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優秀教師——共產黨員楊剛同志先進事跡
發布日期:2009-10-15 閱讀次數:

楊剛同志是1984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的,通過二十多年的親身經歷,使他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也逐漸愛上了教學工作,并在其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一、做好課堂教學
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積累講課經驗,楊剛在虛心向老同志學習取經的同時,還主動要求多上課。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他先后主講過多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其中本科生課程有:線性代數,高等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近世代數,解析幾何,離散數學,組合數學,信息論基礎;研究生課程有:矩陣分析,密碼學。
并不是單純地多上課就能提高教學水平,而是要善于鉆研、肯于鉆研教學規律,根據課程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為此,楊剛根據自己的實踐,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出三個要點:吸引學生到課堂是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糾正學生對數學課的偏見是數學教師的職責,讓學生聽懂是對任課教師的基本要求。正是自己在教學中的積極投入、認真探索、不斷改進,才使得教學效果獲得廣大師生的充分肯定。在校學生會舉辦的評比中,被推選為“我心中最好的老師”;在校專家組的嚴格評選下,榮獲T-more優秀教師獎。
二、堅持教書育人
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學生的楷模和榜樣,從而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在意志品德、為人處事等方面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此外,特別是數學課的學習過程也可以作為培養不怕艱難險阻、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細致嚴謹、全面周詳的思維方式,以及化繁為簡、循序漸進的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楊剛在教學中以身作則,從備課、批改作業、答疑等細小環節入手,一點一滴地讓學生體會自己的良苦用心。為了更有效地督促他們學習,把握他們的學習動態,他改被動答疑為主動置疑,對全班每名學生至少置疑一次,重點人員會增加置疑次數。
此外,為了在引導學生立志、幫助他們學業進步等方面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楊剛還主動擔任班主任,前后共三屆。除了按要求履行班主任的職能以外,他主要把精力放在對學生的學業指導上。從大一開始,他就嚴格督促學生,反復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盡早確定大學的四年規劃。因此,我負責的這些學生畢業時,上研率、出國率、就業率都排在前列,其中有一屆榮獲北京市優秀班集體的稱號,還有一屆獲得校級學習風氣先進獎。為此,楊剛同志獲得學校三育人先進個人與師德先進個人的榮譽。
三、積極投身教改
從1998年開始至去年,楊剛一直負責線性代數課程組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任課教師開展教學法研究活動,積極嘗試考試改革,主持和承擔教改立項進行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主要工作成果如下:
課程建設:針對理工管文非數學專業的不同情況,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線性代數課程體系,開設了不同學時、不同學分、不同難度的〈高等代數〉、〈線性代數〉以及〈線性代數基礎〉三門公共基礎課,供全校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要求自行選擇。
教材建設: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并參考國外著名大學的現用教材,主持編寫了教科書《線性代數》(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輔導書《線性代數學習指導與習題精解》(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其中,教科書《線性代數》在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
教學研究:參與中國高教學會教改立項〈大學數學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校級教改立項〈大學數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學內容的改革〉,在上述兩個立項中均擔任線性代數分項目負責人;主持校級教改立項〈線性代數課程建設與改革〉。
四、參與科學研究
盡管這些年楊剛的主要精力投入在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方面,但是并沒有放棄科學研究。我在讀研究生時的研究方向為圖論,畢業后因工作的需要轉為密碼學方向。作為主創人員,參與了兵器行業兩個單位的信息安全項目的研究工作。同時,在北京理工大學學報和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核心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先后指導碩士研究生10人。
五、熱心服務他人
除了認真完成本職工作,楊剛非常積極地參與多項社會活動,熱心為他人和集體服務,也獲得了廣大教職工的認可和肯定。他先后被推舉擔任校分房委員會委員、常委、主任,連續多屆被推選為學院、學校教代會和工會代表,連續三屆當選校工會副主席(兼職)。在2000年被評為北京市工會積極分子。
楊剛說,“回想自己的工作歷程,和別人相比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影響巨大的成就和亮點。但是我可以說,自己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努力履行教師的職責,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沒有辜負學生的希望。”我想,在北京理工大學像我這樣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教師不在少數,正是這些人共同撐起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局面。“努力,永不懈怠;精彩,持續發生”,這就是楊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堅持多年的行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