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入學季】夢圓北理工,奮斗的青春從這里開始
——人才培養系列報道
發布日期:2018-08-24 供稿:黨委宣傳部 王征、韓姍杉、王朝陽、吳楠、戴曉亞 攝影:校記者團 姜喬、楊爽
編輯:王朝陽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
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8月24日,3915名2018級本科新生從祖國各地來到了美麗的北理工,為校園注入嶄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這級本科新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二都出生于2000年,他們的到來,也標志著北理工真正意義地進入了“00后”時代。
入學之際,這些新千年出生的北理工學子,有著怎樣的故事?請隨我們來一起分享……
李昊霖:北理工校徽伴我奮斗“1000天”
“從上高中開始,我就將考入北理工作為了我的奮斗目標!”說這句話的是來自河北省衡水市棗強中學的李昊霖。2018年,結束了自己拼搏奮斗的高中三年,李昊霖成為了北理工睿信書院電子信息工程實驗班的一名新生。當說起自己報考北理工的經歷時,李昊霖總是笑稱,這是一場提前三年就開始謀劃、并一定要打勝的一場“戰役”。
說起李昊霖的高中時代,雖然被班主任當做“得力助手”,被同學們稱為“陽光暖男”,但在高一時他的成績平平。而觸發他奮斗“開關”的,則是一次與父親好朋友女兒的聊天。李昊霖的這位姐姐以所在中學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理工,“當這位姐姐為我介紹北理工研制的那些國防利器和研究故事的時候,我被深深吸引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光輝校史和為強軍強國作出的巨大貢獻,加上學姐那份作為北理工人的光榮自豪,讓李昊霖默默立下考入北理工的志向。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主任為鼓勵大家,在教室后面貼了不少名校校徽,其中就有咱們北理工的校徽。我特意從老師那要來了北理工校徽,貼在了自己筆記本的扉頁上。”從此,這枚從雄鷹到和平鴿的“大樹形”校徽,以及“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名,陪伴了李昊霖高中時代的一千多個日夜。
雖然有了堅定的志向,但奮斗的道路卻唯有勤勉不息。對高一時的李昊霖來說,考入北理工的夢想似乎是一種天方夜譚。在詳細了解北理工歷年分數線,并對自己深入剖析后,李昊霖沒有氣餒更沒有懈怠,開始為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追趕,一點一點接近自己的夢想。最終,在2018年的高考中,李昊霖以684分圓夢北理工。
“因為一定要考入北理工的堅定信念,高中的我不斷進步,我更堅信,大學的我,夢想之花將燦爛綻放!”對于李昊霖而言,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是對他高中幾年努力的肯定,但這卻只是人生夢想的起點,對于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他滿懷信心與期待。
齊翊深:我要到北理工學兵器!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是《我是特種兵》,我對里面的各種裝備、槍械都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所以早在我參加自主招生的時候,一看到北京理工大學的精工計劃,我就很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齊翊深的心中深深埋下了這顆“北理工兵器夢”的種子,之后經過高考,他如愿進入了北京理工大學精工書院,為自己的成長尋得沃土,讓夢想的種子在北理工生根發芽。
“當時,我同時拿到了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并且兩所學校是在同一天進行考試,到了北京之后,我在火車站附近徘徊許久,最終,我還是決定來北理工。”齊翊深回憶到。在選擇的背后,是父親的大力支持。“我爸爸一直都在關注北京理工大學的官網,報考之前,他還專門為我印制了一份厚厚的資料,內容有學校的歷史和軍工文化,還有學校這些年取得的各項成績。我爸認為,北理工的軍工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北理工人對祖國的承諾,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莊嚴、純粹、而又熱烈!”談到父親的支持,齊翊深十分感動。“立足國防、矢志軍工的辦學特色,對我的吸引是無法代替的。”
對于齊翊深而言,進入北京理工大學,進入喜歡的兵器類專業,只是夢想的起點。“我期待能在課堂上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期待能夠遇到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期待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更期待在這里綻放自己的光彩。”齊翊深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
展望未來,齊翊深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大學畢業后,我會繼續讀研深造,開闊視野,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我更傾向于成為一名研究型人才,將來為祖國的國防軍工事業貢獻力量。”
閆詩夢:14歲的北理工新生,人“小”志氣大
閆詩夢,這個從甘肅隴南一個偏遠小山村走出來的小姑娘,2018年將成為北理工求是書院理學與材料菁英班的一名新生,2004年出生的她也是今年入學本科新生中年齡最小的。雖然年齡小,但閆詩夢就像自己的名字那樣,“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如同海子筆下“以夢為馬的詩人”一般,“小”詩夢對于自己的夢想,執著追求。
“見之不忘,思之如狂。”閆詩夢這般形容她與北理工的緣分。
高中時期,閆詩夢就對理科充滿了興趣,但成績卻讓她“樂”不起來。“因為我的年齡比同學們小好幾歲,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可能比大家要差一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被成績不高所困擾,高二時甚至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學理科。”然而,人生的緣分,也許就在不經意間被點燃。正在困惑中的閆詩夢,在所就讀的西和縣第一中學某次高考動員大會上,無意間看到了北理工的招生宣傳片,一句“德以明理,學以精工”闖入了她的耳朵,引起了她的注意,隨后她認真地看完了全部視頻。“當時,宣傳片上正在播放北京理工大學研制的奧運焰火,五光十色的焰火,還有讓我眼花繚亂的各種科技成果,我當時就被深深吸引了,對北理工 ‘一見鐘情’”。從此,“北京理工大學”深深地刻印在了閆詩夢的心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閆詩夢被徹底點燃了:“再難我也要堅持,我要上北理工!” 為了時刻鼓勵自己奮力前進,閆詩夢在自己的課桌上貼上了“北京理工大學”六個大字,“即使再累、再想放棄,看到這六個字,我立刻就滿血復活了!就這樣,我的成績一天天進步,雖然離北理工的目標還很遠,但我相信付出終有回報。”
2018年7月20日,高考錄取結果公布,閆詩夢心懷忐忑,她在電腦前坐了三個多小時,一刻不停地刷新錄取結果。“當查到我被北理工錄取的時候,我真的太激動了,情不自禁地大喊大叫起來。”即使已經置身于北理工的報到現場,閆詩夢的聲音里還是充滿興奮。
來到北理工,不是終點,而是夢想的起點。“我報考的是國家專項,再加上自己年齡小,我很擔心自己的課程跟不上。不過,已經有北理工的學長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議,向我介紹了很多學習方法,告訴我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像大家一樣優秀,甚至更優秀!”斗志昂揚的閆詩夢對自己的北理工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當談到優秀的北理工人應該是什么樣子時,閆詩夢的回答簡單有力:“我心中的北理工人應該是要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中作出貢獻,實現人生價值。”
馮一凡:從小種下北理夢
每個人來到北理工都有著不同的原因,而對于來自北京市的2018級中外合作會計專業的新生馮一凡來說,來北理工上學是一個從小生長的夢想。
馮一凡出生于軍人世家,曾祖父是一位抗戰老兵,歷經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的戰火洗禮,又奔赴大西北戈壁灘,投身“兩彈一星”建設。到了馮一凡父親這一輩,1998年當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深感強國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馮一凡的父親攜筆從戎,投身于國防科技事業,奉獻至今。而作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的北理工,也在父親平常的描述中,逐漸有了越來越豐滿的印象。
“因為從小生活在部隊大院,接觸到了比同齡孩子更多的國防話題。考進北理工,像父親和叔叔阿姨們一樣為國家奉獻成為了我兒時的夢想。” 于是,在父輩的影響下,馮一凡逐漸開始關注這所低調務實、貢獻卓越的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并為北理工的國防氣質深深吸引,一顆北理夢的種子深深扎根心中。
臨近高考,馮一凡所在的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也迎來了北理工的招生宣傳老師。“招生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多直接了解北理工的機會,不僅舉辦招生宣講會,還建立微信群介紹北理工的各專業情況,隨時對家長的疑問進行解惑,讓我們第一時間掌握學校的詳細信息。此前,毛二可院士還到我的中學舉辦講座,同學們都被毛先生所講的雷達技術深深吸引,也被他睿智嚴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高考結束,馮一凡雖然沒能進入心儀的專業就學,但他堅持要上北理工,最終選擇了北理工中外合作會計專業。當得知自己兒時的北理夢終于實現時,馮一凡非常興奮。“能夠進入北理工這所我心儀的大學,與這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度過這四年,是我莫大的榮幸和滿足。成為一名北理工人,讓自己烙印上一份北理工的紅色基因,我很自豪!”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一刻,有心安,有感動,但馮一凡最多的還是夢想實現的喜悅。“北理夢,已經實現,但前路漫漫,啟程在即,美妙的青春之歌,還要用激情、智慧和努力來奏響。”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又是一年入學季,北京理工大學又成為了3915名2018級新同學的新起點,這里有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有很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教師團隊;有銀杏寄情、梧桐遮陰、延石披雪、湖光柳影的美好景致……這里也將見證你們四年的美好年華!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希望你們在北理工找尋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為國家社會做出自己的時代貢獻,從北理工起步成為“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
歡迎你,新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