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伯棠:做好老師,與新中國一同成長
發布日期:2019-12-03 供稿: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 李超 攝影:黨委宣傳部 徐思軍、部分來源于本人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閻艷、王兆華 閱讀次數:韓伯棠在2019年榮休儀式上向新入職教師贈書
“今天,我將自己編寫的第一版《管理運籌學》教材送給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同時也想跟你們做個約定,2040年,讓我們共同見證北理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雖然,我知道這個擔子很重,但是我很有信心,寄希望予你們!當然,我的擔子也很重啊,今年我已經70歲了,到2040年,還有21年哪!但我有信心!我們都有信心!……”在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教師榮休儀式上,國家級教學名師韓伯棠教授真摯而動人的寄語,觸動了在場每一位教師的心靈,感動的眼淚與認同的笑聲,一時間充滿了會場,大家再次為“韓式幽默”所折服,也更為這位長者的殷切期待而動容。
70歲的韓伯棠,與新中國一同成長,他是新中國從一窮二白到繁榮富強的親歷者。在校工作期間,作為一名教師,他獲得了首批“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北京市“孟二冬式優秀教師”、 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 “首屆北京理工大學T-more優秀教師獎”一等獎、校“研究生培養”個人一等獎……執教三十余載,韓伯棠在北理工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傳承師德,立德樹人,帶著北理工人矢志報國的紅色基因,始終以造就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國家棟梁為己任,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書寫出立德樹人的精彩篇章。
我走上鐘愛的北理工講臺
1969年,剛剛20歲的韓伯棠毅然離開繁華的上海,從南到北,跨越幾千里,來到吉林延邊的農村,在這塊黑土地上開始了自己的插隊生涯。雖然插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是在淳樸善良、勤勞勇敢的老鄉幫助下,韓伯棠始終沒有丟掉向上的志氣,艱苦生活的磨礪反而讓他更加堅韌。1972年,韓伯棠有幸到一所煤礦中學教書,這一干就是6年。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韓伯棠考入延邊大學,1982年又成功考入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在這里他先后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年,我博士畢業的時候,學校正好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我也有幸榮獲了第一屆徐特立獎學金。在北理工學習生活,最大感觸就是學校那種為國家默默奉獻,從延安傳承的紅色基因始終沒有變。我的導師孫樹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傳承者’。孫老師學術和教學造詣很高,他曾在西南聯大任教,也是北理工應用數學系和應用數學專業的創建者之一,是一位有影響的數學家。不是單純的宣講知識,而是注重引導我們向知識的縱深處探索,他的課堂總是引人入勝。當時70多歲的孫老師,還特別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這讓我受益匪淺。”畢業后的韓伯棠有幸成為一名北理工教師。“聯系過去,展望未來,才可使學者有靈活運用的能力”,孫樹本先生的教誨以及言傳身教,令韓伯棠至今銘記。
“我熱愛教學,熱愛學生。我喜歡跟學生在一起,這就是我從事教學事業的動力。”每每談起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韓伯棠總是飽含深情。“學生的課堂學習機會成本很高,講課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講得不好對于學生的損失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必須認真充足地備課。”韓伯棠幾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備課,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般,精雕細琢、常備常新,根據學生需求和社會發展,不斷更新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
“學生是老師最大的財富”“熱愛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是韓伯棠在課堂上贏得學生們青睞的秘訣,學生工作出色、生活幸福是他最驕傲、最幸福的事。三十多年來,韓伯棠始終扎根一線,堅持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MBA學生授課,此外,他還長期指導學生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實驗和畢業設計,親自指導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百余名。
“育人不僅要嚴格,更要有愛心”,韓伯棠十分注重與學生的相處細節,多次資助學生出國留學,在每周實驗室的學術討論會中,他都會對所有學生噓寒問暖,主動了解他們的難處,解答困惑。“學生是一面鏡子,從中看到的是自己。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使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不是高談闊論。”韓伯棠總是用一顆仁愛之心包裹著學生,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他用言傳身教助力學生成長、培養學生成才。
一門好課需要一本好教材
“講好一門課,首先需要一個好的‘腳本’,就是教材,沒有好的教材,就成為無源之水。”多年從事教學工作,韓伯棠認為教材對教學至關重要。
韓伯棠用20多本信紙寫成的《管理運籌學》手稿
1996年,剛從美國進修回國的韓伯棠,逐漸意識到數學運籌學與管理運籌學的不同之處,而在運籌學的教學和教材中存在“重數學、輕管理”的傾向,這讓學生陷入了繁瑣的數學計算和公式推導中,影響了實際學習效果。韓伯棠經過深思熟慮,從學生角度出發,為了讓學習者能更充分的針對問題,思考和建模并找到解決方法,將繁瑣的計算任務交給計算機軟件來解決,從而更好的掌握運用運籌學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韓伯棠嘗試對管理運籌學進行教學改革,并開始編寫全新的教材。歷經4年,韓伯棠數易其稿,反復推演,錘煉打磨出70余萬字、面向21世紀的《管理運籌學》教材,并開發了配套的管理運籌學運算軟件。
韓伯棠贈予新入職青年教師的第一版《管理運籌學》
雕琢出精品,《管理運籌學》教材一經出版,迅速得到業界高度評價和廣大師生歡迎,被一百多所高校選為核心課程教材,至今修訂到第五版,總發行量達70余萬冊。2002年該教材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4年被教育部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并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定為相關專業本科生核心課程教材,2011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3年,該教材又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是迄今為止北京市評選出來的14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之一。
多年來,韓伯棠一直從事管理科學、戰略管理、區域經濟和知識溢出等方面的研究,積累深厚,成果豐碩。“把研究成果運用在教學上”也成為韓伯棠在長期教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并通過學習和借鑒成功的教學經驗,從教學目的、觀點、內容和知識體系等方面不斷創新,韓伯棠在教學上碩果累累,除《管理運籌學》之外,他還編寫了《戰略管理》《經濟與管理基礎》《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管理數學》《企業戰略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譯著)《管理科學:戰略角度的審視》(譯著)等多部教材,均獲得好評,為我國管理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把教學變為藝術,把課堂變為舞臺
“什么是靈敏度分析呢?簡單來說是信息的誤差會不會影響決策,舉個例子,比如有個小伙準備找對象,對于目標女孩的體重微小的變化是不敏感的,這不會影響小伙的決策,因此不會每次在談戀愛時先稱一下體重,我們可以說體重因素的靈敏度是遲鈍的,但是同樣是找對象有一些信息就是相當敏感的,比如還是這個小伙子想找對象,如果女同志身邊帶著個孩子,這是否意味著她已經結婚了?那這個因素,一定會直接影響他的決策,我們說這個因素靈敏度很高……”這是韓伯棠《管理運籌學》課上的小例子,類似于這樣通俗易懂的例子,韓老師的每堂課上都有。
“有了好的腳本,還需要有好的‘演員’,老師講課是一門藝術,要潛心琢磨。”多年的執教生涯中,韓伯棠把講課作為一門藝術精心雕琢。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針對每門課,韓伯棠不僅備課充分詳盡,學習鉆研講課方法,課上更是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積極征求學生反饋。韓伯棠認為好的老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式來調動學生聽課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聽,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達到最好的課堂效果,他對自己講課時的語調、節奏等等細節反復揣摩,追求盡善盡美。
“作為老師,重要的并不是向學生灌輸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到的知識會過時、貶值,但只要‘會’學習,就永遠不會被淘汰。”在韓伯棠的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傳授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始終是重點。韓伯棠精湛的授課,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廣受師生好評,以至于很多學生紛紛跑來“蹭課”。
韓伯棠和慕課教學團隊
在榮休那一刻,韓伯棠把他的祝福與期待,交棒給了青年教師們。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青年教師一直也是他的“心頭肉”,在他眼中,青年教師是北理工的希望和未來。他帶領的《管理運籌學及決策模擬課程》教學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被評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團隊主講的《管理運籌學》課程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16年評為國家級精品共享課程,2017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同時在“學習強國”“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上線。該團隊取得的相關的教學成果分別在2008年和2018年獲得了兩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與共和國同齡的韓伯棠傳承北理工的良好師德師風,執教三十載,帶著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書寫出一位北理工“好老師”立德樹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