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團圓小餅大關懷,一掌方盒滿懷情
——北京理工大學中秋節活動側記
發布日期:2021-09-28 供稿:黨委宣傳部 聶軍銳、崔雨涵 攝影:黨委宣傳部、校記者團
編輯:吳楠 審核:劉曉俏 閱讀次數:“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節,收到精致美味的定制款‘北理工月餅’,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剛剛進入北理工校園的徐特立學院2021級學生郭沁收到了學校專門為學生們準備的中秋節禮物——一塊飽含北理工元素的自制月餅,拿到月餅的郭沁笑意盈盈。
為充分展現學校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在中秋節到來之際,北京理工大學專門組織力量,精心制作了三萬兩千余塊定制款中秋月餅送給學生,并創意設計了體現學校精神文化的外形包裝。一塊小小的月餅,融入了濃濃北理工情誼,傳承了北理工紅色基因,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寄托了學校對學生的深深祝福。
關心關愛,送給每一位在校學生
“為給學生們送上最可口的月餅,我們堅持親手制作,嚴格把控質量關,力求精致美味,保證餡重50克以上,皮重25克以下。”月餅生產的“大師傅”、北理工食堂員工王威介紹道。和面、分餡、揉搓成團、印模成型、刷油烤制、自然陰干、成品封裝……一個不過手掌大小的月餅背后,包含著食堂師傅超過48小時的精心投入;蓮蓉、抹茶、芝麻、五仁、紫薯、香芋、豆沙、板栗8種口味隨機發放。精工細作、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枚小小的月餅,不僅寄托著學生思鄉之情,更蘊藏著學校與學生共度中秋佳節的團圓之念。
9月初,在黨委宣傳部的牽頭組織下,學生工作部、計劃財務部(教育基金會工作辦公室)、學生事務中心、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后勤服務公司)、設計與藝術學院共同參與,半個月時間里,制作了完成了32000余塊月餅。9月21日中秋節前,月餅全部送到學生手中。
文化育人,于無聲處化春雨
北理工定制版月餅圖案取自校訓“徳以明理,學以精工”,字樣來源于一枚曾經遨游太空的陶瓷印章。2020年5月,這枚陶瓷印由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搭乘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太空并順利返回,現珍藏于北理工校史館。意義非凡的一段校史,遨游太空的一枚陶瓷印,讓這枚小小的月餅更加別致、更富深意,它承載了祝福和期望,表達了學校對學生健康成長的祝福,以及學校對同學們星辰大海,逐夢飛翔的期許和祝愿。
包裝月餅的禮盒也充滿了精巧的構思,蘊含著濃厚的紅色基因。80余年來,北理工研制了我國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探空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的多個第一,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創辦和領導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月餅的包裝盒以“延安紅”為底色,融入了北理工創造的“新中國第一”,設計印制了探空火箭、大型天象儀、神舟飛船、紅色育人路、鐵甲雄風等五種圖案,端莊大氣,寓意深遠。
“我們充分考慮文化育人作用,將學校辦學歷史作為紅色教育資源和鮮活的教材,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融入到了這次包裝設計上。”包裝盒設計者之一、設計與藝術學院“藝傳媒”工作室楊夢石介紹道。此外,月餅盒拆開之后,還可以變成紙膜,學生可以動手制作成北理工特色擺件,留作紀念。
全員育人,送上家的溫暖
“爸,媽,我在學校挺好的,你們放心吧!”在睿信書院活動現場,教師與學生家長遠程連線送上暖心祝福與問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在明德社區空間,一場飛“月”令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此之外,猜燈謎、傳統團扇制作、手工月餅制作……一項項充滿中秋味道的活動精彩紛呈,營造了溫馨溫暖的節日氛圍,濃郁了幸福和諧的“家文化”。
結合月餅發放,各學院、書院還組織領導干部、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深入學生社區、宿舍、實驗室,通過茶話會、座談會等形式,為學生們送上真摯的節日問候。中關村校區、良鄉校區、唐山研究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讓每一位北理工學子感受到學校溫暖。值得一提的是,各學院、書院還精心為學生準備了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大禮包”,不僅有食品飲料,還有空竹、毽子、跳繩等運動用品,讓這個中秋節幸福“沉甸甸”。
月滿中秋,情滿校園。讓學子們過好節、暖心田、修品德、學好習、長本領,這就是北理工濃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