攝影:宇航學院
編輯:楊麗靜 審核:曲虹、藺偉 閱讀次數:“熱心、耐心、和善、關心……”在宇航學院,學生總愛用一連串充滿溫暖的詞匯,來評價教師丁艷。
丁艷,宇航學院飛行器控制系副教授,從事目標檢測、識別與跟蹤,目標特性分析與仿真方向研究。自1998年在北理工研究生畢業留校以來,丁艷累計為七十余個班的2000余名學生講授講《微機原理及應用》中文和全英文課程及《探測原理》課程,帶領學生在國內外各類高水平科技創新比賽中屢獲佳績。丁艷這位普通的北理工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傳承紅色基因和師德師風,用“三重愛”,寫下立德樹人的精彩筆觸。
立足三尺講臺,做一枚愛的“芯片”
“丁老師對待教學非常細致嚴謹,上課鈴一響,就立刻進入狀態,課后與學生親密無間,平易近人,學生們學習上、生活上有什么都愿意和她說。”教研室研究生何煊芳這樣說。“教育是充滿愛的事業”,丁艷將愛融入到教學的細微之中。教室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空間,上課前丁艷總會早早來到教室,和同學們聊學習聊生活、談理想談人生。
“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是她最大的特點,對學生她總是主動耐心地指導,談專業理解、未來發展和職業選擇,答疑解惑中,作為一位北理工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丁老師也把投身國家重大領域、投身國家需要的地方,這種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傳遞給學生。”課題組的老師們這樣評價丁艷。
丁艷在實驗室為同學們講解微機原理
“我就是一塊CPU芯片,教學絕不是枯燥的單向輸出,面對思想生動的學生,我們應該要根據他們的反饋信號來做相應的處理,給他們最好的上課體驗。”丁艷授課從不拘泥于講臺之上,她喜歡走到學生中互動,傾聽與觀察。針對教學,丁艷不斷思考改進授課方法,主動創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綜合素質,積極探索多元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之路。
近年來,丁艷參與了“985工程”三期——“可見光及紅外雙波段信號探測與信息處理系統”教學平臺及研究型課程《飛行器控制與仿真》的課程建設。2018年,她主持了宇航學院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項目《系統工程視角下專業教育進階式課程體系的建構與教學模式探索》,以及學校世界一流大學對標課程《飛行器視覺技術》課程建設,并跨院系參與了《現代光電圖像處理方法》精品課程的建設。
學校“師德先進個人”和“三育人”先進個人、作為第一完成人獲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三項,2019年“迪文優秀教師獎”,丁艷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步伐堅定。
愛學生,就要為夢想插上翅膀
丁艷與她實驗室的同學們
“經過學習,掌握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學生開啟科研的起點,我鼓勵學生們打破常規,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丁艷思考了很多,她將研究型課程學習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實現人才貫穿式培養,發揮行業特色和專業優勢,為學生們創新實踐搭建平臺,帶領學生們參與了多項科技創新競賽。
2018年7月,丁艷和同事王佳楠,立足學院在無人機等領域的特色優勢,組織10名本碩博不同年級學生,成立了“北理獵鋒”學生創新團隊。歷時一年籌劃準備,2019年7月,“北理獵鋒”團隊參加了由某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舉辦的“暢聯智能”無人蜂群聯合行動挑戰賽,與眾多科研院所、高校的同臺競技,最終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作為一支學生創新團隊,雖然我們和科研機構在硬件上還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們在目標識別算法及控制算法上優勢明顯!”丁艷在賽后總結中,用客觀的分析幫助學生們通過比賽不斷提升。2019年9月,丁艷指導本碩博學生聯合組隊的“天幕之眼”學生創新團隊,又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和“空間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主辦的遙感圖像稀疏表征與智能分析競賽,“天幕之眼”團隊在遙感視頻目標跟蹤項目獲得了三等獎。
雖然,2019的夏天,丁艷不能陪在自己孩子的身邊,但是帶領著自己的“大孩子們”,在科技創新的賽場上拼搏奮斗,“我愛學生,我要為他們的夢想插上強壯有力的翅膀”,丁艷作為老師滿足而自豪。
用愛,回應每一聲“老師”
丁艷與學生一起調試設備
“我把老師這個稱呼,看的很重,我要對得起學生的尊重”,在丁艷看來,教育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還要為學生成長提供全方位的關懷。
每年,都會有許多學生專程請丁艷為他們的專業選擇和學業發展提供指導,哪怕只是來蹭過幾次課的學生,她都會認真對待,幫助每一位同學制定學業規劃,幫助他們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尊重選擇”“因材施教”“提供機會”,是學生們接受指導后的一致評價。
當學生遇到困難,丁艷更是毫不猶疑的及時給予幫助。一次,當她得知自己的一名研究生因家庭變故,無力給摔傷的父親支付手術費時,她不僅馬上自己掏錢幫助學生,還注意在學業和生活上關心幫助,為學生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撐。除此之外,她與其他老師一起,多方為這名學生尋找幫助,一直到學生渡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即使學生畢業以后,她依然還和學生保持密切聯系,當他遇到經濟困難需要幫助時,丁艷依然出手相助。
為遇到困難的學生“雪中送炭”,對丁艷來說不是個例。“錢財是身外之物,孩子們遇到困難,我作為老師只想盡己所能,傳遞我作為老師的愛,給予他們支持,這個最重要!”每每說到對學生付出自己的愛,丁艷都會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學生們在教師節、畢業季送給我的鮮花、遇到生活瑣碎事打來的電話,還有面臨選擇時向我尋求建議,都是對我這個老師最好的肯定和信任!這個我最高興。”
“她讓整個實驗室融成了一個團結有愛的大家庭,她就像白雪寒冬里的暖陽,溫暖我們的身心,又像無助黑夜里的明星,指引我們前行,感謝她的春輝雨露,伴我們朝夕研途。”愛在師生間相互傳遞,丁艷的學生這樣表達對老師的愛。丁艷在每位學生心中播撒下愛的種子,這些種子綻放出感恩之花。
在北理工還有許許多多和丁艷一樣的老師,矗立三尺講臺,將立德樹人的使命,融入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之中,將對學生的大愛,融入到一流人才培養的分分秒秒之間,用智慧和汗水為北理工寫下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筆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