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官网

燃 燒 的 蠟 燭


燃 燒 的 蠟 燭

                         ——記高能炸藥專家董海山
  
    一個童年經歷日本鬼子鐵蹄蹂躪家鄉的貧寒子弟,在黨的培養下,成為一名留蘇研究生,學成歸國后把對黨和祖國的報恩之情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努力學習,緊緊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動態,刻苦鉆研,就如一支燃燒的蠟燭,用自己一生的光和熱,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部委級勞動模范、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同志。
    1956年,董海山這個靠國家助學金上完高中、大學的青年,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工業學院畢業,并被選派到列寧格勒化工學院繼續深造。主動選修“核用高能炸藥”的董海山心中有一桿秤,他明白祖國送他到蘇聯深造不僅僅是為了那張學位證書,更重要的是全面掌握蘇聯在相關領域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以便促進國內科技發展,使我國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他以中國人的堅韌精神吮吸著知識的瓊漿,他常常會為弄清一道難題而忘記進餐;為演算一個數據而徹夜不眠,有時候他真想把自己從實驗室解放出來,去領略俄羅斯大地的風光,然而他知道自己肩頭擔子的重量,他明白祖國對他的重托。國際形勢風云變幻,隨著中蘇兩國關系前景的撲朔迷離,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帶走一張紙甚至一個數據,怎么辦,難道就這樣空著手回去嗎?當然只要他拿到學位證書也算完成了留學任務,可祖國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張學位證書。他便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白天夜晚都沉浸在炸藥王國里,努力擴大自己大腦的內存,將一本又一本的資料存入雙肩上的“電腦”中。一遍、兩遍、三遍,白天夜晚走路吃飯都在記著,這不是背唐詩,更不是記宋詞,這是一串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化學反應式,他只有一個念頭,多記一頁多記一個數據,祖國就會多省一點時間,多節約一點人力物力,他把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全部融化在了行動中。整整幾大本資料,他融會貫通地印在了腦海里。
    1961年秋天,他獲得蘇聯化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回到祖國,來到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單位,朱光亞、王淦昌、陳能寬等專家、領導接見了這位學成回國的研究生,聽取了他關于蘇聯在新型高能炸藥研究方面的成果匯報,清晰的思路,嚴密的邏輯,新穎的見解,準確的數據,大膽的結論,展露了他非凡的才華。專家學者紛紛點頭稱是:“這些對我們的研究工作太重要了,趕快把這些都整理出來”。面對祖國和人民的囑托,他奮筆疾書,如股股泉涌,憑著報效祖國之情,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在很短的時間里寫出近十萬字的科技回憶錄《新型高能炸藥合成化學》,為我國高能炸藥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這部心血和忠誠凝結的回憶錄揭開了我國高能炸藥史上的第一頁。
    1962年,我國第一次炸藥會議在西安召開,董海山的新型硝基炸藥的發展概況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會議根據他的報告確定了主要研究課題。對于董海山來說,那是一段多么輝煌的歲月啊!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馴服一條兇惡的火龍,給予他們的時間卻很短很短。董海山時刻感覺身后總是被一個碩大的時鐘碾石所追趕,“越快越好,再快也不嫌快”,他對自己這樣說,也這樣告誡他的伙伴。是啊,已經落后的這個民族在他們的時刻表也沒有慢的概念。三百多個日夜過去了,由董海山提供資料指導研究的七種新型炸藥研制成功,其中的反應機理、合成工藝都有所創新,產率比蘇聯超過20%以上。
    從1962年到1966年,他參與并組織領導了十種新型炸藥的合成研究。國外同行的一篇論文引起了我國高度重視,這是一種高性能塑料粘結炸藥,在我國還屬空白。正是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緊迫的危機感,使他敏銳地預感到這種炸藥會有很好地應用前景。于是他立即著手研究,在幾位年輕同志的配合下,夜以繼日開展工作,僅用半年的時間就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個塑料粘結炸藥。
    一場橫掃一切的風暴籠罩了神州大地,無端的革命使一些鑄造和平盾牌的科學家也未能幸免,董海山也成了控制使用對象。1969年一項重大的核試驗急需一種新型的炸藥,艱巨的研制任務壓在了董海山身上。他清楚地知道,承擔這項任務是有風險的,一是難度大,二是時間緊,特別是在那時混亂的情況下,發生爆炸事故的機率較大。若“有意拖延”,“有意破壞”等等一旦發生事故,在當時更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但是,他說:“我從來對領導交給的科研任務都愿意接受,最怕的是不給我任務,只要讓我為國家工作,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面對嚴峻的現實,董海山不顧自己的安危,懷著對黨的忠誠毅然承擔起這次任務。炸藥單質需要碾碎,實驗室里卻沒有球磨機,時間緊迫,他別無選擇,操起一根搟面杖冒著爆炸的危險,一點一點地把炸藥碾碎。他是負責人,為了及時掌握研究情況,一班、二班他都參加,三班是輔助工作,也基本由他包了,一些危險操作,他都盡量自己去做。他在實驗室吃、住,每天只睡眠休息四、五個小時,連做夢都想工作。經過大家的日夜奮戰,僅僅兩個多月,他們就完成了任務。
    然而他仍然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送入“牛棚”,家里妻子備受折磨,含冤而盡,兒子遣返農村投靠風燭殘年的祖母。當他走出“牛棚”后,謝絕了大城市一些單位的邀請,憑著對黨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帶著累累創傷以愛國知識分子的坦蕩氣節,毅然走向他中斷數年心愛的炸藥事業中。他就象一臺開足馬力的機器,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緊緊追蹤世界科技前端,他要奮力追補本不該流逝的歲月。
    1975年,他建議用熱固炸藥代替T/R炸藥,并組織領導了泡沫炸藥的研制工作。
    1976年,他組織領導了耐熱炸藥的研制。
    1977年,他為研究TATB等炸藥的應用,建議組建圓筒試驗、西桑試驗和滑道試驗等測試方法。
    1978年,他負責開展了硝基胍及其性能的研究工作。
    1979年至1980年,他又相繼提出了研制擠注炸藥和含能結構材料的設想。
    1981年,他又組織領導了低感高能炸藥的研究工作。
    辛勤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的科研成果先后有八項獲得了國家發明獎、核工業部科技成果獎、全國科技大會獎。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傳統封閉的九院,當時任所科技委主任的董海山第一次踏上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土地。在摩登繁華的氛圍之中,他卻把眼光投向了國外炸藥研究的最新動態,竭力吸取著國外高能炸藥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他的眼界更寬了,思路更廣了,知識更博了。
    出國僅短短的幾天,他就摸準了當今高能炸藥研究領域的脈搏,回國不久就寫出了《氧化硝基三唑合成研究》、《對新型鈍感高能炸藥的探索》和《對研制鈍感起爆傳爆序列的建議》等八篇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和科研方向建議書,為高能炸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作為含能材料領域著名的科學家,董海山沒有一點架子,他待人謙遜、樸實、誠懇、熱情。凡是與他接近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都親切地稱他為“老董”。作為研究所的原科技委主任,他每天都要審閱不少的論文,他總是逐字逐句地修改,提出意見,不厭其煩地找論文的作者,特別是青年作者交談,詳細地闡述自己和意見和建議。由他建議開設和親自指導、參與而又不掛名或把名字放在最后的科研課題有很多很多,他常說:“我的時間不多了,要盡力幫助青年人,讓他們上前臺,獨擋一面,盡快成材”。某課題,是他親自建議開設,親自編寫開題報告,親自動手工作,可是在定課題負責人時,他卻主動地讓給了一位年輕的大學生。“說一千道一萬,關鍵在于干,只有干才能提高水平,才能出成果”,這是董海山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常常講的一句話,也是他用于砥礪自己行動的警句。他無私的奉獻精神,忠誠的事業心和廣博的知識,教育了青年,打動了青年的心。一位1990年剛參加工作,就抱著混幾年,考上研究生后溜之大吉的新大學生,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毅然改變初衷,決心跟著“老董”干一輩子核事業,在他崇高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聚集在他的周圍,以他為楷模,做他的學生。
    在他的悉心指導下,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挑起了科研生產的重擔,開始在國際和國內嶄露頭角。原研究所所長、現中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是這樣評價的:“老董是我所很有威望的學術帶頭人,作為所科技委主任,他不僅是我所科研工作的指導者、組織者,也是一位實干家,他每年直接擔任四五個課題的指導人或者負責人。一年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實驗室工作。同時也查閱分析大量的論文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我所的研究方向、課題設置、重要課題的技術途徑提出建議,還要閱批大量的研究報告,不厭其煩地和論文作者討論論文當中的重要問題,他十分注意培養和指導青年知識分子。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員聚集在他的周圍,以他為楷模,不僅在學術上獲得了他的精心指導,還學到了嚴謹的科學研究作風、優良的思想品質。”
    他是一位一流的科學家,同時又是一位赤膽忠心的共產黨人,在1989年那場政治動亂中,他以自己飽受動亂之苦的親身經歷,向群眾特別是青年職工大講特講要珍惜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盡力保持全國的穩定。1989年5月4日,在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的形勢下,他在給青年的報告會上,誠懇地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號召大家堅守崗位,堅持工作,以實際行動抵制動亂。動亂中,他的實驗室一天也未關門,他帶領同志們堅持上崗,堅持實驗,正是在那些天里,他的TATB合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89年,他不顧自己心臟出現早搏、房顫等病癥,再三懇請所黨委批準他到TATB研究小組任課題組長。從此,通往廠區的公路上又多了一位年邁卻意志堅強的騎自行車的人,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冬寒夏暑,他總是頭一個進實驗室,最后一個離開實驗室。從實驗室合成到中試線建廠和試車,哪里危險,哪里臟累,哪里有困難,哪里就出現他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TATB合成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項。
    上世紀末,以考克斯為代表的美國一些反華政客,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精心策劃,炮制了一份冗長的所謂調查報告,這篇報告把中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國防尖端技術和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都污蔑為從美國“竊取”或非法“獲得”。對這種捏造事實、顛倒黑白、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攻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示極大的憤慨。作為親身經歷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一代科學家,更是滿腔怒火,他不顧自己身體不適,奮力疾書,以自己近四十年的親身體會,撰寫了“中國氫彈的突破和小型化研究”,并到北京、上海等高校演講,用鐵的事實駁斥了考克斯之流顛倒黑白的無賴攻擊和詆毀。
    40多年的炸藥研究,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我國一流的高能炸藥專家,蜚聲國內外。一代卓越的科學家,一代奮斗的創業者,還是那么謙遜、那么執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至今,董海山同志和其他科研人員仍然在以不倦的追求獻身于我國的核事業,他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的核事業燃燒著自己的光和熱。
(中物院化材所黨委宣傳部)

附:董海山院士簡介
    董海山,研究員,河北灤縣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化工專業,同年被選派到蘇聯列寧格勒蘇維埃化工學院研究生部繼續深造。1961年獲蘇聯化學副博士學位回到祖國。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科技顧問。兼任北京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南京理工大學顧問教授,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含能材料雜志名譽主編。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在60年代全國高能炸藥攻關協作期間,負責與兵器部同志合作研究成功了2號炸藥及HMX的合成工藝。與中科院及兵器部合作研究成功了我國第一個塑料粘結炸藥。滿足了我國有關武器研制和發展初期的需要。70年代末以來,為提高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領導研制成功了低感度高能炸藥,負責研制成功了新傳爆藥和鈍感炸藥等產品,都得到了應用。在科學方面,首次合成出一些并列多硝基化合物,發現了伯胺的三硝基乙基-N-亞硝基化反應,從而共合成出近20種前人無報導的新化合物。闡明了以硝仿為酸組份的曼尼希反應機理。論證了炸藥某些性能的表征方法及判據。1985年被評為核工業部勞模,1986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88及1991年兩次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被評為四川省自然科學界精神文明標兵,1992年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主持創辦了含能材料雜志。主編了“高能炸藥及相關物性能”(科學出版社,1989)、“含能材料熱譜集”(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參編了“炸藥作業的事故控制”等書。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4項,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部委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十多項。

百家乐官网看大小路| 百家乐官网论坛在线提供| 澳门百家乐官网打缆| 百家乐官网桌子| 百家乐高级技巧| bet365娱乐平台| 米其林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内幕| 威尼斯人娱乐场cqsscgw88| 安阳百家乐官网赌博| 百家乐官网怎么赢博彩正网| 百家乐投注翻倍方法| 德令哈市| 真人百家乐ea平台| 百家乐官网最保险的方法| 大发888娱乐城范本| 百家乐官网职业打| 迪威百家乐官网现场| 博九百家乐娱乐城| 威尼斯人娱乐网站安全吗| 24山度数| 白城市| 百家乐双面数字筹码| 百家乐官网分析概率原件| 百家乐庄闲筹码| 百家乐官网套利| 同乐城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YY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技巧微笑心法| 博狗玩百家乐官网好吗| 鸟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是怎样的| 澳门百家乐官网赢钱秘| 真博娱乐| 百家乐分析软件下| 百家乐官网路单之我见| 澳门顶级赌场娱乐城| 百家乐只打一种牌型| 星子县| 大发888大发下载| 百家乐娱乐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