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招勇:勇者有“招”
發布日期:2014-04-30 供稿:校團委 趙汐 攝影:校團委 趙汐
編輯:校團委 艾翔 閱讀次數:
陳招勇個頭不高,樣貌斯文,說話不多,語速不快,一般人很難把他和一呼百應的學生干部聯系起來,然而他卻是帶領著北京理工大學最大的志愿者組織——延河之星志愿者服務總隊,創造出多項榮譽,延續著輝煌傳統的一名學生領袖!
你好!延河







你好!延河
2010年,陳招勇從江西省高安中學考入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系。9月26日恰逢我校70周年校慶晚會在良鄉校區南操場盛大舉行,現場數百名身著紅色T恤的校慶志愿者在延河組織下參與會場服務。在絢麗的煙火表演環節,所有人都站立起來驚嘆歡呼,只有校慶志愿者組成的“紅色軍團”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維持秩序、引導人流。這一切給陳招勇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就在那一刻他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名志愿者!不久后,陳招勇如愿加入了延河,成為了一名普通志愿者。

大學一年級對于陳招勇來說,是充實和快樂的。在接觸和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他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延河組織的各類活動:去打工子弟學校支教,在溫馨家園關愛殘疾人,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在學校參加“綠植兌換”和“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志愿服務中他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一切都讓他樂此不疲。“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每一種新的體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進步,大一的經歷讓我感到到了做一名志愿者的快樂,也讓我放下了懵懂青澀。如果沒有這一段經歷,我覺得自己很難做好現在的工作。”
贏在管理
作為學生組織的負責人,其實日常所做的更多是管理工作。然而對于學生組織的“管理”,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指導老師的事情,與學生干部無關;也有人認為學生組織本來就是一個松散的非正式團體,用不著“上綱上線”的談管理。然而對學習經濟學專業的陳招勇而言,“管理”對于學生組織的價值是巨大的,一個優秀的學生組織,一名出色的學生干部,都需要贏在管理。

在陳招勇接手延河前,這個歷經奧運會、國慶和校慶“三大戰役”的優秀團隊已經在志愿服務的“后奧運”時代里緩慢摸索了兩年,志愿者隊伍規模不大,志愿服務活動缺乏活力,團隊協作不足,整體影響力不佳,這些都是擺在他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個時候,指導老師肖坤在延河骨干會議上曾提過:“你們做支教,其他志愿者組織也做支教,你們的優勢和特色在哪里?”這個問題讓陳招勇感到壓力很大,心中暗想“千萬不能讓延河這塊招牌砸在自己手里”。
在日常工作中,陳招勇細心觀察每一個細節,總結各項活動的經驗、教訓。在他看來,”延河之星”這樣一個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校級志愿者組織,工作上要有飛越,突破點就在“管理”。“管理,一是樹立管理的理念,二是推出管理的措施,三是引入管理的技巧。”陳招勇這樣闡述他對學生組織管理的理念。
擔任負責人之后,他組織各部門梳理職責范圍和活動項目,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按照工作量重新調整各部門規模和任務分工。在原來共事的“兄弟”們看來,曾經一起打打鬧鬧的招勇像突然變了一個人,對于細節和程序有著近乎“固執”的追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工作要求嚴格的陳招勇對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他查閱大量關于志愿服務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文獻,每天都瀏覽北京市、海淀區志愿者聯合會發布的項目和新聞,定期關注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大等兄弟高校志愿者組織,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深入了解北京市和高校志愿服務動向;同時他定期參加延河的部門例會,抽查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出現在延河主辦或承辦的每一個活動現場,以身作則要求各級志愿者不能眼高手低。
一年下來,延河的制度規范和執行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內部氛圍團結融洽,骨干志愿者數量顯著增漲,校內外的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
志愿服務,就是不停地戰斗
在老師和同學眼里,陳招勇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著,工作剛有了進展,他又敏銳地抓住機遇,走出校園擴大影響。
2013年,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迎來了久違的“爆發”。這一年,旗下京蓼學校的支教活動受到了團中央志工部領導的高度認可,團隊獲得海淀區“年度優秀志愿服務團隊”的榮譽稱號,城關敬老院的敬老愛老活動獲贈社會錦旗,學校黨委宣傳部以及房山區電視臺對支教志愿者進行專題報道,校園部對網口、鐘表等教室設施的檢查報修工作也得到良鄉校區管理處以及在校師生的認可和支持。

2013年1月,陳招勇帶領團隊配合學校團委開展“溫暖衣冬”活動的宣傳工作,承擔了全部志愿者信息整理、衣物發放登記和信息收集反饋工作,使我校報名的志愿者人數和衣物領取數雙雙位居北京市高校之首,衣物傳遞活動井然有序,相關事跡得到了北京青年報的宣傳報道。
2013年10月,在學校團委、中華慈善總會新促會、教育基金會辦公室的指導支持下,陳招勇帶領團隊組建學校教育基金志愿服務隊,以及面向中華慈善總會新聞慈善促進會開展工作的志愿者工作站,在志愿服務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2013年10月,在學校團委、中華慈善總會新促會、教育基金會辦公室的指導支持下,陳招勇帶領團隊組建學校教育基金志愿服務隊,以及面向中華慈善總會新聞慈善促進會開展工作的志愿者工作站,在志愿服務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除此之外,陳招勇還帶領延河先后成功舉辦和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國際志愿者日交流活動、西部溫暖計劃募捐活動、首屆中國集藏博覽會志愿服務、“鳥巢吸引”視聽盛宴志愿服務等大型活動,這些活動均在校內外產生了良好影響。
做志愿者的志愿者
2012年起,北京園博會的開幕進入了倒計時,作為一項地方政府主導的大型博覽會,北京高校大學生成為了志愿者群體的絕對主力。相較于大型體育賽事,崗位密集、志愿者需求量大、服務周期長、志愿者服務范圍大等都是博覽會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特點,也是志愿者組織動員工作不可回避的難點。曾為08年北京奧運會和60周年國慶志愿者組織工作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北京理工大學,成為北京園博會志愿者組織的重點單位,而這項工作毫無疑問需要延河之星來承擔。

與奧運會、國慶前后都有暑假作為緩沖不同,園博會的服務周期長且時間零散,需要有效的避免服務時段與大學生學習生活之間的沖突。陳招勇再次把“管理”的理念植入園博會志愿者組織動員之中,在志愿者招募之前,他牽頭聯絡長于計算機技術的學生和社團,建立了參數密集的“北京理工大學園博會志愿者”數據庫,在數據搜集完成之后,通過大數據處理的方法,將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在志愿者培訓的過程中,招勇多次帶領志愿者進行現場模擬,計算志愿者從準備到乘車再到到崗服務的時間流程,以確保志愿者服務時間安排的科學精細,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志愿者服務時段的運算方法。最終在園博會開幕前夕,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拿出了一個精細周密的志愿者排班表,指導志愿者在展會期間像儀器中精密的齒輪一樣有條不紊地運作。

在展會期間,陳招勇除了自己擔任一個崗位片區的志愿者負責人外,同時還承擔著整個北理工志愿者團體與展會組委會之間的協調工作。在自己服務時段之余,他跑遍了北理工所有志愿者的駐崗點,觀察大家的服務狀態,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同時收集整理志愿者提出的建議以及在志愿服務中的困難,及時向組委會相關部門反映,保障北理工志愿者的權益。陳招勇這名勤奮的隊長,也多次為其他高校志愿者提供幫助與關懷。
“在園博會我們都是志愿者,只是我覺得自己也有義務為我們志愿者團隊服務,這既是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傳遞志愿精神的一個良好途徑。我給我自己的定位,就是志愿者的志愿者!”談到園博會的服務經歷,陳招勇如是說。
2012年底到2013年11月間,陳招勇與他的團隊先后完成了志愿者動員招募、選拔培訓、上崗運行、后勤保障和激勵五大塊工作,組織464名志愿者參與為期185天的志愿服務,服務崗次達6180次,服務累計長達24720小時。北京理工大學的志愿者無論上崗率還是在崗評價都名列各高校志愿者團體之首,先后有60人次獲得組委會“最可愛小V蜂”評價,我校志愿者人數、工作強度、服務水平及出勤情況均排在48所包點包時高校前列。
想法太多與想法太少
作為一名校級學生組織的負責人,陳招勇在回顧自己的工作時感覺“學生干部想法太多與想法太少”都是最忌諱的問題。

“想法太多,不從實際工作布局出發,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工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效果必然不會好。我們青年學生,在思維的活躍和創造力上沒有問題,但是如何正確的將自己的創造力引導到正常的工作軌跡之上,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我們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創造力變成胡思亂想,每天為創新而創新,為自己一時的一個點子而開展一項工作,一切應從大局出發!”陳招勇這樣看待“想法太多”的問題。
說到“想法太少”,陳招勇也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太少,每天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不是說這樣不好,學生干部的執行力是一項很重要的素質,但是如果只做老師的腿和腳,不基于自己的學生身份為同學們著想,以有主動性、創造性的工作為大家服務,那這是學生干部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
關于“想法的多與少”,陳招勇在大二時有一個典型的事例。當時延河的很多積極分子都在申請加入隊長團,以期能夠獨立負責一個領域的工作,陳招勇卻認為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承擔“隊長團”層面的工作。在換屆選舉中,他選擇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獲選擔任延河校園服務部部長,在工作過程中,他積極與房山區殘聯取得聯系并獲得相關支持,帶領部門的四十余名同學堅持每周前往房山區拱辰街道社會福利中心為殘疾人帶去關懷和溫暖。一年下來他所在的部門骨干志愿者人數最多,活動最豐富,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可。
我的幸福
2013年9月,陳招勇參加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在本科畢業后一年的時間里參與中西部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志愿服務。作為延河如今僅剩的一名大四隊員他并沒有因為大學生活的結束而告別志愿服務,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自己的志愿之路,踐行自己在延河隊旗下的誓言。

回顧自己四年的學生干部之路,陳招勇說:“有些人認為學生干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工作是不務正業。雖然我很羨慕‘學霸’,但我更慶幸自己找到了興趣,并把興趣培養成了責任和能力,對我而言工作也是課堂!”
陳招勇在學業上絲毫沒有落后,他先后四次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兩次獲得學校“世紀杯”課外學術科技比賽一等獎。擔任學生干部后因為突出的工作實績,他還先后獲得首都“先鋒杯”優秀基層團干部、北京市優秀學生干部、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團員、優秀團干部、北京園博會“先進工作者標兵”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高興能夠陪著延河走完這四年的路,等支教回來我再回延河做一名大齡的研究生志愿者,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