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辦好信息采集“一站”事
——北理工“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平臺讓師生省心舒心
發布日期:2021-11-11 供稿:黨委宣傳部 郭廣澤 攝影:網絡中心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李志強 閱讀次數:“我這次職稱評審中,使用了這個新的填報系統,一些個人信息、個人獎勵與學習經歷等直接就顯示出來了,節約了自己填寫的時間,確實提高了效率!”人力資源部青年干部李超在使用過學?!耙徽臼教顖蟆毕到y后這樣評價。
校園生活中,無論是入學報到、評獎評優、職稱評定,還是項目申請、事項審批,各項事務都離不開信息采集,“填表”成為師生們經常要面對的一項工作。然而,相同信息的反復采集、重復填報也浪費了不少行政資源和工作精力,這也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這一。2021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師生逐漸發現“填表”這件習以為常的事,悄然間開始變得不一樣起來。
2020年初以來,學校針對師生反映的“填表煩”問題,認真分析調研,按照“治標治本”的工作原則,立足“智慧北理”整體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各部門,以數據標準為基礎、數據治理為手段、業務需求為抓手、打通數據孤島為目的,實現數據融合,提升數據質量,重點解決師生信息采集重復填報的痛點。經過多年潛心搭建數據平臺,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事”實踐活動中,學校聚焦信息填報“一站”事,加快推動“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平臺建設,面向全校提供數據填報服務,越來越多的師生享受到了“信息填報”的便捷服務。
要實現“統一填報、統一存儲和信息共享”,最終達到“信息填一次,報表全搞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年來學校的數據管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學校各部門、各學院都建設有獨立的數據管理系統,要想做到填表“一站式”,就必須打破數據庫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有效治理和利用。
2019年,學校信息化辦公室完成了對人事、財務、教學、資產等各部門業務系統的數據梳理,初步形成了“學校數據標準與數據規范”;2020年信息辦和網絡中心進一步通過數據確權工作明確數據歸屬,將學校各類填報事項梳理成十大類,明確了67張表和557個填報項的數據流向,為實現學校全量數據匯聚和綜合分析打下堅實基礎。
職稱評定、職員評審等是學校管理工作中涉及師生多、采集信息多的填報類業務,通過“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平臺,可以實現師生個人基本信息、科研論文等內容“一次確認,重復使用”。 不僅如此,通過與學校各個業務系統數據進行對接,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已有信息的自動填寫,有效減少師生填報工作量。
“系統不僅僅是當年績效的分配,更重要的是提供數據分析的可能。對于學院總體發展、人均產出評估、系所產出評估、團隊產出評估、學科方向發展評估,對比目標學校、目標院校提供了數據基礎?!狈▽W院黨委書記張瑜這樣介紹到。對于管理部門來說,通過“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平臺可以直接掌握教學、科研、社會工作等主要填報信息,平臺還能從整體進度、申報教師入職年份、學歷性別占比、年齡分布、工作單位、申報系列等各個維度展示實時數據。
“數學學院是最早使用‘一站式填報’系統的,在兩年多的使用過程中,大幅度簡化了教師對工作量的填報與核對,方便了學院對教師整體和個體工作量的了解與查閱,為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提供了保障!”數學學院副院長衡靖介紹。目前,“一站式填報系統”已經成功服務于數學學院、法學院、計算機學院和信息學院的度績效考核工作,可針對基層學院在教學、科研、對外交流和社會工作四大類信息,實現了教學工作等18項一級指標、28項二級指標的采集。在2020年學院績效考核工作中,累計有576人參與考核填報,完成填報數據10184條。通過工作試點,在充分了解不同學院績效評定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系統服務基層的工作經驗,建立了績效考核標準模板,為下一步向全校單位推廣奠定了基礎。
“在今年填報國家獎學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發表過的文章直接顯示在了填報系統中,我只需要點擊確認即可,填寫起來特別方便!”剛剛完成國家獎學金填報的計算機學院學生張林說?!耙徽臼教顖蟆毙畔⒉杉到y不僅可以統籌校內不同平臺的數據,還可以與外部采購數據服務(論文發表、專利等)等進行對接,并且解決了以往填報中論文格式、競賽名稱等表述不規范的問題。在2021-2022學年全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申報工作中,“一站式填報”信息采集系統共完成了350人555項學術成果的采集、為764人國家獎學金和13631人學業獎學金的申報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撐。
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推進多部門數據一站式填報,完成學校、學科、學院和師生“數字畫像”能力建設,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立足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機制建設,為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