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AI伴你一起上課!看北理工智慧課堂!
發布日期:2025-05-13 供稿:研究生院、經濟學院 攝影:研究生院、經濟學院
編輯:吳楠 審核:鄧方、劉曉俏 閱讀次數:“在《金融工程》課堂上,AI學伴不僅能幫我生成Python代碼,還能實時糾錯和講解原理,讓我這個文科生也能輕松上手完成編程!”北理工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碩士一年級的張同學興奮地分享道。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學校以《金融工程》AI課程為試點,通過AI技術重構教學全流程,打造了“虛實結合、智能交互、全程伴學”的研究生智慧課堂新范式,為培養具有前沿思維的“新文科”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北理工方案。
從慕課到AI課:多維突破,重構教育新生態
作為研究生專業核心課程,《金融工程》由經濟學院黃璐老師領銜,卓小楊、李奕、王可第、邢姝等5位老師組成的課程團隊共同建設。2021年,課程以慕課(MOOC)在線課程的形式上線,2023年起逐步迭代更新為AI智慧課程,并先后入選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線示范課程、教育部“拓金計劃”、全國高校在線慕課教學典型案例,并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傳統慕課在線課程在推動教育資源普及和教學數字化方面功不可沒,卻也存在諸多局限。例如其內容固定、交互性弱、內容更新缺乏精準依據等。與之相比,AI智慧課程優勢顯著。在知識資源精細度上,AI智慧課程打破傳統課程以章節/課時打包知識的模式,將內容拆解為碎片化知識點,方便學生精準學習,提升效率。在知識組織架構上,AI智慧課程以網狀關聯替代傳統的線性大綱,學生能從多維度深入理解知識,構建立體知識體系。在動態個性化方面,AI智慧課程能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動態推送習題,智能學伴隨時響應解答疑問,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在主動交互性上,AI智慧課程支持多模態互動,學生可通過文字、圖片問答,以及與智能體模擬情境對話等方式,實現主動交互學習,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AI破解教學痛點,重塑學習體驗:從“單向傳授”到“智能共生”
針對文科類研究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北京理工大學與學堂在線AI4E團隊深度合作,構建了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鏈條智能教學系統。
課前:構建AI助學橋梁,緩解零基礎學習焦慮。課程創建“編程輔助指令庫”,為文科背景學生提供分層級Python指導,從基礎語法到建模代碼優化,AI學伴24小時響應,化解“零基礎”畏難情緒。課程以教學案例中的具體問題為引導,通過“python初學者須知”“python基礎語法”“編程基礎輔助”“編程技能進階”四個指令模塊,有層次地為學生提供精準指導。該指令模塊不僅能夠生成代碼,還能針對代碼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報錯提供詳細指導和優化建議,切實發揮AI“助學”實效。
課中:打造AI學習空間,學生可深度體驗AI賦能的多種交互式學習場景。課程引入“AI講伴”實時講解知識點,并通過視頻、動畫等多種數據資源,直觀講解抽象理論;借助數字人技術(形象建模+音色采集+PPT腳本轉換),打造虛擬仿真數字人形象,將課堂內容快速生成數字人講解視頻,在學生學習視頻時全程講解,創造交互式學習體驗;開發“知識小精靈”智能體,智能推薦與該知識點關聯的學習資源、練習題等,實現一站式學習,構建有效學習閉環。
課后:延展學習空間,實現AI助學的持續陪伴與精準支持。學生通過AI應用功能積極開展人機交互輔助學習。通過《金融工程》課程運行數據分析,學生積極使用24H智能學伴輔助學習,總體使用率達到90%,生均使用時長超4小時,智能學伴顯著提高了學生課后自學積極性。在學生提問類型中,基于指令問題開展提問占比70%,已建指令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對學生解決問題具有明顯的幫助,據學生反饋,智能學伴在幫助初學者掌握Python知識和技能方面廣受好評,有效實現課程建設目標。
此外,《金融工程》課程通過構建課程專屬知識庫,進一步支撐AI智能教學系統的運行。目前,《金融工程》課程在北京大學、紐約州立大學、金融金課聯盟等近50所高校、組織和行業機構推廣應用,選課人數超7萬,在全網金融類課程中名列第一。
AI驅動課程變革:北理工構建智慧教育新范式
近年來,學校著力推進研究生教育體系重塑,推動傳統“教與學”關系變革,重塑AI賦能環境下的新型教育生產關系,提升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推進研究生精品網絡共享課程、本研貫通課程、學科專業知識圖譜建設,全面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深度融合AI技術,開發智慧賦能的研究生課程,創新教學場景,提升教學質效。
學校著力推進研究生教學模式創新。利用AI技術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實現課堂互動、實時反饋和個性化指導,培養研究生高階思維能力;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實時分析學習數據,實現學分的智能認定和管理,推動跨學科、跨學院課程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