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舉辦百家大講堂,講述雷達團隊的奮斗故事
發布日期:2023-04-07 供稿:人文學院 許晶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廣澤
編輯:孫錦茹 審核:薛正輝 閱讀次數:為講好黨史和紅色校史,用動人事跡感染教育師生,提升經典藝術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院士走進紅色領航美育專家課堂,與毛二可團隊原創音樂《無悔的蠟燭》詞作者、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楊海濱共同講授《驅雷掣電,達地知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北理報國路與無悔的蠟燭音樂鑒賞》專題講座。龍騰向楊海濱頒發學校“百家大講堂”證書。教務部、校團委、人文學院相關單位負責人、雷達技術研究所教師代表,近300名學生參加學習。
龍騰以《雷達技術研究所的過去、現狀與未來》為題作主題講座。龍騰首先從人類歷史發展維度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度,講授了雷達領域研究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鼓勵學生勇攀科學高峰,踐行科技強國使命。
他從“初創-立所-加速-轉型-跨越”五個階段,講述了毛二可院士帶領雷達技術團隊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奮斗的創業歷程。他表示,星上實時信息處理技術、合成極窄脈沖雷達、昆蟲雷達,“中國復眼”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的提出以及重大儀器裝備的研制,飽含了幾代雷達人的心血和付出,充分展現了北理工人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是延安精神、紅色基因在北理工辦學實踐中生動體現。
龍騰勉勵廣大學子,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磨礪耐心和恒心,攻堅克難,勇攀科學高峰,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譜寫生動的青春篇章,努力成長為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
楊海濱分享了自己創作《無悔的蠟燭》的心路歷程。他談道,毛二可院士和雷達研究團隊多年來,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潛心教書育人,寫就了北理工人踐行延安精神的生動詩篇。《無悔的蠟燭》的創作來源于身邊人身邊事,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藝術創作的“真、善、美”,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立足生活進行藝術創作。
活動前期還舉行了《毛二可傳》讀書會、“稚趣童年、立志少年、科研報國、潛心育人、溫馨晚年、退休生活”主題繪畫活動。在講座現場,學生代表向毛二可、龍騰、楊海濱贈送了手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