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學東:從廠長到將軍
發布日期:2006-04-17 閱讀次數: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2006年04月17日 作者: 王麗麗 摘編:段 煉 |
張學東,曾任南京國營長江機器制造廠廠長,電子工業部和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總經理。59歲時穿上軍裝,調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199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還是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國防工業軍轉民的先行者 對于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蝙蝠牌電風扇是他們心中一個鮮亮的記憶。它打破了鑄鐵電風扇的歷史,以輕盈的姿態走入眾多家庭,并為我國贏得了家用電器產品的第一個國際金獎。如今,蝙蝠牌電風扇以曾采用的出奇制勝的營銷策略和所取得的卓越的銷售業績,成為眾多營銷、公關書籍中收入的經典案例。 張學東很少接受采訪,在采訪中也不怎么提及過去,很多人不知道蝙蝠牌電風扇和這位歷任電子工業部、機電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在199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人大代表之間有著怎樣的往事—— 1982年擔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之前,他是南京國營長江機器制造廠廠長,蝙蝠牌電風扇是這個軍工廠的招牌產品,是時任廠長的張學東親手培育起來的市場奇跡。 “是被形勢逼出來的。”張學東就任長江機器制造廠廠長后,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變化,國家訂購軍品的數量一減再減,軍工企業沒有生產任務了,工人沒有活兒干了,逼得他轉變思想,探索民品生產,以此作為軍工廠的新出路。 不光是長江機器制造廠,當時,全國上下諸多軍工廠,都處在生存還是消沉的關鍵時期。怎樣轉型,怎樣找到軍轉民的準確對接口,長江機器制造廠表現得相當精彩,不僅成為我國國防工業軍轉民的先行者和樣本,而且,正如廠長張學東所承諾的,幾年時間,民用產品蝙蝠牌電風扇在我國市場以及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博覽會上的表現,就已讓人眼前一亮,刮目相看。 探索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試驗了不少民品,因為條件所限,都沒能實現批量生產。”他們試驗過“收錄機”,八級老鉗工親手制成了關鍵配件,卻突破不了批量生產的難題,遺憾與無奈之下只得放手;就連彩色電視機,他們也“鼓搗”出了5臺,但是在當時,作為主要配件的彩色顯像管(彩管),全部依靠進口,屬于國家控制的資源,很可惜,這家工廠沒有得到定點生產彩電的資格。 1977年,最終敲定電風扇生產方案是基于一個有利條件。“工廠有一個車間專門生產同步傳感器,同步傳感器是用在雷達上的,可以將雷達天線轉動的信號傳遞給后方的信息處理系統,這種技術正好可以用于生產電風扇。”張學東說。 大批量生產民品,需要生產線和廠房,這成為當時民品生產的最大瓶頸。怎么辦?蓋新廠房,既沒錢又沒地,況且時間也不允許,“只能依靠挖掘現有廠房的潛力解決問題”,他說。 長江機器制造廠的廠房是按照原蘇聯模式設計建設的,空間很充裕,將原有設備調整位置,使布局緊湊些,全廠共騰出9000多平方米,成功地設置了九條電風扇生產線。“軍品生產能力保持不變,一旦有生產任務下達,完成起來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張學東針對廠房改造的建議得到了上級的支持。“加緊生產,加緊銷售,幾年時間,蝙蝠牌電風扇的年產量從十幾萬臺上升到上百萬臺,我們成功了。”把電風扇搬到最繁華的地方 當時,我國的電風扇市場已有上千生產廠家,競爭激烈,其中包括華生、菊花等深入人心的“老資格”。蝙蝠牌電風扇是后起的“小字輩”,短短幾年時間,靠什么創造了上百萬臺的銷售業績? “民品與軍品在銷售上很不同,它要老百姓從口袋里掏錢,這需要足夠充分的理由。”面對清一色的鑄鐵電風扇,工科出身的張學東想出了個好點子:用工程塑料做材料,這樣一來,生產速度加快,成品重量很輕,轉動起來散熱也少,能夠連日旋轉。 這個妙點子成就了中國電風扇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工程塑料應用于電風扇,始于長江機器制造廠生產的蝙蝠牌電風扇。 創新的不僅是材質,還有營銷手段。在南京幾家大型商場的櫥窗里,蝙蝠牌電風扇晝夜不停地運轉,旁邊有這樣一段旁白:自某年某月某日起連續不停地運轉,請您計算一下,現在已經運轉了多少小時? “我們還把電風扇搬到了北京最繁華的地方,西單、王府井、新街口的百貨商場里都有蝙蝠牌電風扇,它們在那里晝夜不停地旋轉。”張學東說,銷售人員斬釘截鐵地告訴前來觀看的消費者,電風扇在夜里絕對不會停轉,歡迎監督。 這種“轉給你看”的傳播方式,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眼睛。“還真的有人在半夜里過來看一看電風扇是不是停下來了。”張學東說,眼見為實,蝙蝠牌電風扇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信任。 技術以及營銷上的雙重創新,吸引了眾多新聞媒體的關注,一時間,幾十家報紙為蝙蝠牌電風扇“免費宣傳”,這是張學東沒有想到的。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宣傳成就了廠里一個工人的記者夢。“她是車間里的定額員,對新聞很敏感,當時負責電風扇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好,被人民日報市場報看中,調進那里當記者了。”說到這里,張學東笑了起來。 彩電國產化的領軍人 彩色電視機,如今已是性能穩定的大眾電器,絲毫看不到當年笨重落后的影子,實際上,它的國產化道路也是坎坷無數。 上個世紀80年代,彩電國產化作為國家發展民族工業的九條龍之一,舉國關注,目睹這一歷史進程的國人,說起這些,都會有一番感慨。而對于張學東來說,更是有諸多和彩電相關的往事,他是我國彩電國產化領導小組組長,是這場彩電革命的領軍人。 1982年,國家制定彩電國產化目標時,我國的彩電散件全部依靠進口,設計開發、技術標準、工藝設備生產、配套器件、原材料供應處處受控于人。 只有全盤掌握技術,才能扭轉被動局面。張學東來到散件供應大國日本,與松下、東芝、三菱、日立等多家知名電器公司老總談判。“他們提出,為了便于組織生產,最好一次性訂購三年的散件。” “訂三年合同可以,但必須將核心技術提供給中國。”張學東提出訂單換技術的方案,對方很痛快地表示“原則上認可”。 “國家外匯緊張,不可能一下子給我們撥付那么多錢。”張學東從日本飛到香港,和當地銀行初步達成了融資付款意向。 回到內地之后,張學東把全國各個彩電生產廠的廠長召集到青島,開一次統一認識的會議。“在此之前,各個彩電廠都是自己去找國外企業訂合同,選擇的公司不同,現在要重新開始,統一對外。”統一訂購的話,價格能降低,對工廠有好處,廠長們很支持。 “要形成自己的彩電工業體系,必須從整機、彩管、玻殼到關鍵配套件、原材料都實現國產化,將設計、工藝、設備、工程成套四種技術都自主掌握。”不出所料,這一以訂單換技術的創造性的設想和舉措,為國家節約了幾千萬美金,對我國彩電國產化的進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彩電國產化目標的引領下,張學東全身心地投入指揮工作,全國幾百家不同行業的整機廠、配件廠、器件廠、原材料廠、設備制造廠,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到這一空前的工業體系的建設中。“經過彩電工業戰線職工的共同努力,我國彩電工業完整體系基本建成,最終完完全全地實現了自主生產彩電的夢想。”記者手記 第一次見到張學東,是今年兩會期間,在解放軍代表團駐地京西賓館,他的房間號是929。 那天中午,我們的談話只有二十來分鐘,他笑起來的那份從容,讓我忍不住多拍了幾張照片;將要離開房間時,他打開抽屜拿出護手霜,擦了擦。 這一次采訪是在他的家里,我軟磨硬泡,他終于答應。天很冷,我特意罩上了厚毛衣,還是不覺得溫暖,而他只穿一條單褲,一件襯衣外加毛背心,卻說一點不冷,冬天也是這身打扮。是呵,比起當年來北京的時候,他穿得算暖和了。 多年前,穿著草鞋的他從湖南來到北京工業學院(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報到,是每月12元的人民助學金支撐著他讀完了初中高中和大學。進入北京工業學院,是他人生的轉折,以那里為起點,他逐步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也找到了相伴一生的愛人。 這么多年來,服從組織安排,他的工作變動很大,從南到北,每次都是說走就走,來不及和家人商量。 但他對家人的好,讓人羨慕。老伴60歲生日時,張學東帶她到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用礦泉水祝賀生日,還為她寫了副對聯,這對聯一直懸掛在家中客廳里:走南闖北建局立部駕車歷險風風火火巾幗不讓須眉,談西說東相夫教子購物覓賤嘻嘻哈哈歡樂多于紛憂。 “老伴性格有點男性化,風風火火的,她58歲學車,經常剮蹭人家,賠了不少錢;在家里不是談論我的孫女西西就是談論我,嘻嘻哈哈的總是很快樂;買東西不喜歡貴的,最喜歡地攤上的便宜貨。” 他們的生活真甜蜜。軍隊里有名的執著代表 1993年,張學東離開電子行業,調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我是為國家干活兒的”,服從國家需要是他的最高準則,就這樣,59歲的他穿上了軍裝。 軍裝真適合他,挺直的身板,豪邁的氣魄,就算穿著便服參加活動,不少人還是會猜出他是軍人。 1998年初,從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的張學東,來到全國人大財經委。“作為干部,我是為國家干活兒的;作為人大代表,我時刻想著為老百姓多做點事。” 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張學東,深感熟知法律對于常委工作和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他說:“我特意換了個學過法律的秘書。” 他是軍隊里最忙的代表,已向全國人大提交45份議案、12份建議,還承擔著繁重的接待任務。“每年都要處理幾份告狀材料,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其中有一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第九屆全國人代會以來,他連續多年監督一起醫療事故案件,“每次開會,都要提這個事”,他說。他為老百姓反映問題的執著,在解放軍代表團很有名。 在監督這起案件的過程中,張學東因遲遲得不到相關部門的答復,終于在一次常委會上發了火。后來雖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主管領導的關心下,具體承辦單位派人來到他家里說明情況,但是,他始終認為,處理代表監督意見的程序,不應當如此。 “承辦部門階段性地將含有實質內容的處理意見反饋給代表是必要的,這樣代表才可以給走投無路、前來告狀的百姓以一些具體的信息,他們才能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打算。處理代表議案的程序,已經比較完善了;處理建議,尤其是監督意見的程序,也需要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則,到底怎么規定,值得研究。”張學東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在明年的人代會上,他有可能提出這方面的建議。 張學東對于代表工作的盡心和執著,讓一些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了關注,讓一些走投無路的人得到了幫助,不僅在解放軍代表中很有聲望,不少媒體和普通百姓也對他留有深刻印象。去年,他針對青少年上網問題的調查和認識,讓大家記住了這位深懷社會責任感、關注未成年人教育事業的人大代表。 看到有些中小學生沉溺于互聯網游戲不能自拔;有些學生認為網絡上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將起假名、說假話、不負責任地胡言亂語視為“時尚”,張學東很擔心:“網絡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如果放任不管,毀掉的將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他呼吁政府應在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避免其遭受網絡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控制網絡犯罪方面有所作為:我國應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以維護青少年網上安全為原則,制定涉及信息發布、審查、監管、青少年監護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迫切需要修訂、補充和完善”,張學東說:“在條件成熟時,應著手制定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法等專項法規。”2006年兩會提交的6件議案 2006年兩會提交的6件議案 修改勞動法的議案 進一步修改郵政法的議案 修改刑法部分條款的議案 制定社會募捐法的議案 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議案 制定旅游法的議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