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榮譽教育三十周年暨徐特立學院成立十周年首場活動舉辦
發布日期:2023-05-21 供稿: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 張贊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強
編輯:張贊 審核:張笈 閱讀次數:為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5月20日,北理工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舉辦榮譽教育三十周年暨徐特立學院成立十周年首場活動——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第六屆學術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費愛國、邱志明、黃小衛、嚴新平、徐青、肖龍旭、曹喜濱、鄒汝平、王向明、付夢印、孔志印、王自力,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院士,校長龍騰院士,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龐思平教授,黨委常委、副校長姜瀾教授出席活動。開幕式由龐思平主持。
龍騰指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和最大交集,北理工作為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最大導向,在新征程上勇擔教育新使命,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領軍領導人才。他鼓勵參會同學要把握時代機遇,努力拼搏、踔厲奮發,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學術科研能力,為成長為領軍領導人才不懈奮斗,為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強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姜瀾作題為《以人為本、以教為先、以創為源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北理工育人探索》的報告,報告全面展現了北理工三十年來人才培養改革實踐和發展成效。新時代面向拔尖領軍領導人才培養需求,北理工提出“價值成長、育才樹人”的培養理念,圍繞情懷塑造滲透力不強、知行互進融通力不強、創新賦能引領力不強等教學問題,打造“三強三全”人才培養改革體系:強協同推進全要素培養,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轉化為服務“國之大者”的成效;強融合實施全鏈條改革,提升服務國家“雙領”人才培養的成效;強智慧實現全方位賦能,提升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成效。全新的人才培養改革體系促進學生有價值成長,實現人才培養育人理念、培養體系、教育模式等三個守正創新。
張軍宣布北理工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第六屆學術論壇正式開幕。
本次論壇以“科教融合、協同創新、開放包容、卓越一流”為主題,共有22位學生報告人和2位校內專家學者進行報告。學院育人成效顯著,改革模式形成示范引領,支撐了國家教學成果獎多項。近半年內,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學子奪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2項(全球23項),獲全國“互聯網+”和挑戰杯賽事金獎4項。在本次論壇大會報告環節,徐特立學院2014級學生何杰、2016級學生周星宇和2018級學生葉語霄分別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
北京理工大學精準服務國家戰略人才需求,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持續推進拔尖人才培養改革,四任校長接續奮斗。1994年,時任校長王越院士親自推動實驗班改革;2013年,時任校長胡海巖院士推進實施“明精計劃”,成立拔尖人才培養特區——徐特立學院;2018年,時任校長張軍院士推動實施“寰宇+”計劃,一體化推進拔尖人才培養改革,2021年,發起成立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并親自擔任院長,奏響了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序曲;2022年,校長龍騰擔任未來精工技術學院首席教授,持續深化本碩博貫通培養。北理工三十年堅守育人初心并銳意創新,為國家重點領域培養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
卅載榮譽教育探索,北理工育萬千國之棟梁;十年榮譽學院實踐,徐特立鑄一流卓越英才。北京理工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加快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引領學生擔當科技報國時代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