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官网

【人物專訪】劉峰:青春演繹華章 激情成就夢想


——訪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峰

撰稿:黨委宣傳部 楊揚 學生記者 李娜 攝影:郭強

  劉峰,1978年4月出生,2004年在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并留校工作;目前是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雷達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國家北斗二代重大專項專家、教育部衛星導航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市嵌入式實時信息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2年獲第二十六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2013年,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哪一次升旗儀式會令你終身難忘?
  對于劉峰來說,1995年10月1日凌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永遠令他記憶猶新——這是他在北理工讀書時,組織的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活動。
  升旗的前一天晚上,身為班長的劉峰召集全班32名同學一起去天安門廣場。初秋的北京已經有了涼意,月上梢頭時,同學們從學校坐夜班車經過長安街,最后步行至天安門廣場。深夜的廣場已經聚集了一些群眾,為了避風,同學們在地下通道里聊天、打牌,等待著凌晨一早去廣場上看升旗。當地下通道的管制放開的一剎那,同學們就像百米賽跑似的向前沖,期望能沖到旗桿最前面看升旗。鮮艷的五星紅旗伴著高亢嘹亮的國歌升起,在場的群眾莊嚴立正,行注目禮。第一次身臨其境地觀看升旗帶給劉峰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那時尚且年少的他在心里默默地許了兩個愿望:一是畢業后留在北京,在北京扎根;二是未來能夠參與科學研究工作,成為國家科研前線的一份子——這是他從小就深埋于心的夢想。
  十八年的光陰輾轉而逝,變了的是年華,不變的是理想。今天,劉峰在國旗下許下的那些愿望已經漸漸實現。

帶著夢想上路

  那一年,他還只是個年僅十七歲的男孩,拎著一只小小的旅行箱,從山東沂蒙山區來到北京,投奔他的理想。
  山東沂蒙是革命老區,當地有濃厚的愛國主義傳統,加之家族里也有前輩參加過抗日和解放戰爭,秉持著一份對國防事業的憧憬,劉峰高中畢業后選擇了北京理工大學——一所具有延安精神和國防特色的學校。劉峰出身于教師之家,父親是物理老師,母親是化學老師,自幼年起,他的心里就種下了科學的種子。高中時期,劉峰的理工科成績一直比較好,報著對無線電和電子電路的喜愛,高考后劉峰毅然選擇了電子工程這個專業。上大學前,劉峰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濟南,去過的最大城市也是濟南。十七歲入學那年,他來北理報道,這是他第一次來北京,他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邁入北理校園時的感受:“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環境,沒見過這么大的校園,有一天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那種感覺真好!”
  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活純真而美好的。大學期間,劉峰開始對電腦、網絡等這類比較新鮮的電子產品感興趣。他回憶說,當時正值互聯網發展的早期,1995年入學的時候,電腦還處于386時代,1996年校園里才開始有586,雖然早期的電腦還是DOS界面,只能通過命令行來操作,但是大家依然玩得不亦樂乎。值得一提的是,大三時學校還沒有開始做校園網的工作,劉峰就和同學們自發地在宿舍樓里研究如何建立局域網,由于宿舍樓道里掛的都是衣服,衣服上又掛滿了網線,因此那時的男生宿舍樓道就像蜘蛛網一樣粗糙雜亂。這幅凌亂而美好的畫面深深地刻在了劉峰的腦海里,在他看來,這種凌亂中涌動著生機。回憶這段往事時,劉峰特別自豪地說:“我參與了學校網絡協會的前期組建過程,現在想想,我們確實是國家最早使用網絡的一代人,當年同學們做的網絡也絕對是學校最原始的校園網。”初次接觸網絡的感受讓劉峰終身難忘,他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連接進入國際互聯網時,他查看的網頁是汽車車展,劉峰喜歡汽車,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人們只有在車展上才能看到高級汽車,而有了互聯網以后,直接點擊網站就能看到最新的汽車圖片,這讓劉峰感覺特別興奮。
  1999年本科畢業,劉峰保送到北理雷達技術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從那以后,他開始正式接觸科研,正式認識毛二可院士和龍騰教授。“毛二可”和“龍騰”這兩個名字,劉峰之前只是在學校里聽說過,卻沒有見過本人,等真正進了實驗室,真正接觸到兩位前輩后,他才從兩位前輩的身上體會到了什么是科研精神。在劉峰的眼里,毛院士是一位生活簡樸、熱愛科研的老人,早年起,毛院士的生活就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規律:每天看完新聞聯播之后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繼續做科研,一直待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一位老人,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起就開始過這樣的生活,一直堅持了近五十年,這樣的精神不得不讓人動容。龍騰教授師從于毛二可院士,他的科研方法、科研態度以及為人處事之道也深受毛院士的影響和熏陶,科研上卻依然保持了認真治學的態度,他在為學生修改論文、報告和答辯材料時,經常會持續到凌晨二三點鐘,甚至是四五點鐘。談及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兩位恩師,劉峰感激地說:“他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以及那種為科研奉獻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這種精神無論是對我,還是對下一代的青年,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傳承。”

轉折中的新飛躍

  2004年的夏天,劉峰博士畢業,他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26歲的他面臨著兩個選擇:或者去外企工作,或者留校繼續做科研。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起,劉峰所在的科研團隊就已經連續五年沒有注入新鮮血液,一批批博士、博士后最后都選擇了像英特爾這樣待遇和發展都比較好的外企,然而劉峰卻選擇了留下。他說:“之所以留校,一方面出于對毛二可院士和龍騰教授科研精神與人格魅力的敬佩;另一方面出自于對科研項目的熱愛,當時我所研究的課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非常希望這個成果能夠做得更好,能夠真正有所應用,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2004年,劉峰選擇了留在北理工繼續做研究,雖然當時的科研環境比較艱苦,學校各方面的待遇也不太好,但是他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付出得足夠多,得到的也必然不會少。”
  2009年,劉峰迎來了人生另一次轉折點,這一次,他從教師變成了總經理。那一年,北理致力于在產業化方向有所發展,鑒于學校沒有太大的上市公司,校領導希望在學校內部找一些技術成熟的科研團隊來進行公司化運作,當時雷達所也是候選單位之一。在經歷漫長的籌備、討論、組織、構想工作后,2009年底雷達所成立了理工雷科公司。理工雷科是北京理工大學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脫節等難題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其核心是建立一種高等學校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模式,理工雷科的業務涉及雷達、導航、航天、通信、電子對抗等多個領域,并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那一年,年僅31歲的劉峰被任命為理工雷科的總經理。
  從一個純粹的科研工作者瞬間變成了公司的高管,起初劉峰對新角色并不是很適應。他既不懂市場也不懂管理,對公司的未來缺乏全局的把握,但面對這些困難,他沒有放棄,而是鞭策自己一定要積極轉換思想、轉變想法,要干一行愛一行,要通過努力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理工雷科在創業初期面臨著諸多困難:場地的困難、市場的困難、人才的困難,等等。就場地困難而言,理工雷科最初的辦公場所設在北理的一個實驗室里,由于發展很快,招聘的人員越來越多,辦公空間也越來越緊張。在學校的支持下,理工雷科很快在東門外的理工科技大廈里找到了一個近300多平米的辦公場所,這對于當時的理工雷科來說,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經過不斷的發展,目前理工雷科的辦公面積已達3200平米,成為高校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業典范。
  人才,也是理工雷科發展初期的一個重要問題。2009年12月公司成立之初,理工雷科僅有18位員工,今天的雷科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了254人的中型企業,公司資產近5000萬元。劉峰說:“做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來做合適的工作,讓他來為公司出力,這是領導者要做的最關鍵的事情。”在管理的崗位上,劉峰關心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他力求讓每個員工都能在理工雷科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在劉峰看來,一個企業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需要做到兩點:事業留人和精神留人。首先,企業需要為人才提供干事業的平臺,只有這樣他才愿意真心實意地留下來工作;其次,企業要通過核心價值觀來影響和感召員工,要讓員工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國家和社會的意義。劉峰堅信,一個好的企業精神能夠對員工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夠把員工的興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使企業充滿活力。
  成為總經理以來,劉峰就沒有再度過一個完整的雙休日了。每個周末,他都會召集核心員工繼續來公司開會,共同商議更長遠、更頂層的規劃,從而保證公司獲得更長遠、更可持續的發展。近年來,劉峰的生活一直處于高壓狀態,家人從有怨言到逐漸習慣,甚至現在不得不完全接受。回想奮斗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劉峰百感交集,他說:“我比較愧對家人,孩子成長的這四年我陪伴她的時間太少了,往往晚上我回到家時,她都已經快睡著了。”

北斗,成就一份新奇跡


  北斗,是劉峰心中最持久的一個夢。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于2000年開始籌備的航天工程,它可以替代美國的GPS實現定位導航的功能,是國家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一個創新點。2005年,理工雷科公司開始接觸北斗導航的研發工作,這也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關鍵,七年過去了,從當時的一無所有、半知半解到現在能夠成為在技術上名列全國前三的位置,理工雷科為北斗系統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路走到今天,其競爭之激烈,令人難以想象。2005年,理工雷科剛進入北斗研發領域時,面臨的是31進17的競爭狀態(即31家參賽隊伍中選擇17家單位);2007年,初樣轉正樣的時候,理工雷科面臨的是17進8的競爭狀態;2011年,經過了四年的研制到了正樣驗收的時候,理工雷科又面臨著8進6的競爭狀態;2012年,正樣產品定型時,理工雷科面臨的是6進4的競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北斗的研制過程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淘汰賽,輸掉一次的比較測試意味著淘汰出局,也意味著退出了整個行當。為了贏得這項漫長、嚴酷的賽跑,理工雷科北斗團隊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模式(一周工作7天、白天晚上連續工作)加班加點地工作,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臨大賽前的一二個月,整個團隊的隊員們都是通宵熬夜工作。八年的時間著實不算短,能夠讓一個個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企業的骨干,如今的北斗團隊已經從一支初出茅廬的學生兵鍛煉成了一個有夢想、有擔當、能拼搏、能戰斗的隊伍,在采訪中劉峰一再跟我們強調:“北斗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
  北斗的研制故事有精彩,也有遺憾。去年夏天,劉峰親自負責的北斗領域面臨項目招標,當時理工雷科打算投三個機型的標,其中有兩個設備的技術比較成熟,而另一個設備的技術較新,需要做大量的試驗和準備工作才能參加投標。當時這個領域最頂層的負責人正是劉峰,然而七月底,因為母親病重劉峰不得不回家探望,回家前,劉峰跟隊友囑咐道:“我不希望自己的事情影響到整個團隊,我拜托諸位做好整個事情。”兩周后,劉峰回到北京時,那時離投標已經僅剩下10天多的時間,由于時間倉促,新技術的設備沒能獲得進一步的改良。8月20日投標后,那款設備的表現果然差強人意,沒有能入圍。這件事給了劉峰很大的打擊,他對團隊的失利表示深深的自責。
  然而最令劉峰欣慰的還是這款設備。失利后的10個月里,劉峰帶領員工們繼續做這個產品,沒有經費支持,他們就自己投錢來做,今年年初,這款設備終于研制成功。4月23日,蘆山地震后的第三天,理工雷科就派人親自將這款設備送到了蘆山的第一線,以協助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完成災區一線的采訪。這款送往蘆山災區的北斗導航雙模定位通信系統,承載著北斗團隊的所有心血——它樣式獨特,包括天線、屏幕、電池和接收機等裝置,模式1具備定位的功能,模式2具備通訊的功能,不僅可以進行目標定位還能同時進行通訊、發表報文、發送短消息等。若有線通訊癱瘓后,地面往往會失去通訊網絡,但通過北斗導航雙模定位通信系統,用戶可以實現衛星通訊,以確定自己的位置坐標。在廬山還是處于停電、停水、通訊中斷的狀態時,為了采訪的需要,北青報派出了10多個記者前往災區參與報道,為了保證記者的安全,理工雷科選派了一名員工親自帶著北斗設備跟著記者趕赴救災第一線。在特殊關頭,這款通信裝置大顯身手,它不僅能夠確保記者的位置坐標得到實時跟蹤,還可以通過機器自帶的短報文功能將記者們的采訪稿第一時間發到北京總部,這套設備不僅極大地保障了前方記者的安危,緩解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也為稿件的順利傳輸提供了保障。
    對于北斗導航雙模定位通信系統的研制,理工雷科主要承擔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做好產品的整體設計,其二是做好里面最核心的基帶處理芯片。北斗芯片是國家的一個科研任務,2009年理工雷科參加芯片任務的競標過程也是一個殘酷的競爭過程,總共是9家公司投標,6家公司中標,最后4家公司做出芯片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家的芯片中,雷科芯片的性能是第一的。在劉峰看來,這款芯片的研究意義非凡,因為芯片應用到整機里面就可以實現整個北斗應用系統、北斗終端系統的國產化,從此不再受美國、歐洲等一些國家瓶頸式的制約,而這種國產化對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系統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北斗的研制成功是劉峰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看到北斗在蘆山地震中能夠為延長他人的生命起到一點點作用時,劉峰感到無比欣慰。他說:“我的中國夢就是北斗的發展夢。我希望北斗能比GPS運用得更廣泛,能夠實現更大范圍的國產化,我的夢想就是未來有一天,我們的每一架飛機、每一輛汽車、每一部手機上都會有北斗系統的運用。”

匯聚青春力量  再創青春輝煌

  四月底,四川雅安7.0級地震發生后,理工雷科市場部的閆邢收到一條短信:“你愿意去雅安救災嗎?” 閆邢看到后,心里一顫,肯定地回復:“我愿意去。”
  這個給閆邢發短信的人,就是劉峰。
  然而讓劉峰意外的是,當公司的年輕人得知有去災區救援的機會時,十多個員工竟然爭著報名。考慮到去災區的危險性,劉峰最后還是選擇了僅派閆邢一人趕赴災區,事后,很多人紛紛給劉峰發短信質問:“為什么不讓我去?”這件小事給了劉峰很大的震撼:他原以為要做的工作是能夠說服和動員一個員工前去災區,讓這個員工在災區時能放下思想包袱,不要怕余震和傷害,可是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工作卻是勸慰員工不要前往災區,他一一告訴報名的年輕人:“災區很危險,你不要去”。事情雖小,卻讓劉峰對理工雷科的年輕一代有了新的看法,在他看來,青年人爭的不僅是一個前去災區的名額,他們爭的是為祖國服務和奉獻的機會。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提及的“創新、創業和創優”的觀點給了劉峰很大的啟發。在我們當今的社會,極少的一部分人有意識去創新,較少的一部分人能夠去創業,而更多的平凡人應該選擇創優。創優不是要你去做多么偉大、多么崇高的事情,創優就是要你認真地、盡職地把自己的份內工作做到最好和最優。在劉峰看來,“創優”是每個人實現自己夢想的基本要求。“創優”并不需要做什么很偉大轟動的事情——如果你是開汽車的,你從來不出現事故就是創優;如果你是個農民,你能保證每年的收成穩定就是創優;如果你是個食品供應者,你能保證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就是創優。而對于普通科研人員來說,認認真真做好科研工作,多出高新成果就是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在劉峰眼里,理工雷科的員工就是一群具有“創優”精神的年輕人。作為一家年輕的高科技創業公司,理工雷科的員工都很年輕,平均只有20多歲左右,但是年輕人對科研工作卻充滿熱忱,如果你晚上八九點鐘步入理工雷科,你會發現很多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正在冥思苦想、埋頭苦干。或許他們日復一日所做的事情很卑微,但是也許有一天他們所做出的成果會在國家重要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在劉峰看來,每個青年都應該有具體生動的目標和夢想,只要每個人為實現夢想去付出的奮斗和拼搏,那最終一定能匯聚成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未來,劉峰將繼續帶領理工雷科這支年輕的團隊勇攀科技之峰,他希望能夠研發出更好更核心的先進技術,做出更專業更優質的科技產品,以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實現自己的北斗夢、中國夢。
  一個人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劉峰也是青年人,他的青春不僅有激情和夢想,更有創業的實干與堅守。談起夢想的時候,或許每一個青年人都會激情滿懷,但夢想永遠只垂青那些有實干精神的人,只有腳踏實地地奮斗,才能一步一步地在接近夢想,靠近成功。“國家,團隊,拼搏,創新”是理工雷科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劉峰想與每一個科研工作者分享的科研精神,他希望每一個致力于科研事業的年輕人都能夠堅守自己的夢想,勇于拼搏,敢于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

  鮮花盛開的五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航天城與優秀青年代表座談,與青年一起談人生、聊夢想、論奮斗。
  這其間,就有劉峰。
  十八年,劉峰從一個懵懂的青澀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他用孜孜以求的熱情與執著在前進的征程上奏響了獨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關于成功,劉峰這樣告訴我們:成功就是將來老的時候,回想來時路,你發現自己年少時曾經為夢想奮斗過、拼搏過,有值得自己回憶和珍藏的東西。
  我們相信,在劉峰未來的回憶里,他的北斗夢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審核:王征)

 

3d棋牌游戏| 大发888官网客户端| 云安县| 杨氏百家乐官网必胜公式| 百家乐大赌场娱乐网规则| 中阳县| 蓝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威尼斯人娱乐网注册| 百家乐官网投注助手| 百家乐官网长龙如何判断| 免费百家乐规则| 澳门赌场女| 百家乐免费路单| 百家乐官网赌场作弊| 百家乐稳赢技法| 百家乐官网视频百家乐官网| 百家乐游戏机博彩正网| 百家乐官网接线玩法| 赌百家乐官网怎样能赢| 百家乐官网常用公式| 大世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筹码免运费| 单机百家乐官网游戏下| 澳门赌场图片| 威尼斯人娱乐城博彩投注平台| 大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御金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江山市| 名仕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郁南县| 博彩网址| 百家乐棋牌游| 网络百家乐棋牌| 顶尖娱乐| 真人游戏 role/play| 盛大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官方网站| 金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城代理申请| 大发888创建账号翻译| 大发888游戏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