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留學生新生:我在北理,我的故事
發布日期:2014-12-10 攝影:攝影協會 姜星宇
編輯:新聞中心 趙琳 閱讀次數:【編者按】在每天快節奏的校園中,愈來愈多出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面孔”,這些北理工的留學生同學們已經成為我們校園中愈發亮麗的風采,見證著北理工不斷向國際化大學邁進。本文將視角關注了幾名普通的北理工留學生,但這篇文章本身更具意義,文章部分章節由學校第一批留學生學生記者采寫,這些來自學校外語新聞社的留學生記者,用自己的國際視角關注校園,與宣傳部指導老師一道合作完成全英文采訪稿,后由外語新聞社中國同學翻譯整理。
伴隨著學校國際化建設的不斷深化,在北理工校園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面孔,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在北理工展開了他們的異國求學之旅,通過北理認識中國,和中國師生們一起學習生活。他們是誰?有著怎樣的故事?其實,他們與每個中國學生一樣,走過中學的青蔥歲月,進入大學殿堂,享受著自己美好的大學時光,從青澀走向成熟,結交下異國的友誼。關注北理工的留學生群體,關注我們身邊的國際同學,讓我們跟著北理工外語新聞社的中外學生記者看一下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吧!
薩米娜:在異鄉學習苦卻值得
供稿:宣傳部 趙琳 Debby Ng (澳洲留學生)
來自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的26歲女孩Samina Akhtar(中文名:薩米娜)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名國際留學新生,目前在4年制電氣工程學士班進行著她的本科生涯。
從新疆開始。來北京之前,薩米娜在巴基斯坦的高中畢業后,已經在新疆師范大學學習了兩年漢語。這樣的選擇對于薩米娜來說是最自然的選擇,新疆離她的家鄉很近,但卻能使她體驗到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文化,能夠真實的感受中國。對她而言,這是一段極其美好的經歷:“她(中國)是個住著友好人民的好地方,所以我第一次來中國就喜歡上了它。”
“在我們學習基礎漢語的時候,沒有一個漢字是與我們專業有關的,因此在北理工專業學習的挑戰巨大。每天在教室上課都要求助于翻譯器,這樣的方式不僅問題重重而且占用大量時間。”但薩米娜也相信,這樣的情況僅僅是一種過渡,一定能挺過去,更何況還有周圍真誠熱情幫助自己的老師同學,她的同班同學都特別樂于助人,教師們也都盡心盡職,幫助她理解課堂內容。“所有的老師都很好,愿意及時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非常感謝你們,我的老師們。”
供稿:宣傳部 趙琳 Hector Andres Campoy(墨西哥留學生)

供稿:宣傳部 趙琳 Carlos Erlan Olival Lima(巴西)

安東尼的祖父母都是中國人,中國對他來說十分熟悉,他們一家常常到廣州探望老人,安東尼與祖父母的關系很好,因此,他從很小的時候就一直盼望來中國,更深入地學習中國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回中國探親,通常只能呆上幾天,遠不足以深刻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但在他與祖父母相處的日子里,老人家總是盡可能地教他一些漢語。現在的他已經學會了三首中國的古詩,中文也能說上一點,再加上之前已經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旅游,安東尼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逐漸加深。
因為對中國文化有了一定對了解,安東尼談起中華文化與印度尼西亞文化之間的差異來,有著自己的見解。這種差異最先體現在了飲食上,盡管中國各地的食物由于氣候、習俗、個人喜好有所不同,但安東尼歸納為三個共同的特點:辣,甜,油,可以說這與印度尼西亞總是以咸為主的口味很不一樣,盡管一開始還不是很適應,但他現在已經慢慢愛上了中國菜,對北理工食堂的菜品更是十分喜愛。在交談中,安東尼能用不太標準的漢語一連說出好幾種菜名,還興奮地一一點評。
安東尼已經正式學習中文兩年了,現在他已經可以用中文進行日常聊天對話。盡管如此,面對大學對專業學習,挑戰仍然不小,還是無法理解課上的一些知識,所以他仍很努力地提高漢語水平,并爭取在明年能夠獲得獎學金。據安東尼說,只有學習成績在班上前五分之一,并且出勤率很高的學生才可以獲得獎學金,以此為目標,他入學以來學習特別刻苦。安東尼特別提及,他的漢語水平快速提高,離不開留學生中心漢語老師的悉心教導。他覺得這里的老師是他接觸過的最好的老師,不但友善,而且認真的授課給予了他很大幫助。
安東尼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他計劃今后在跨國公司工作,積累一定經驗后,創建自己的公司,要做一家像“星巴克”一樣的連鎖企業,因為他想以一套高效的制作系統作為自己企業對核心競爭力。
我們相信安東尼具有巨大的潛力,也相信他從北理畢業之后,會成為最優秀的工程師!
供稿:外語新聞社 嚴礫

北京印象。用梁謝洛的話來說,選擇北理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高中時一個留學中介機構的建議,這家機構給他的建議是北理是中國頂尖大學之一,尤其在科技領域很出名。這對于一個擅長理工科的男生來說頗具吸引力,于是他決定來到中國北京,投身北理,親身感受一下。
初到北京,梁謝洛對中國的印象是,這是一個國土遼闊、高度發達的國家。“作為多朝的古都,北京許多名勝古跡和優美的風景都依然保存很好,這些地方在外國學生中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梁謝洛還談到了北京的和諧與溫暖,“北京和馬六甲的生活有不少相似之處,這使我感覺像在家一樣。北京的生活非常便利,用銀行卡幾乎可以買到所有東西,交通也非常發達,即使迷路也能用手機導航找到路”,梁謝洛開心地說。
北理生活。談到對北理的印象,梁謝洛說“我最初對北理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個現代化的大學,但實際上卻更具有歷史底蘊。”
對梁謝洛來說,學習中文要比其他留學生容易一些,因為在馬來西亞中文的使用較為普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中文交流,所以他的中文水平有不錯的基礎。再加上北理還為留學生們提供了系統的中文學習課程,所以梁謝洛在這里與人們交流并不困難。 “這里的人們很友好,我交了很多朋友,并且經常一起玩,一起學習。”梁謝洛說。
未來的計劃。至于未來的計劃,他還沒有確定,但是在北理順利取得學士學位,之后繼續在中國拿到碩士學位,已經列入了他近期的規劃。
談到要在中國進行四年的學習,這位來自“大馬”的小伙子帶著一絲傷感,但語氣仍然堅定地表示:“我相信任何出國留學的人都會思念他的家鄉。不過,因為中國與馬來西亞還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我可以在中國找到家鄉般的溫暖,由此說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思鄉之情。”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梁謝洛計劃遍游這個歷史悠久的國 家,“在中國旅行很愜意,因為我可以看到最美的風景并且更多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