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舉辦第七屆學術論壇
發布日期:2024-11-11 供稿: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 攝影:陳旌、李國刊
編輯:趙方 審核:馮慧華 閱讀次數: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強化學生學術規范意識、提升科研水平與交流能力,持續營造良好學術氛圍,11月10日,北理工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舉辦以“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博淵相濟、卓越一流”為主題的第七屆學術論壇。
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帆,研究生院、自動化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教務部、學生工作部、校團委、機電學院、宇航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光電學院、信息與電子學院、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等單位負責人和專家教授參加活動。清華大學行健書院、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等榮譽學院學生代表參會并做報告。開幕式由徐特立學院黨委書記馮慧華主持,主論壇由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常務副院長王軍政主持。
楊帆在論壇開幕上致辭。他表示,徐特立學院成立十余年來,致力于服務國家戰略,持續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不斷探索榮譽教育辦學模式,形成了突出的辦學影響力。他鼓勵參會同學借助本次學術論壇平臺,與專家學者深入交流互動,進一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學術科研能力,為成長為行業領軍領導人才而不懈奮斗。
毛明院士以《以科學思維促進技術創新》為題作報告。他談道,研究人員要以著眼大局、把握本質、實事求是、不斷完善的系統思維為總方法,以實用、科學、創造為典型特征的技術科學思維為出發點,以一切皆可數字化、一切都在數字化、實現數據驅動、厚積數字資產的數字化思維為抓手和落腳點,以優化技術、KBE技術和AI技術為基本技術路徑,有效促進技術創新。
開幕式上,楊帆、毛明向王美玲、祝烈煌、陳棋、鄧方、龔建偉、付瑩、石青7位教授頒發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優秀學術導師”榮譽證書。王軍政、馮慧華向陳久宸、秦博揚、李東曉、李讓、黃婧睿、席浩洋等12位學生頒發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院“本科生優秀學術表現獎”。
在特邀報告環節,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祝烈煌以《面向數據要素流通的隱私計算技術》為題,深入論述了數據要素流通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安全需求,以及隱私計算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棋以《新一代光伏材料與技術》為題,論述了鈣鈦礦光伏作為新興光伏技術的優勢、面臨的問題、技術解決思路與發展前景。
在學生報告環節,徐特立學院2017級學生雷諾、2018級學生梁瑛平,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博士生王振,機械與車輛學院博士生林根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論壇設立“機械與運載”“信息與電子”“計算機與控制”三個分論壇,清華大學行健書院強宣凱、沈蕓伍,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王樸一,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黃天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趙一碩,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高寧等作為榮譽學院學生代表作報告。29位學生報告人交流分享心得,匯報研究成果。經過3個小時的報告展示和評委會審議,3位同學獲得本屆學術論壇一等獎,6位同學榮獲二等獎,20位同學榮獲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