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舉行2022年新生開學典禮
發布日期:2022-09-20 供稿:學生工作部 攝影:黨委宣傳部、校記者團
編輯:王曉靜 審核:徐建 閱讀次數:9月17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2022年新生開學典禮在良鄉校區南操場舉行。校黨委書記張軍院士、校長龍騰院士等全體校領導出席典禮。相關部門、各書院、學院負責人以及2022級新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典禮。典禮由黨委常委、副校長龐思平主持。
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開學典禮正式拉開帷幕。
機電學院邵建錕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勉勵廣大同學要勤奮努力,戒驕戒躁,將每件事情做好,不斷積累知識與能力,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胸懷壯志,用奮斗書寫更加燦爛的明天!特立書院2022級本科生江錦豪作為新生代表發言。他分享了自己圓夢北理工的興奮與喜悅,表達了2022級全體新生將在北理工這片沃土上,練就過硬本領,以奮斗扛起時代責任,譜寫精彩青春華章的信心與決心!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博士生史絮作為在校生代表發言。她寄語新同學要把愛國之心、強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做好時代新語的講述者、延安精神的傳承者,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主席臺領導、嘉賓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全體新生為自己佩戴校徽。從此,有著“北理工”標識的新一代北理工人,將在北理工這片沃土上,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政治堅定、矢志強國,實事求是、追求卓越,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淡泊名利、堅韌無我,不辱使命、為國鑄劍”,2022級新生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將“北京理工大學精神”融入心中。
龍騰以《長風萬里 篤行至強》為題寄語廣大新同學。他向克服疫情影響,勤于學習、勇于奮斗,取得優異成績,圓夢北理工的全體2022級新同學表示祝賀。他表示,八十余年來,一代代北理工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矢志強國、堅持“國家最大”,扎根祖國、服務人民,為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發展建設貢獻了北理工力量。他勉勵廣大新同學,一要志存高遠,做有理想的新時代北理工人,胸懷祖國、融入大我,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把忠誠書寫在黨和人民事業中。二要勇挑重擔,做敢擔當的新時代北理工人,爬大陡坡、挑重擔子,努力成長為祖國建設發展的棟梁之材、中流砥柱。三要苦干實干,做能吃苦的新時代北理工人,在吃苦中砥礪決心、增強毅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四要創新創業,做肯奮斗的新時代北理工人,銳意進取、善于創新,用奮斗的青春打拼出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中國。
“清清延河水,撫育你茁壯成長,悠悠歲月長,磨練你意志如鋼。”在嘹亮的校歌中,典禮落下帷幕。
《長風萬里 篤行至強》
——校長龍騰院士在2022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舉行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見證來自祖國各地的4008名本科生、6748名研究生,來自80個國家的588名留學生新同學的人生重要時刻。同學們,你們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與挑戰,勤于學習、勇于奮斗,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北理工人。在這里,我謹代表張軍書記、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誠摯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今年,我們共同目睹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運會成功舉辦的盛景,見證了建軍95周年、香港回歸25周年的盛況。這其中,北京理工大學勇當“排頭兵”,從浩瀚宇宙到深藍海底,從科研一線到祖國邊疆,從黨建治理到鄉村振興,用無數新成果、新進步、新收獲,服務了祖國需求、回應了人民期盼、書寫了責任與擔當。
作為新一代的北理工人,希望你們知校、愛校、榮校,傳承北理工的光榮傳統,開創屬于你們新的輝煌。
一是紅色基因,賡續血脈。1940年,誕生于延安河畔的自然科學院,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創辦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在抗戰烽火中,學校致力于培養“革命通人,業務專家”,在物資奇缺的艱苦條件下,發現了適宜墾荒的南泥灣,發明了馬蘭草造紙、新方法制鹽等技術,為邊區經濟發展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偉大的“延安精神”形成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延安根、軍工魂”作為一代代北理工人的精神信仰,歷經80余年,傳承至今。
二是矢志強國,使命擔當。在紅色基因感召下,北理工人形成了“國家最大”的高度政治自覺。以徐更光、楊樹興院士為代表的三代“兵器人”,推動國家新型高能量材料、遠距離火箭實現跨越發展;以王越、毛二可院士為代表的三代“雷達人”,在高速交會目標測量、新體制雷達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孫逢春、項昌樂院士為代表的三代“車輛人”,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特種車輛的技術革新作出卓越貢獻。歷史川流不息,“忠誠于黨、報效國家”始終是北理工人的情感共鳴和動力源泉。
三是扎根祖國,服務人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北理工人的身影。駐守西藏軍區,在部隊屢立軍功的2008屆國防生高永東,被譽為“高原夜老虎”,扎根邊疆保衛祖國安全。2013屆本科生韋丹、熊凱成等毅然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赴廣西貧困縣擔任村支書,致力于脫貧攻堅。今年的本科新生東嘎玉珍同學,在西藏爆發疫情的關鍵時刻,主動投身抗疫一線,用責任與擔當守護鄉親的生命安全。歲月更替、時光流轉,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永遠是北理工人無悔的選擇。
八十余年來,一代代北理工人堅守初心、砥礪求索,為社會文明進步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北理工力量。北理工的未來寄托在一代又一代新人的肩上,希望你們能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一是要志存高遠,做有理想的新時代北理工人。上世紀70年代,青年時期的黃先祥老師立志科技報國,推動我國重大需求領域研究加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五十年初心不改、孜孜不輟,終于研制出國際領先的新型高精度系統,大大提高了國家的研發能力和產品效能。“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希望你們向黃先祥院士學習,胸懷祖國、融入大我,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把忠誠書寫在黨和人民事業中。
二是要勇挑重擔,做敢擔當的新時代北理工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歷史節點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弦。我校丁剛毅教授率領北理工虛擬仿真團隊,為冬奧開閉幕式拼搏奮斗,成為冬奧的“科技擔當”,有力保障了冬奧開閉幕式演出的完美呈現。“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希望你們向丁剛毅教授團隊學習,爬大陡坡、挑重擔子,努力成長為祖國建設發展的棟梁之材、中流砥柱。
三是要苦干實干,做能吃苦的新時代北理工人。7月,我國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發射成功,這一航空利劍系統的主任設計師——我校2003級校友張嶠,是當之無愧的“幕后英雄”。為攻克難關,他十年甘坐冷板凳,模擬了上萬次飛行試驗,終于研制出功能更強、裝備更全、精度更高的“問天”實驗艙。“才從苦中長,功從苦中建”。希望你們向張嶠校友學習,在吃苦中砥礪決心、增強毅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四是要創新創業,做肯奮斗的新時代北理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我校2019級博士生史曉剛是新時代奮斗青年的典范。在專業與興趣的驅動下,25歲的史曉剛創立了“梟龍科技”,帶領團隊成員逐步突破了光學顯示、虛實融合等多項AR核心技術關卡,為提升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注入了新鮮血液。“創業維艱,奮斗以成”。希望你們向史曉剛學習,銳意進取、善于創新,用奮斗的青春打拼出一個更加繁榮、美好的中國!
同學們,北理工的崢嶸過去已經彪炳史冊,光明璀璨的未來需要你們去開拓。希望你們能夠樹立報國壯志、強化使命擔當、涵養吃苦精神、賡續奮進力量,努力成長為“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創造北理工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