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激昂青春夢,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北理工材料學院“藿然而愈”青年榜樣團隊小記
發布日期:2020-05-14 供稿:材料學院、黨委宣傳部 王朝陽 攝影:材料學院
編輯:邵澤 審核:金海波、劉曉俏 閱讀次數: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賽場上,在北理工品牌實踐團的表彰大會上,在“青春榜樣”的評選中……頻頻出現這樣一個名字——“藿然而愈”,那么這個優秀的團隊又是如何建立成長起來的,故事還要從6年前說起。
2014年,依托于材料學院天然高分子材料實驗室成立的“藿然而愈”團隊來到湛江進行調研,期望找到一種新的天然材料,解決市場上現有止血產品“止血速度慢、缺乏抗菌性”的問題,提高止血技術的抗菌性。自此,連續6年,團隊對醫用材料的發展狀況開展系列化調查研究,立志扎根中國大地,發揮專業特長,解決產業難題。參與實踐活動的百余名學子分8批次奔赴廣東省湛江市、河源市、廣州市、中山市,以及京津冀地區,行程1萬余公里,走訪了30余家醫用材料研究與應用企業。炎炎烈日下,田間有他們考察的身影;滂沱大雨中,路上有他們不歇的腳步,通過調研,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從傳統中藥廣藿香和天然植物茶油樹中提取的精油具備抗菌的功效!
基于以上發現,團隊成員埋首科研默默耕耘,經過實驗室的反復測試,依靠天然材料海藻酸鈉與天然廣譜抗菌劑廣藿香精油的深度結合,團隊獨創具有良好內疏水、外親水空腔結構的天然高分子衍生物,研發出了適用于不同創面的三款系列化可吸收高效抗菌止血核心產品——用于體表大面積出血的抗菌止血海綿、用于動脈不可控大出血的抗菌止血微球、用于彈片所致貫穿傷的快速止血裝置,實現了止血材料、快速止血、強貼合性以及促愈合性的有效結合,在快速止血材料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受到行業內的廣泛關注。
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而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也不應當局限于大學之內,而是要面向社會、服務國家。“青年一代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對于“藿然而愈”團隊而言,就是要將新型抗菌止血技術推向更寬廣的領域,將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為社會貢獻更大的價值。
2018年“藿然而愈”團隊成功入駐北京市高校大學生創業中心進行孵化,2019年,“藿然而愈”團隊先后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共建科技扶貧基地,帶動廣藿香銷量,助力“精準扶貧”。“作為我們產品中抗菌組分——廣藿香精油的主要來源地,廣東湛江的農村地區長期貧困,廣藿香產業落后凋敝,因此用手中的先進技術去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助力‘精準扶貧’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團隊主要負責人之一、碩士生王瑋哲說道。
造中國止血材料,讓血液不再決堤!在以陳煜老師為代表的材料學院教師指導下,“藿然而愈”團隊踐行“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培養與實踐、雙創緊密結合,探索出了一條“學術為本-實踐驅動-雙創引領”的創新性協同育人之路,在“創青春”“互聯網+”“挑戰杯”等全國、北京市大學生雙創競賽中屢獲佳績,實踐活動獲得團中央“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表彰,培養出了一批批有堅定理想信念,有寬厚學科基礎,有良好綜合素養,有卓越科創能力,有清晰規劃志力,有勝任工作潛力的“六有型”優秀學生。本科生唐術銜、楊玨瑩、趙健等相繼在Chem. Eng. J.,J. Power Sources, Compos. B Eng.等行業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1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在今年的校“青春榜樣”活動評選中,該團隊獲“青年榜樣團隊”榮譽稱號。
在這場“科研-實踐-雙創”的接力賽中,每一位成員都竭盡全力地在自己的賽程跑到最好,然后將滿載著責任與信念的接力棒轉交給下一批成員。科研報國明心志,躬行實踐求真知,這支隊伍將繼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激昂青春,步伐不止;薪火相傳,奮飛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