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楊東平:喝5億年前水是透支子孫“救命水”
發布日期:2006-04-17 閱讀次數:
作者: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自然之友”副會長)
來源:2006年04月17日 新京報 摘編:段 煉
前不久,《新京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北京市地勘局在云崗地區打的兩眼華北最深的冷水井通過驗收。這兩眼井的深度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億年的奧陶紀巖層,取水為寒武紀深部基巖巖溶水和構造裂隙水,水質經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報紙的標題是《云崗居民喝上5億年前水》,似乎是又一件令人鼓舞的新鮮事。我的反應卻是觸目驚心!
我國的水危機是一個老話題,但這則消息還是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究竟危機到何種程度。它既表現為水資源極度短缺,又表現為日趨嚴重的水體污染,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污染狀況,我們知道較多。2004年對七大水系的監測,Ⅰ~Ⅲ類(可以使用的水質標準)的比例為41.8%,Ⅳ~Ⅴ類(人體不能直接接觸、僅可用于工農業的嚴重污染水質)的比例為30.3%,完全喪失水環境功能的劣Ⅴ類水質的比例為27.9%。農村3億多人口飲水不安全,其中1.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超標,6300萬人飲高氟水,200多萬人飲高砷水,3800萬人飲苦咸水,血吸蟲流行病區1100萬人飲水不安全。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水資源供需矛盾正不斷加劇,我國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嚴重缺水。
為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水需要,近三十年來大規模超量開采地下水,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在全國形成了總面積達到19萬平方公里的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北京市也是大量超采地下水的城市,致使北京平原地區已經出現2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京津塘地區的地下水幾近“十水九空”,出現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地質災害現象。如天津地面最大沉降已達2.46米,太原達1.38米,北京東郊600平方公里地面下沉,中心區沉降達0.55米。
問題在于,過去被視為比較干凈的地下水也受到了嚴重污染,對此我們所知較少。
目前,全國有25%的地下水體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區約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質標準,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區地下水嚴重污染。據國家地質調查局調查,全國185個城市的253個主要地下水開采地段中,污染趨勢加重的占25%。如京津塘地區地下水中檢測出的有機污染物種類已有百余種之多,其中北京市地下水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于是,我們打起了深層地下水的主意。深層地下水是指深度在地表之下1公里左右的蓄水層,由于它不能夠通過地表水滲漏進行補充,很多是被封閉了千百萬年的“化石”
水,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被視為不到萬不得已禁止使用的“救命水”,也是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子孫水”。開采深層地下水會對人類生態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們知之甚少;因此,理應采取慎之又慎的態度,只能作為特枯年應急備用水源。我國有些城市已經規定地下水超采區的深層地下水一律劃定為保護區,不允許開采。
眼下,北京正在與生態危機賽跑。在北京市地下水污染和開采深層地下水問題上,應該有科學論證,應當有公眾參與,應當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靠透支子孫后代的“救命水”來維持我們這一代人的高耗水,這種局面如不改變,我們將無法向歷史交待、無法向人民交待,也無法向子孫后代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