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
發布日期:2005-11-06 閱讀次數:
〖第 677 期 綜合新聞〗
“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秉承本屆論壇“啟迪智慧,推進創新”的主題,于9月22日-25日在我校隆重召開。
敲響希望的鐘
9月23日下午2時,在7號教學樓的報告廳里,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之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可容納300余人的報告廳里座無虛席,同學們在愉悅的氣氛中迎來了本屆分論壇的開幕。吉林大學郭孔輝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械與制造科學處主任雷源忠研究員、我校副校長孫逢春教授、我校王哲榮院士、天津大學張國雄教授等十余名專家學者蒞臨了本屆分論壇開幕式。在特邀專家報告中,郭孔輝院士以《培育創新人才,學會自己走路》為題為現場的同學們做了精彩的報告。國家自然基金會的雷源忠主任、同濟大學的張曙教授和我校孫逢春教授分別以《學科發展與自主創新》、《數字制造技術的現狀和走勢》、《科技奧運與電動車輛》為題目做了主題報告,將會場氣氛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在學術中成長
9月24日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順利進入了第二階段。上午8時許,由我校寧汝新教授主持的特邀專家報告正式開始。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朱劍英教授、天津大學的張國雄教授和北京機電研究院張武城教授在會上分別做了報告。朱劍英教授的報告主題是:NBICM會聚技術將引發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張國雄教授的報告主題是:機械制造業的持續發展之路——國際生產工程學會第55屆年會側記。張武城教授的報告主題是:創造創新方略。教授們對博士生們給予厚望。他們的精彩演講博得陣陣掌聲。
下午1時,五個分會場的交流隨即開始。分會場按照先進制造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和工業工程及交叉學科五個方向展開。各分會場的主持人均是由參加本屆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的博士生擔任,雖然大家并不是專業的主持人,但每一位主持人認真、獨特的主持風格著實為各個分會場的進行增色許多。在一下午的時間里,來自全國數十所大學的70余名博士生作出了精彩的報告,并得到了相關方向專家的認真點評。與會的博士生們表示,在這樣的論壇里不但自己得到了鍛煉,更從聆聽中收獲了新的知識和新的理念,采他山之石以攻玉,不虛此行。
交流的盛會
9月25日上午8點整,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五個分會場的學術交流又開始了。上午的交流仍分上下兩個半場,由來自不同院校的博士生主持,點評專家則繼續由前一天的各專業的資深教授擔任。博士生代表們的報告精彩紛呈,體現著科學的包羅萬象,也表現出博士生們認真而嚴謹的求學態度。雖然一些討論并未得出結論,但大家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以備進一步的討論,這樣的學術熱情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25日上午,分會場里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的身影,他是來自山東濟南的一名退休教師,來到北京后,了解到學校正在進行博士學術論壇,就帶著自己的研究資料和問題匆匆趕來,和參會的博士生、專家進行學術探討。老先生身上孜孜不倦的治學態度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9月25日,歷時三天的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圓滿完成大會各項議程。機械工程學科專家苑士華教授認為論壇開拓了博士研究生視野,活躍了學術思想,促進了學術交流,激勵了學術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博士研究生投身科學、鉆研學術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