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都市報]月收入九千元的神箭專家(圖)
發布日期:2005-10-20 閱讀次數:
海峽都市報 2005-10-19
http://www.hxdsb.com/news/allnews/2005/10/19/n20051019031326.asp
黃春平(右)與本報記者合影
N特派記者謝秋蓮
本報北京電10日、11日,正是神六發射爭分奪秒之際,百忙之中的閩籍火箭專家黃春平抽出寶貴時間與記者進行了兩次暢談。
采訪中,成年人中難得一見的燦爛無邪的笑容時時綻放在黃老臉上,在這富有感染力的笑容中,記者看到了黃老對航天事業的熱愛,看到了他作為指揮者舉重若輕的大將風度。
黃春平簡介
黃春平,福建閩侯人,今年67歲。1964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副院長。先后擔任長征二號F及多個型號火箭的總指揮。
1999年起,他一直擔任神舟飛船火箭系統總指揮,現為神六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
苦孩子黃春平
黃春平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閩侯縣祥謙鎮輔翼村。他出生貧困,長于磨難。小時候,家里住的房子是用250公斤稻谷抵押來的,種的地是租別人的。年僅7歲的黃春平跟著叔叔來到福州,干些洗碗擺桌之類的雜活貼補家用。直到12歲,黃春平才進入小學,插班上四年級。3年后,父親病故,母親給別人做保姆,剛上初中一年級的黃春平,每天赤腳奔波在家和五六公里外的學校之間,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后來母親改嫁,黃春平主要靠姑母撫養。
高考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進北京之前,村里的鄉親們給他湊了一些錢,老師則給了他一雙半新的膠鞋。這是黃春平穿的第一雙鞋,之前,他一直是打赤腳。
待他像親兒子一樣的姑姑,在黃春平上學時給他買了藤箱、涼席和一些日常用品。
1964年,黃春平大學畢業,分配到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關于大學生活的回憶,除了無數個苦讀的夜晚和生活的拮據,更多的是感激。黃春平說:“從初中到大學,我完成學業全靠國家的助學金,所以我一直對國家心存感激,唯有為國盡力,才覺踏實。”
神箭專家的戀情
講到青少年時代的生活,黃老半辛酸半玩笑地說他從自身經歷總結出教訓:落后要挨打、窮人找不到對象。
因為窮,黃春平曾經錯失兩段良緣。
黃春平與一個遠房表妹家是鄰居,兩人青梅竹馬,從小學到初中,兩人都是一起玩,一起上學。表妹一直很喜歡他,但其母親當面對黃春平說,你是很好,但一百個這么好的黃春平也不頂事,因為你家太窮了。
與高中同學丹(化名)的有情人未成眷屬,則在他心中造成了深刻的印痕。他倆是初高中同學。兩人都是班干部,高中畢業,黃春平考上北京工業學院,她考取福建師大。1963年丹畢業,奔著黃春平分配到了北京,并經常資助還在上大學的黃春平。兩人心心相印,雖然未挑明,但兩人都已認定對方是自己未來的伴侶。
就在這年寒假,黃春平回姑姑家過春節。在除夕前一天,丹留了一張紙條在他姑姑家,讓他次日下午到福州解放大橋頭的書店外相會。當時的黃春平根本戴不起手表,因此錯過了約定時間很久,丹已離開了。但丹并未生氣,又留下條子說她先回閩侯老家了。過些天來,帶他拜會父母。
三天后,她果真來帶他見她家人。在她家“我被審問了一天,我也一五一十如實匯報了自己的情況包括赤貧的家境”。結果可想而知,她母親嫌黃家窮,不愿他們來往,惹得丹只怪黃春平太老實。
1964年,黃春平大學畢業,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兩人繼續保持著這種朦朧的關系。一個星期天的晚上,她約黃春平在中山公園見。黃春平清楚地記得,兩人各據長椅一端,她說有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部隊的男朋友,結果對方竟然就報告單位進行了外調,搞得單位的人都以為他們已是一對了,她不知如何是好。黃春平說沒關系,他可以等到他們關系澄清了為止。但她接著又說她家在開會討論她的婚姻大事,決定她到底該嫁給誰。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黃春平,回到單位的黃春平思來想去,當晚就寫了一封斷交信,主動提出了分手。
黃春平說,回想起來,自己當初也有許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因為自己學的專業當時是保密專業,他又如饑似渴地迷于學習,甚至沒有陪她逛過一次北京城。
兩人分手后,黃春平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半年后結了婚,有了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后來有了一對兒女。
西裝革履下廚房
對于熱愛事業如同生命的黃老來說,工作,就是最大的幸福與滿足。而唯一的業余消遣是打牌,主要是“拱豬”。尤其是逢重大攻關任務和發射試驗前后,他常會邀上幾個一線科研人員來一場“拱豬”撲克大戰。讓記者驚訝的是,在這消遣中洗牌的活兒都是歸黃老做,不是小年輕們不愿做,“是我嫌他們洗牌太慢了。”黃老說。
黃老最得意的是自己還炒一手好菜。“窮人的孩子會當家”,因為從小家貧,還要照顧弟妹的生活,因此做家務根本不在話下,但婚后,黃春平唯一保持做的家務就是炒菜,糖醋魚、素炒土豆絲等都是他的拿手好菜,黃老還說,有時下班后,尤其是冬天,他脫下厚外套,穿著西服就進廚房,讓愛人直心疼那西服。
楊瀾曾在2002年的一期楊瀾訪談錄中問黃老一個月的收入是多少,黃老回答說是9000多元,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這樣的價位實在有些“低廉”。楊瀾當時追問他作為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拿這點錢心理平衡嗎?黃老對本報記者 說,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他始終如一:沒什么可不平衡的。因為他的評價體系是縱向的,比起以往的困難時代,現在的收入已足以讓他生活無憂。而這就足夠了。
性情中人黃春平
窮讓黃春平備受磨難,但也正是貧窮與磨難給了黃春平在幾十載航天生涯中承載巨大挑戰和壓力的力量。也練就了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
有時他大膽果斷,“神舟二號”發射前火箭意外受撞,他曾拍著胸脯保證火箭能夠正常發射;有時他又嚴謹慎重,“神舟四號”發射時遭遇罕見低溫,他頂住壓力堅持將發射時間推后一天。黃春平自己總結:無論膽大還是謹慎,依據都是來自于科學。
黃總還是個性情中人,到激動緊張處,也會潸然淚下。那次大哭是在“神舟一號”發射成功之后。全新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全新的“乘客”———神舟飛船。這對于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和所有的航天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艱苦的考驗。于是,在長征火箭扶搖直上、飛船準確入軌之后,歡呼的人們目睹了這樣一幕:一位年過半百的科學家,望著神箭飛越的夜空,放聲大哭,淚濕襟衫。
再扶年輕人一程
黃春平不但自己為航天工程做出杰出貢獻,還在人才培養和總結管理經驗方面做出突出貢獻。黃春平說,載人航天工程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造就一批年富力強的航天事業接班人。因此必須給年輕同志機會,讓他們通過任務來鍛煉自己。這次作為顧問全程參與神六飛天活動,黃老說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再送年輕人一程。
黃老善于調動下屬積極性,培養人才是行內共知的。而他的訣竅在于發自內心的尊重。如過年過節,他會一家家拜訪下屬,連飯都顧不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