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李文智:做強國富民的好材料
發布日期:2020-07-01 供稿:黨委宣傳部 王朝陽 攝影:來源于本人
編輯:王朝陽 審核:金海波、劉曉俏 閱讀次數:李文智入職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在北理工學習生活的10年里,紅色基因已不知不覺融入我的血液,影響著我人生的每一個選擇。現在,我已經工作在中國直升機研發一線,我將用實際行動弘揚延安精神,鑄大國重器。”今年4月,材料學院畢業生李文智,放棄了高薪就業機會,簽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開啟了人生新的征程。
李文智,材料學院2010級本科生、2014級直博生,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1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授權2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獲評第九屆北理工“青春榜樣”年度榜樣人物。如此不凡成績的背后,是他用夢想指引人生航向、用奮斗譜寫精彩篇章。
“我的導師王富恥教授對我影響非常大,他心系天下、胸懷國家的高尚情懷,攻堅克難、矢志創新的意志品質,深深感染著我。”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新冠肺炎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文智見證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礴偉力,這也更加堅定了他的就業選擇。高薪待遇、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李文智都不為所動,他毅然決然選擇投身中國直升機研究發的第一線。他說“我更希望把自己的成長融入到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為祖國富強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促使李文智最終學術報國、從事重點行業科研工作的,是榜樣的力量,更是滴水穿石的歲月積累。
課題組教師指導李文智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
2014年,由于成績優異,李文智被保送本學院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新材料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上本科時,我就經常聽說學院老師們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并推動工業生產等領域發展的優秀事跡。我很希望加入其中,用科技推動產業發展。所以本科畢業后,我選擇繼續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不僅是出于自身的愛好,更是受課題組馬壯教授、高麗紅副教授等老師們耳濡目染的影響。” 李文智這樣分享自己的選擇。
研究生期間,他勤勉努力,刻苦專研,多篇文章、多項專利盡收囊中。大家都戲稱他是“科研達人”,“哪有什么科研達人,天道酬勤,我只是比別人更加努力。”李文智笑中帶著些許苦澀。剛上研究生時,由于專業差異,李文智面臨著“從頭再來”的挑戰。由于材料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一項研究只有經過實驗測試才知道它成功與否。為了盡快進入科研狀態,李文智幾乎“吃住”在實驗室,白天排滿了實驗,晚上還要處理數據并準備第二天的實驗。失敗了就從頭重來,一個學期下來,他對研究課題有了越來越深的理解,同時也收獲了全部專業課程100%優良率的好成績。
李文智的研究成果在材料領域國際期刊上發表
2020年2月,李文智的研究成果在材料領域國際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做科研,就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李文智頗有感觸,“在一次普通的組會上,當我志得意滿完成匯報時,王富恥老師的一句話我至今難忘‘你為什么認為這個結果是對的,驗證過嗎?’從那時起,我就深刻意識到,做科研容不得半點馬虎,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敢于質疑,這樣可能有創新成果。”
科研之余,熱心的李文智還擔任了本科畢業班的科研小導師,他說:“我在研究生起始階段,師兄們給了我很多幫助,所以我希望借著科研小導師的機會,也將我的體會和經驗傳遞給師弟師妹。幫助他們盡快完成思維方式的轉變,讓他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激發他們對材料學科的興趣。”本科生安冬說:“李文智師兄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的指導也為我今后的研究生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李文智順利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文智說,“老師是我人生的燈塔,遇到好老師是我一生的幸運。”在北理工生活的10年,李文智褪去了稚嫩,百煉成鋼。面向未來,李文智躊躇滿志,“強國富民,材料先行,我一定弘揚延安精神,繼續以拳拳之心,在追夢路上披荊斬棘、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