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明德書院“一代北理人有一代北理人的長征”實踐團紀實
發布日期:2020-10-22 供稿:明德書院 攝影:明德書院
編輯:王一飛 審核:王一飛 閱讀次數:84年前,一群年輕的有志之士組成一支年輕的隊伍,完成了一段史詩般的遠征。84年后,明德學子重溫遠大征程,傳承紅色基因,將青春奉獻祖國。
為慶祝北京理工大學建校八十周年,進一步引導明德青年學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精神,明德書院在學生工作部和校團委的指導下,開展“一代北理人有一代北理人的長征”系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建104支精品實踐團,500余名明德書生踏遍26個省市自治區,在追溯校史、探尋紅色基因、精準扶貧、抗疫志愿、校慶文創等多方面開展實踐活動,并通過直播的方式,共吸引12.4萬人氣值。17支社會實踐團隊參與本次答辯會,會上各團隊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社會實踐過程和調研結果。
踏尋初心 為理慶生
“我校從1940年至今,風華正盛,一代代北理工人,砥礪奮進歷程,勇擔時代大任”,明德書院2018級學生李彥沨在徐特立老先生故居直播中向大家講述到。
2020年是我校建校80周年,明德學子來到延安自然科學院遺址、徐特立故居、李富春故居等地,探尋北理記憶,同時明德學子融合北理元素、校慶元素、書院元素,創作校慶文創作品,為北理慶生。
自然科學院作為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由徐特立老先生創立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1940年。徐特立老先肩負起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偉大革命,為我校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里,明德學子看到了過去,在如此艱苦環境下老校長艱苦創業、敢于創新的革命精神,看到了現在,明德學子明確了青年一代北理工人的擔當與責任,看到了未來,一代代北理工人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新時代奮力走好屬于北理工人的長征。
初心引領 使命傳承
“我看到你們年紀輕輕就出來重走長征,希望你們真真切切地有收獲,把長征精神一代代的傳下去!”在重走長征路的過程中,同行的前輩叮囑明德學子。
明德學子在陜西延安、重慶、山東沂蒙、湖南長沙、貴州遵義、河北西柏坡等紅色圣地就近學習并通過直播形式全程跟進。他們重溫長征路線,他們穿上軍裝,扛起鋼槍,真切感受革命前輩在長征時的種種艱辛與不易;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有一群小學生志愿講解員,他們用稚嫩的聲音講述著英雄故事,傳揚著紅色文化,深深感動了大家。他們來到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學習革命先烈勇于犧牲、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明德學子用心體驗革命精神,勇擔青年一代北理工人的擔當與責任,在新時代奮力走好屬于北理工人的長征。
傳承有我 明德先行
“在為期數周的社會實踐中,我看到了扶貧政策如何切實落地到了基層,也見證了我們社會發展的縮影和歷史”,明德書院書生閆咨辰在扶貧調研報告中寫道。
2020年暑假,明德學子應該緊跟時代和熱點的腳步,圍繞疫情常態化下的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垃圾分類處理等民生熱點,積極開展線上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志愿公益實踐等活動。實踐團隊以成都為縮影通過調研地攤經濟發展,提出地攤經濟興起的內在機理和實質,關注背后的問題和訴求。實踐團深入云南、河南、山東等地進行脫貧調研,通過走訪當地龍頭企業,與當地的基層干部、企業負責人、企業員工、農戶進行訪談,為當地經濟發展提出建議。
讀萬卷書以明理,曉社會事以通情。明德書院一直重視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黨員干部和專兼職教師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體明德學子深入領會革命精神,勇擔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明德書院也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拓寬實踐平臺,結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逐步完善以思想教育、服務社會、創新就業、勞動奉獻為導向的暑期社會實踐體系,做好學校與社會育人的有效聯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融合,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在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