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藝術體操隊:足尖兒上舞動的精靈
發布日期:2014-07-12 供稿:黨委宣傳部 辛嘉洋 攝影:段煉、陸宇爍
編輯:新聞中心 段煉 閱讀次數:斑斕的色彩,攏起的發髻,天使的面龐,窈窕的曲線,曼妙的舞姿,飄逸的絲帶,輕盈的跳躍……2013年12月,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內,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藝術體操隊的“六朵金花”驚艷全場,以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成為2013年中國大學生藝術體操錦標賽中沖出的“一匹黑馬”,被業界專家稱為“北理工奇跡”,為我校的體育歷史再添靚麗一筆。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提及藝術體操,人們首先想到的定是其難度超高的動作,這沒有常年的訓練絕不可及,殊不知,在2013年大賽上一舉奪魁的北理工藝術體操隊卻是2012年賽前三周“臨危受命”的偶然組合。兩年的時間里,團員有進有出,但是這條“藝術體操之路”卻愈走彌堅。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華麗轉身的背后是教練和隊員們汗水的澆注。隊員們的每一套動作需要長時間地去抓細節,為了做到完美,要一點一點地對著鏡子去反復練習。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隊員們要保證3-6個小時的排練時間,減肥在這些隊員中永遠不是問題,因為在高強度的排練下體重會自然下降。訓練初期,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排練的場地無法保障,為了保證訓練時間,隊員們便在籃球場等地練劈叉、練大跳,硬邦邦的塑膠地一次次地考驗著隊員們的意志,渾身的淤青也沒有阻擋他們埋頭訓練的決心。
周迨琛是校舞蹈團的團長,2013年初入藝術體操隊,便一舉拿下兩個團體冠軍,還獲得了個人帶操的亞軍。“我喜歡有挑戰的東西,我4歲便開始學習舞蹈,至今已經十幾年了,藝術體操讓我的舞蹈之路有了新的突破。” 2013年6月,剛剛參加完“五月的鮮花”,周迨琛又匆忙投入到藝術體操比賽的訓練當中,當時她還在還良鄉校區,每周二和周四在良鄉的跆拳道館進行訓練,周末到中關村校區進行集體訓練,其他時間除了必要的課程學習外,都是在靜園C的活動室里度過的。12月賽前訓練時,由于動作幅度過大,周迨琛不小心扭傷了腰,嚴重時甚至不敢抬手刷牙。由于對膠帶過敏只能用噴霧來做暫時的緩解。在記者疑惑于她究竟如何忍痛參加比賽并且取得優異的成績時,她這樣告訴記者:“其實比賽前十分緊張,但一上場,就興奮到忘記疼痛了,不知道自己還有傷,順利的完成比賽,而且參加了帶操、徒手操、紗巾和五人帶操等多項比賽,還獲得了集體全能獎,真的是很開心。”說到這里,周迨琛還是滿臉的自豪和難掩的興奮感,絲毫看不出她對疼痛的記憶。
畢藝天是藝術體操隊最小的成員,因為她體型纖細,柔軟度好,被老師安排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在托舉動作中被隊友高高舉起。按照比賽要求每個團隊要做一套帶操,但畢藝天之前并沒有練習過,總是將彩帶纏在身上,為了避免在比賽中會突發狀況,她只有不停的練習,同學們都笑她著了魔,但或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是心里著急,不希望給團隊拉后腿。盡管如此,在比賽過程中意外還是發生了,隊友只能停下來解開彩帶再重新開始。在等待分數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的懊惱,也是對教練和隊友們的抱歉,她一直在角落里無聲的哭泣。在得知北理工以微弱的優勢拿到冠軍時,畢藝天放聲大哭,這一場比賽,收獲的不僅僅是榮譽,還有隊友們堅實的友誼,更有一種五味俱全的責任。“既然選擇了挑戰自我,就不希望給團隊拉后腿,更不希望給學校抹黑。教練們很信任我,隊友們也會給我很多幫助,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爭取最好的成績。”瘦小的她眼神中迸發的卻是毅然的堅定。
璀璨的獎杯背后是大家辛勤的付出,陽光快樂的“四冠王”雨童、溫婉可人的小姑娘曾琦璟、甜美懂事的大姐姐張澤禛,還有穩重大氣的“貼心人”任荷,盡管每一位個性不同、特點不同,但卻帶著相同的目標、相同的夢想,相互支持和鼓勵,用整齊劃一的節奏、優雅完美的動作為學校爭得了最高的榮譽。
愛可知所托 心之所向
北理工藝術體操隊在2012年成立以來,僅僅兩年時間,便以黑馬之勢獲得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她們其實并非專業的體操運動員,而是經過培訓后的舞蹈特長生。這個隊伍的組建除了資金的支持和隊員的保證外,教練的作用則至關重要。
王娟老師在北京理工大學2007年藝術節閉幕式上的精彩表演
王娟,北理工體育部老師,從小學習體操,當學校鼓勵體育老師有興趣可以每人主抓一個拿手項目時,王娟老師想起了她的老本行——“藝術體操”,這在常人看來是一項高大上的運動,是一門童子功,其實這項運動老少皆宜,懷揣著由來已久的體操夢,王娟老師承擔起了藝術體操隊教練的使命。
藝術體操的難度雖然不像競技體操那樣高,但是難點在于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以及動作的協調性與藝術表現力。“我們的隊員都有著深厚的舞蹈功底,與普通院校相比,我們的學生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同一些專業隊員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全國賽是專業與非專業混賽,壓力很大,想要提高我們的實力,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停的練習。”王娟老師告訴記者。
為了能夠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王娟老師和隊員們一起,犧牲寶貴的周末,將每個隊員、每一個動作進行反復的琢磨,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在訓練過程當中,年輕的隊員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頂著巨大的壓力,毫無藝術體操功底的隊員們也會擔心自己發揮失誤會給團隊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想要中途退出。王娟老師在得知情況后,主動找隊員談心,把她們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給隊員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有的時候王老師的愛人和孩子會來看望我們,給我們帶些零食,記得臨近比賽,沒有時間出去吃飯,老師便給我們訂了麥當勞,我們是坐在地毯上吃完了晚餐繼續練習的,想想覺得很辛苦,但也很幸福。”提到王老師給予的幫助,藝術體操隊的隊長,獲得四項個人項目冠軍的雨童難掩感激之情。
這是高校在體育道路中在探索的新模式,王娟老師憑借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對藝術體操的熱愛,為成立藝術體操隊,指導比賽付出了艱辛與努力,她坦言:“很感謝團委領導和趙汐老師以及體育部的各位領導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給予的支持,無論是資金上、宣傳報道上還是后勤保障上,都保證我們能夠順利的完成訓練和比賽。帶著學生們參加比賽讓我重拾體操之夢,找到自己參加比賽時的緊張和幸福,看到同學們捧到獎杯似乎比自己更開心,體操隊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夢想,更多的是感動。”
這些舞動的精靈們雖然有著“特長生”、“藝術體操隊隊員”的頭銜,這注定了她們的忙碌和辛苦,但不能拋開的卻仍然是她們作為“學生”的本職。她們來自不同的年級,在緊張訓練的同時又要追趕課程、忙于復習和考試,甚至是畢業設計。為了避免隊員們落后課程,體操隊的帶隊教師——校團委趙汐老師親自聯系“學霸”為隊員們“開小灶”,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兩名大四的隊員張澤禛和周迨琛都以優異的成績保送我校研究生,畢藝天則選擇即將出國留學,而團長雨童也獲得了2013年北京理工大學青春榜樣年度人物的榮譽稱號。
夢終將起航 閃耀“足尖”
記者經過走訪了解到,就國內藝術體操目前的現狀來講,專業人員甚少,現在北京市乃至全國高校藝術體操的競爭力尚不明顯,且有很多從小練習藝術體操的人最后轉行到健美操行列,我校藝術體操隊的姑娘們如同足尖上舞動的精靈,剎那間耀眼于國內高校藝術體操比賽的最高舞臺上。
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小團隊的齊心協力,更離不開學校這個大團隊的傾力支持。藝術體操隊在參與比賽期間緊鑼密鼓的進行練習,學校團委和體育部便是她們的強大后盾。排練期間,體育部王娟老師和校團委趙汐老師作為教練和帶隊教師,從比賽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予隊員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細致入微的保障了隊員們比賽的順利進行。校團委領導和體育部領導也經常親臨現場慰問指導、親自為隊員們安排場地,準備食物飲品,以保障隊員們能夠正常的進行訓練和比賽。
學校體育部黨委書記韓棋告訴記者,藝術體操隊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除了隊員和指導老師辛苦的努力之外,更離不開校團委和其他各個部門的支持。“學校參與藝術體操、刀術劍術、太極、排舞等各項比賽都會涉及到學生社團、牽扯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更需要其他部門給予支持和合作。這不僅僅是學校發展體育模式的新探索,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今后也會繼續支持此類活動,為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動力。”經歷藝術體操隊的成立和發展的體育部書記韓棋如是說。
“從投入和支持上,體育部一定會給予這些項目更多的支持,希望他們能夠在學生中起到帶動作用,形成體育氛圍,希望藝術體操隊能夠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將我校藝術體操形成品牌,越走越高,越走越好。”說到藝術體操隊的未來,體育部主任董兆波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希望。
誠然,在北京理工大學光榮的辦學傳統中,“強健的體魄”歷來作為人才培養的必備素質之一備受關注。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學校致力于各種平臺的建設,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開展了一系列的體育項目,讓學校選拔的優秀人才有機會參與到各種比賽中,將體育鍛煉與學生的興趣特長有機結合,通過機制牽引教師給學生以各類指導,通過后勤保障鼓勵學生們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并讓優秀的人才和好的體育項目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輻射,以點帶面的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放眼國際,中國的藝術體操趨于國際前列但并非能夠拔得頭籌,分析其原因還在于缺少更多的人去參與,這是一項力與柔與美相結合的較量,想要在業界取得成績需要太多的磨練。而無論對于北京理工大學還是對于國家來說,拓展更大群體范圍參與到藝術體操項目中來,這項運動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取得更耀眼的光芒。
在歷經了磨練之后,北理工藝術體操隊的姑娘們終于化繭成蝶,用汗水和淚水演繹力與柔的較量,用冠軍獎杯展現一名舞者、一名藝術體操隊員用足尖撐起的美麗。一場比賽猶如由無數個青春魅力與飛揚激情瞬間組成的奇美畫卷,手中的校旗是姑娘們汗水的見證者,也是她們獲取榮譽的最大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足尖上舞動的精靈們定會一次次讓北京理工大學的名字響徹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