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舉行2023年新生開學典禮
發布日期:2023-09-08 供稿:學生工作部 攝影:黨委宣傳部 徐思軍、段煉
編輯:王曉靜 審核:徐建 閱讀次數:9月8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2023年新生開學典禮在良鄉校區南操場舉行。校黨委書記張軍院士、校長龍騰院士等全體在校校領導,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副院長胡雨生出席開學典禮,相關部門、各書院、學院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全國優質生源基地中學校長代表們以及2023級全體新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典禮。典禮由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龐思平主持。
特立書院2023級本科生彭宸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她分享了自己圓夢北理工的興奮與喜悅,表達了2023級全體新生將在北理工這片沃土上,與大師為伍、與智者同行、與團隊攜手,成就更精彩優秀的自己,以爭一流的銳氣開啟新征程。機電學院2023級博士生許毅作為在校生代表發言,他寄語新同學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追求卓越,挺膺擔當,迎難而上,勇往直前,把握時代機遇、樹立遠大理想、打牢知識基底、練就過硬本領,用不懈奮斗踐行科研報國的青春誓言。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副教授邊麗蘅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勉勵廣大同學要立大志、明大德,做矢志報國的擔當者,行遠道、攀頂峰,做開拓創新的領軍人,吃得苦,耐得煩,做攻堅克難的沖鋒兵,以更開闊的視野去擘畫自己的未來人生。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副院長胡雨生作為優質生源基地代表發言,他表示北理工是安徽省優秀學子、家長期盼的高校,希望學子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斷努力、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席臺領導、嘉賓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從此,有著“北理工”標識的新一代北理工人,將傳承紅色基因,擔負時代使命,續寫光榮與夢想。
龍騰以《賡續紅色基因 屹立時代潮頭》為題寄語全體新同學。他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圓夢北理工的全體新同學表示祝賀,與同學們分享了觀時代浪潮、望民族振興、續北理榮光三點體會,希望同學們理解北理工的精神傳承,并擔負起更加宏大的時代使命。他勉勵廣大新同學,一要續延安根,堅定“使命在肩、強國有我”的時代擔當,向革命先輩看齊,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切實肩負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強國之路上繼續勇毅前行、接續奮斗。二要傳軍工魂,堅定“自強不息,百折不回”的長期奮斗,向科技先輩學習,勇于挑戰、不懼困難,長期奮斗、百折不回,用一生的努力和奮斗,鑄就國之重器和人生輝煌。三要做領軍人,堅定“永爭第一、舍我其誰”的卓越追求,向優秀學長學習,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奮勇爭先,努力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領軍領導人才,在新時代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華章。
“清清延河水,撫育你茁壯成長,悠悠歲月長,磨練你意志如鋼。”在激昂的校歌聲中,典禮圓滿結束。
《賡續紅色基因 屹立時代潮頭》
——校長龍騰院士在2023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遠道而來的中學校長們: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見證來自祖國各地的3995名本科生、7551名研究生,和來自91個國家的636名留學生的人生重要時刻。在這里,我謹代表張軍書記、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路培養你們的親友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同學們,你們作為新一代北理工人,首先要理解北理工的精神傳承,同時要擔負起更加宏大的時代使命。作為你們的師長,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是觀時代浪潮,當今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正在經歷深刻調整,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數字經濟等新領域的開拓,為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提供了強大動能。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堅定文化自信,以新技術、新手段解決全球性問題,為大變局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我們屹立潮頭的必要條件。
二是望民族振興,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五千年的歷程,創造了無數光榮與輝煌,也承載過難言的艱辛與苦難。近百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百折不回用汗水乃至生命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讓中國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傳承歷史積淀的精神血脈,并將其轉化為創新發展的不絕動能,是我們邁向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不可忘卻的根脈所在。
三是續北理榮光,八十三年前,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自然科學院在延安誕生。從這天起,延河水畔的瑯瑯書聲奏響了理工學子精研科技的自強號角,寶塔山下的青春兒女培育了民族解放的壯志豪情。自此,北京理工大學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在紅色基因的引領下,學校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填補了國家40多項科技空白。近年來,學校深耕國家戰略急需,鑄就“中國動力”、創造“北理精度”、突破“北理智造”,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持續傳承北理榮光,為強國建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是我們所有北理工人要一生牢記的責任和承諾。
四海英才,風華正茂,相約北理,夢起今朝。各位親愛的同學們,愿你們接過先輩的接力棒,續延安根、傳軍工魂、做領軍人,讓新的夢想從今天揚帆起航。在此,對你們提出幾點希望。
一要續延安根,堅定“使命在肩、強國有我”的時代擔當。延安根就是北京理工大學在延安辦學時期所形成的崇高的精神風貌,匯聚了堅如磐石的信念、艱苦奮斗的作風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我們的老院長李強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傳奇人物,根據黨的工作要求,他先后領導過“五卅”學生運動、主持建造過短波電臺、到蘇聯留學提出李強公式、建國后又投身外貿領域,他將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在所從事的各項工作中都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已經成為新一代的北理工人,要向革命先輩看齊,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切實肩負起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強國之路上繼續勇毅前行、接續奮斗。
二要傳軍工魂,堅定“自強不息,百折不回”的長期奮斗。軍工魂就是北京理工大學在國防科技事業中所形成的意志品格,匯聚了矢志國防的堅守、嚴謹務實的態度和卓越精工的追求。上世紀七十年代,面對國家發展急需,學校56級本科生、杰出校友王小謨深刻意識到“要在信息化條件下捍衛國家領空,實現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躍升,我國必須擁有預警機!”為了實現這一心愿,他數十年探索終磨一“劍”,設計提出的預警機裝備體系為我國雷達和預警機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本人也于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同學們,希望你們向科技先輩學習,勇于挑戰、不懼困難,長期奮斗、百折不回,用一生的努力和奮斗,鑄就國之重器和人生輝煌。
三要做領軍人,堅定“永爭第一、舍我其誰”的卓越追求。領軍人就是具有北京理工大學特質的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在各行業、各領域引領發展的優秀人才。學校81級本科生、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陳宇紅就是其中之一。他畢業后,首先投身關鍵技術攻關,后帶領團隊一步步發展壯大,公司年產值過百億,為國家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此基礎上,他還致力于產學研深度融合,捐贈上億資金助力學校建設信創大樓、反哺母校,并與學校共建信息技術創新學院、開設“開源鴻蒙英才班”,為黨和國家培養新一代的軟件領域領軍人才。同學們,心懷高遠、追求卓越,要成為北理工學子發自內心深處的自我要求,希望你們向優秀學長學習,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奮勇爭先,努力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領軍領導人才,在新時代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華章。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從今天起,北理工的烙印將會與你們相伴前行,希望你們能夠傳承“延安根,軍工魂,領軍人”的價值觀,以“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為準則,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