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發布日期:2005-11-06 閱讀次數:
申玉
〖第 677期 要聞〗
本報訊 9月23日-25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我校承辦的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光學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學科)隆重舉行。
23日上午9時,博士生學術論壇在中心教學樓一層報告廳開幕。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李軍,國防科工委人教司助理巡視員蘇秀華,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副主任梅永紅,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戰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龍新平,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處長、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處長黃寶印,國防科工委人教司教育處處長楊志宏,重慶大學黃尚廉院士、清華大學溫詩鑄院士、中國兵器集團公司203所王興治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郁道銀教授,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管理專家工作組專家等應邀蒞臨開幕式,我校黨委書記焦文俊、校長匡鏡明、副校長趙長祿,名譽校長王越院士、周立偉院士、朵英賢院士、徐更光院士,學術點評專家、各兄弟院校的帶隊老師、與會博士生代表50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楊賓主持。
匡鏡明致開幕詞。他代表北京理工大學、代表論壇指導委員會和組委會向與會嘉賓、專家和博士生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勉勵在座的各位博士研究生同學們,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積極交流學術思想,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水平,報效祖國和人民。
受教育部吳啟迪副部長委托,李軍在講話中說,舉辦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是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全國的博士生提供一個高起點、大范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豐富博士生的知識,促進優秀知識成果的交流,拓寬博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博士生鉆研學術的熱情,啟發博士生的科學思維,增強博士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博士生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他鼓勵博士生要勇于創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擴展知識面,不斷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腳踏實地搞科研,再攀科技高峰。他對北京理工大學表示衷心感謝。
蘇秀華代表國防科工委人教司對全國博士生論壇的隆重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王越院士作了題為“中華復興與博士生成才發展”的報告,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副主任梅永紅作了題為“自主創新的內涵與意義”的報告,
9月25日,歷時三天的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光學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學科)圓滿完成大會各項議程,于當日下午4時在七號樓一層報告廳落下帷幕。匡鏡明校長、楊賓副書記、副校長,專家代表與博士生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光學工程學科專家倪國強教授、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專家崔占忠教授、機械工程學科專家苑士華教授在會上分別就各學科分論壇活動進行了總結。專家認為,論壇選題廣泛、氣氛熱烈、討論深入、點評精彩,開拓了博士研究生視野,活躍了學術思想,促進了學術交流,激勵了學術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博士研究生投身科學、鉆研學術的熱情。
與會博士生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董為同學作了發言。他感謝主辦和承辦單位為廣大博士生提供了展示學術風采的舞臺,架起了學術對話和溝通的橋梁。
楊賓致閉幕詞。他代表論壇組委會對親臨論壇指導、點評的各位院士、專家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他充分肯定了論壇的組織工作,并總結了此次論壇的三個特點。
本次學術論壇收到來自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博士生投遞的學術論文671篇,經過論壇學術專家委員會的評審,共錄用了65所單位的博士生學術論文441篇,其中錄用宣讀論文261篇,錄用張貼論文180篇,并編輯印制了論文集和光盤各5冊,將優秀論文推薦到《光學技術》、《光電工程》、《紅外技術》和《紅外與激光工程》等雜志上發表,出版《兵工學報》和《機械工程學報》論文專輯。21 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對論壇工作進行了指導,65位院士、教授專家出席論壇并作學術點評,18位院士、專家作了專題報告;組織了7場學術沙龍,參觀了科技公司、實驗室和中國“十五”科技成果展,為全國相關學科的400余名在讀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個廣泛交流學術思想,展示學術成果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