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官网

【學習園地】張軍:建構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新范式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高校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和認識改革發展面臨的現實任務,用系統思維、人本思維、矛盾思維、全球思維解決人才培養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建構一流人才培養新范式。

  [關鍵詞]一流大學;一流人才培養;馬克思主義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當前,在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質量提升、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高校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強大思想武器分析和認識改革發展面臨的現實任務,準確把握高等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更好地立足教育本質、面向工作實際,系統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一流人才培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審視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對一流人才培養進行審視,讓高等教育更好地“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

  系統思維下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認識。系統思維是在確認事物普遍聯系的基礎上,具體揭示對象的系統存在、系統關系及其規律的觀點和方法。運用系統思維分析和認識問題,要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肯定了教育事業的地位作用,凸顯了高校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系統思維下培養一流人才,一方面,要對標中央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各方面、全過程;另一方面,要統籌本碩博不同學歷層次群體,既把握特殊屬性、特殊規律,又注重做好頂層設計,強化一流人才培養的系統設計、貫通思考。

  人本思維下對高等教育本質屬性的把握。馬克思主義人本思維主要表現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以學生成長為本、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是教育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本思維的重要體現。就高校人才培養而言,人本思維一方面體現為對本科教育的精準定位,即堅持“以本為本”,堅持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加大本科人才培養的投入、支持和保障力度;另一方面體現為牢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拔節育穗的關鍵時期,強化思想引領、打好思想底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進學生有價值地成長,同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推進供給側改革,進行全方位、全鏈條設計,強化內容供給、隊伍支持、政策保障、環境熏育,營造一流的育人生態。

  矛盾思維下對辦學育人能力的解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運用矛盾思維研究和解決問題,根本在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指出,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當前,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從規模擴張、質量提升到內涵式發展,推動一流大學建設“高位突圍”,要在系統思維、人本思維的基礎上堅持矛盾思維,正視問題不足、精準發力突破。一方面,要把握主要矛盾,即一流人才培養的目標與現行人才培養體系之間存在不平衡。因此,要堅持中國特色、樹立世界眼光,在借鑒、融合、吸收的基礎上推進創新發展,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刻查找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觀念認識上,“以本為本”不牢;在教學模式上,博專結合、課堂革命不深入不徹底等。因此,要進一步深化以人才培養改革為牽引的高校綜合改革。

  全球思維下對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全球思維表現在著眼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普遍聯系、相互作用來分析認識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并高瞻遠矚地面向勢不可擋的全球化大潮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點。開放發展一直是中國高等教育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要積極融入世界,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引領世界,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培養引領未來的領軍領導人才,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當前高校一流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等教育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在變化,大學生的代際特征在變化,教育生態及教育的載體、平臺、手段在變化,導致高等教育在實現內涵式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體現在一流人才培養體系中。

  觀念層面,崇教尚學的氛圍不夠濃厚。從教師主體來看,健康的教育教學文化尚未完全形成。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師高質量開展教學的主動性不足,在教學設計、教學改革、教學發展三個方面,沒有落實好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學生主體來看,學生學習的使命感責任感有待增強,學生關注個人發展、經濟收益等現實問題多,對國家發展、人類命運關注比較少,高等教育立大志、樹大德、啟大智的作用發揮不夠。

  理念層面,教育理念與一流人才培養的目標還有不適應的地方。面對撲面而來、洶涌澎湃的新一輪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一些高校仍然因循守舊,辦學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模式和方法創新不夠,內容更新不及時,滯后于時代變革。一流教育應當把促進學生有價值地成長作為重要使命,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文化,推動形成卓越的教學制度和教學行為。然而在一流大學建設中,我們還存在認識與行動不一致的問題。此外,我們對“教”與“學”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還有待深化。現行的評學評教機制還沒有讓教師真正體會到來自“學”的壓力和挑戰,師生“教”與“學”的互動互促不足。

  實施層面,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一方面,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的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當下,高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協同不夠,博專結合的博雅化、高質量全人教育還需探索。另一方面,教育教學資源供給有待進一步加強。當下,高校教育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課程體系“碎”,基礎課、核心課、前沿交叉課的體系化設計不夠,核心課程群建設相對滯后;教學模式“舊”,探究式、啟發式、互動式方法運用不夠多,教學效果有待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窄”,與專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未能全方位、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下一流人才培養的關鍵著力點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使命,面對學生思維方式深刻重構的現實,一流大學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以系統思維找差距、以人本思維找初心、以開放思維找路徑,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聚焦立志立德,引導價值追求。從系統思維來理解,立志立德緣于高等教育在黨和國家建設發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從人本思維來理解,立志立德能夠解決部分學生使命感責任感不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培養積極的志趣,堅定正確的價值選擇和人生追求,把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社會、人類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因此,一流人才培養要把立志立德作為首要任務。立志立德重在把握責任使命、領袖精神、領導素質、大家風范四個關鍵要素。首先,要找準當代青年成長發展的新時代坐標定位,從青年“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視角來認識和把握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面向國家戰略、人類福祉,引導青年樹立家國情懷和人類關懷,激勵青年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力量。其次,要進一步強化卓越意識和目標驅動,從領軍領導人才目標要求出發,培養青年學生應對人類未來重大挑戰的領袖精神,思辨批判、交流合作的領導素質,鼓勵青年響應時代召喚,到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急需行業中去建功立業。再次,要立足“一流中的一流”,圍繞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重要目標,著重塑造青年學術骨干的大眼界、大情懷,為涵養大師品格、大家風范奠定基礎。

  聚焦博雅學術,培育發展潛能。大學自誕生以來,就承擔著教授知識、研究學術的職能。發展到今天,現代大學功能不斷拓展完善,但大學所有功能都是建立在培養具有寬厚知識基礎的學生尤其是本科學生之上的。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呼喚更多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呼喚更多跨學科、跨領域、跨學校、跨國界協同創新。這客觀上要求一流大學進一步豐富博雅學術的內涵,幫助學生建構“底寬頂尖”的金字塔型知識結構。因此,新時代一流大學要聚焦博雅學術,打好知識基礎,全力打造一流“教”與“學”的統一體。博雅學術重在把握博專相濟、課程體系、前沿創新、探索實踐四個關鍵要素。首先,要對照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要求,深化“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實踐能力”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化推進專業體系、培養模式、“雙創”教育改革。其次,要圍繞學生成長發展訴求,以高質量課程建設為抓手,完善博雅課程、名師課程、研究課程、前沿課程相互促進的“金課”體系,推動構建“學科專業一體、教學科研互動、同伴互助成長”的培養生態。再次,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強化“教”與“學”的互動,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創新,有步驟地推進名師名課上網上線,規范線上教學,打造翻轉課堂,建設智聯教室,并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與“學”新型評價激勵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實效。

  聚焦優師引領,強化精準指導。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19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在學生大量入學的同時,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師資隊伍建設與高質量教育教學需要不相適應的問題。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攻堅,努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師資隊伍,以一流教師隊伍支撐一流人才培養。優師引領重在把握大師領銜、名師薈萃、導學精育、深度浸潤四個關鍵要素。首先,要以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倒逼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教師分類管理、分崗位管理,有重點地建設專任教師隊伍、專職科研隊伍、專業化管理隊伍,促進“適合的人”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各個崗位做“適合的事”,尤其要讓適合教學、能教好學的教師安心從事高質量教學工作。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教授上講臺”“名師進課堂”有關制度辦法,激勵名師大家上講臺講課、深入學生,提高名師大家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一線建設大師領銜、名師薈萃的優秀專任教師隊伍。再次,要深入實施導師制,搭建一流平臺,強化支持保障,吸引國內外學術大師、行業精英、教學名師、高層次人才參與一流人才培養,營造教師深度關注學生的良好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在一流科研平臺中接觸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接受大師名師優師的言傳身教,通過深度浸潤涵養學生的求學志趣和創新潛力。

  聚焦內在驅動,激發內生動力。內驅力對大學生成長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從學生主體看,多數是內在驅動不足所致。因此,一流人才培養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激發大學生強大的內生動力。內在驅動重在把握好奇追求、堅毅自信、個性激發、環境熏育四個關鍵要素。首先,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學設教、以學改教、以學促教,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推進教學供給側改革,完善學生學習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學生主動而有使命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有收獲地學習。其次,要拓寬特長學生成長發展平臺,尊重個體差異,完善主修、輔修專業靈活選擇機制,完善學分制,營造寬松環境,既培養通才、全才,也培養奇才、怪才,讓特長學生保持發展個性和潛力。再次,要進一步營造全方位支持學生創新創造的良好環境,著力打造“全鏈條、多協同、凸特色、大平臺”一體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打通“優質生源、課程培養、實踐培養、社團活動、創新競賽、產業轉移、市場轉化”的“雙創”人才培養鏈條,拓展學客與創客、自主與團隊、教學與科研、國內與國外、課上與課下相結合的學習創造空間。

  【作者 張  軍: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百家乐官网庄多还是闲多| 里尼的百家乐官网策略| 华盛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华盛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线上游戏| 大发888娱乐游戏| 博发| 恩平市| 六合彩官方网| bet365v网卡| 财神娱乐城打不开| 和记娱乐| 大发888df登录| 澳门娱乐城开户| 蜀都棋牌游戏大厅| 真钱娱乐城| 皇冠线上开户| 百家乐官网游戏奥秘| 足球直播| 塔城市| 百家乐官网投资心得| 澳门百家乐官网技巧皇冠网| 六合彩百家乐官网有什么平码| 百家乐官网太阳城球讯网| 大发888娱乐场大发888娱乐场下载| 大发888体育博彩| 环球棋牌评测网| 泗水县| 百家乐官网不倒翁缺点| 玩百家乐官网澳门皇宫娱乐城| 蓝盾百家乐官网平台| rmb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宝马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风水24山| 百家乐赌场程序| 新世纪百家乐娱乐城| 大发888娱乐免费试玩| 盛大娱乐城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体育| 三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官网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