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官网

【踐行教育家精神系列報道之一】“力”筑強國夢,躬耕育英才


——記北京理工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征程上,希望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弘揚教育家精神,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踐行教育家精神系列報道”,展現北理工優秀教師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培根鑄魂的生動事跡,激勵鼓舞全體教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貢獻力量。

微信圖片_20231018112743_副本.jpg

團隊合影

“It is an essential task for aerospace engineers,to design their products based on structural dynamics……”

在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一間教室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宇航學院教授胡海巖正在為本科生講授全英文課程《結構動力學基礎》。自編教材、自制教具、全英文講授……一門面向小班的選修課程,胡海巖院士團隊多位教師卻耗時幾年時間,深耕細作、精益求精,育人智慧、躬耕態度淋漓盡現。

2023年9月,由胡海巖院士領銜的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師團隊入選第三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多年來,團隊圍繞“培養工程科學家”的目標潛心育人,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秉持“科技報國”信念,緊密圍繞我國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開展探索性研究,成功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推動我國動力學與控制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躬耕教壇,最喜歡的稱呼還是“胡老師”

“胡校長”“胡院士”“胡教授”“胡老師”……躬耕教壇多年,外界對胡海巖有很多稱呼。不過對他而言,最喜歡的還是“胡老師”。1988年博士畢業后,胡海巖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潤澤桃李。盡管他曾擔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一路走來,他始終不忘育人初心。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37.jpg

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師團隊帶頭人胡海巖院士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的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回答“錢學森之問”?胡海巖一直在思考并用創新實踐書寫著這份時代答卷。

“在全球性的政治經濟博弈、科學技術競爭、文化傳承創新中,世界一流大學培育的杰出人才往往起著引領性、決定性作用。”在胡海巖看來,高水平大學力學專業的畢業生應該是未來的工程科學家、研究工程師。力學研究人才的知識結構既要寬又要厚,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2017年,在胡海巖的大力推動下,按照“學科交叉與本碩博貫通”培養的“工程科學試驗班”正式開班,面向國家航天領域急需,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試驗班的培養目標就是未來工程科學家。我們將飛行器設計和工程力學課程有機融合,開設六門貫通課程,重新撰寫教材,讓學生的知識結構得以融會貫通,更全面地培養實踐能力、鍛煉創新思維。”深度參與試驗班建設的團隊成員胡更開教授、劉莉教授解釋道。試驗班從頂層設計入手,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要素,通過開設高水平基礎課、學科貫通課以及大三進入實驗室等舉措,培養學生理工融合的戰略思維、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更難能可貴的是,不論是試驗班的培養方案設計還是課程安排,都是由胡海巖親自設計,他還登上講臺,為學生講授概論課,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與大師對話,深入了解工程科學及其未來發展。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40.jpg

“中國大學要進入世界一流,必須要出版影響世界的一流教材。這樣的教材,可能需要幾代教師的努力。”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更是學生成長的指路明燈。多年來,胡海巖一直堅持撰寫教材,獨著了研究生教材《振動力學—研究性教程》中文版、英文版,本科生教材《機械振動基礎》(第二版),目前正在撰寫面向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導論性教材《力學的工程問題》。他說,作為一名老教師,有責任來奠定這塊“基石”,也希望這些教材經過教學實踐后不斷完善,為青年教師撰寫世界一流教材奠定基礎。

在教材撰寫過程中,從框架設計到內容撰寫,每個案例、每張插圖,胡海巖都要反復討論、推敲。為了如何能讓本科生看懂一個定義、一個概念,讀懂一張圖,他會反復斟酌,編寫程序和反復計算。圖中坐標原點放在什么位置才不會引起學生誤會,每一個符號的定義會不會前后重復,他都要細致入微地修訂。這種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精神,成為團隊中每一名成員的“活教材”,成為了影響整個團隊的精神力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胡海巖始終牢記以教為先,將教書育人視為畢生的事業追求。從教35年來,無論身上的職務有什么變化,無論科研工作有多繁重,他始終沒有離開三尺講臺,從未停下教學的腳步。在他的引領和感召下,團隊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培養了一大批航天領域優秀人才。團隊曾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課程虛擬教研室1項;獲全國高校自制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大賽一等獎;指導學生兩獲阿布扎比國際無人機自主控制挑戰賽冠軍,獲得世界大學生立方星挑戰賽中國區總決賽特等獎,以及超材料力學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多個全國創新競賽獎項。

心懷國家,“力”筑科技強國夢想

“力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要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工科深度交叉融合,在工程應用領域發揮前沿先導作用。”國家戰略需求和技術要素是當前學科及前沿領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多年來,胡海巖致力于推動力學與航空宇航學科深度融合,衍生新的學科生長點,推動學科前沿的演進,同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航天領域發展,產出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不斷拓寬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廣度和深度。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44.jpg

胡海巖在實驗室指導師生做實驗

2015年9月,我國首顆攜帶大型環形桁架天線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入軌,天線成功展開并工作狀態良好,成為我國空間結構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這個被譽為“天網”項目的成功應用,充分體現了胡海巖對科學前沿的引領推動和超前謀劃。

團隊成員田強教授回憶道,胡老師始終強調要圍繞科技前沿開展創新研究。在項目醞釀之初,他提出空間結構展開動力學與控制研究方向,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多年來,團隊在空間大型結構技術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創新性研究,提出了多柔體系統動力學建模和計算新理論,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大型柔性空間結構動力學軟件,應用于多種大型星載衛星天線設計與分析,促進了我國大型衛星天線的跨代發展,同時也為基礎學科發展插上了“飛天”之翼。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46.jpg

胡海巖與團隊教師

“作為工程科學主干的力學,需要引領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成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動力。”胡海巖對于力學與航空宇航學科融合發展的思考,對團隊成員喬棟教授、單家元教授等影響至深。

喬棟回憶道,2017年,在軌服務在我國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在世界范圍也屬于前沿領域。面對國家的需求,胡海巖義不容辭集合學校最優勢力量,共同開展技術討論。“在軌服務領域,國外在軌服務發展到了什么程度?目前還有哪些重大問題需要解決?我們的思路和途徑是什么?先進性如何保證?”嚴謹的論證下來,讓整個課題研究目標明確,在有的放矢的同時,也為團隊攻克這一科學難題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士氣,而這些問題也成為了團隊之后開展在軌服務研究一直在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在我們這個團隊中,既有做基礎研究的,也有做工程應用的,雖然方向不同,但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服務國家航天事業。胡海巖院士心懷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已成為團隊矢志報國、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指引。”團隊成員、宇航學院黨委書記龍騰教授說。

近年來,團隊承擔國家級項目60余項,獲批我國航天動力學領域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兩項國家重點領域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領軍指引,推動中國力學學科創新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研判科技發展大勢,擘畫戰略、謀定方向,找準學科發展路徑和方向,對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是一名教育家、科學家求是創新、胸懷天下的精神所系。

2023年5月,《中國力學2035發展戰略》一書經過4年的醞釀、討論、撰寫和修改,正式公開出版。書籍面向2035年,探討了國際力學學科前沿發展趨勢和將我國建設成為世界力學強國的發展策略,提出了我國力學的優先發展領域和政策建議。作為中國力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胡海巖功不可沒。

“書籍的撰寫凝聚了包含胡老師在內一批著名力學家的心血和智慧,對我國力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引意義。作為力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胡老師除了自身不斷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外,還著力推動中國力學學科的發展,而這本書的內容就充分體現了他對我國力學領域的深遠考慮。”團隊成員、書籍編寫者之一田強介紹道。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49.jpg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的一個關鍵變量。在胡海巖看來,力學學科發展的另一個核心使命,就是要瞄準并開拓學科國際發展前沿,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在主要方向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力學學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2022年5月,胡海巖當選為匈牙利科學院外籍院士,成為我國學者中的第二位匈牙利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2022年匈牙利科學院在工程科學領域增選的唯一外籍院士。2023年5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授予胡海巖2023年度ASME托馬斯·考伊動力學獎,以表彰其在受控機械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這也是該獎項首次授予亞洲學者。

此外,在胡海巖的積極推動下,團隊承辦國際會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2018年6月,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聲波/彈性波超材料設計及應用專題研討會在北理工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30位專家學者應邀做學術報告。擔任會議主席的正是團隊成員胡更開教授與美國Rutgers大學Andrew Norris教授。

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是力學研究的最高國際學術組織,申辦這一組織的研討會,競爭十分激烈,一方面需要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國際一流學者的推薦并參會,另外還需要申辦單位在相關領域做出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而會議的成功召開,充分體現了團隊在力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同時也為國內外學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提升了中國力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和話語權。

微信圖片_20231018113151.jpg

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聲波/彈性波超材料設計及應用專題研討會

“胡老師的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為團隊的科研交流與合作指明了新路徑,給了我們很多啟發。”2017年7月,由團隊成員林德福教授深度參與推動的“北京理工大學-哈里發科學技術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協議正式簽署,雙方在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合作。林德福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智能無人領域的世界級科技創新平臺,為世界科技發展貢獻北理工智慧和中國力量。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勇于發現、提出解決重大難題,用我們的知識和才智去報效祖國、造福人類。”多年來,胡海巖院士領銜的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師團隊始終以服務國家作為第一價值追求,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閃亮的成績,在璀璨的太空中,讓北理工的名字熠熠生輝。


金堂县| 百家乐官网3带厂家地址| 澳门顶级赌场国际| 百家乐官网分析软件下| 葡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游戏类型| 百家乐扑| 澳门百家乐官网的公式| 百家乐模拟分析程序| 百家乐官网赌博规律| 亚洲顶级赌场第一品牌| 澳门百家乐职业赌客| 百家乐官网看图赢| 平顺县| 路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规则| 百家乐算牌e世博| 百家乐官网投住系统| 松江区| 澳门网上| 同花顺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玩百家乐官网都是什么人| 百家乐官网稳赢投注| 萨迦县| 百乐门娱乐城| 网络百家乐最安全| 破解百家乐官网打路单| 大发888娱乐城17| 上海二八杠分析仪| 百家乐太阳城| 金鼎百家乐局部算牌法| 百家乐游戏平台排名| 易胜博百家乐输| 电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如何洗吗| 百家乐官网赢钱| 澳门百家乐官网游戏说明| 百家乐官网断缆赢钱| 蛟河市| 百家乐官网是赌博吗| 百家乐官网微心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