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上編織的青春
——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十屆耕耘路
發布日期:2015-06-05 供稿:計算機學院 郝志敏 攝影:計算機學院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
2015年4月26日,在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和良鄉校區的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內,一場思維盛宴拉開了帷幕。包含應邀而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1支高校代表隊在內的共計221支隊伍、594名同學,在計算機前經歷思維的激烈碰撞,持續比賽5個小時,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最終問題。這就是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華瑞世紀”程序設計大賽。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已有十一年之久,共舉辦了十屆,是我校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技類競賽之一。承辦本屆競賽的計算機學院在本科生培養工作中著力突出“實踐育人”的特色,將程序設計大賽作為培養“計算思維”專業人才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構筑起了一套從基礎教育到技能培養再到國際大賽的培養體系,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計算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在思維的較量中沖進“奧林匹克”盛會
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最初的開展來源于被冠以“程序設計奧林匹克”的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以下簡稱“ACM”-“ACM-ICPC”)。設計比賽的初衷在于營造學生科技創新的氛圍,選拔和培養具有“計算思維”和程序設計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全校喜愛程序設計的學生提供成長的平臺,同時為ACM競賽選拔高水平選手,通過比賽培養高水平人才。
ACM競賽每年舉辦一次,要求三名參賽選手一組,使用一臺計算機,在5個小時內通過編寫程序解決10至12個問題,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最多的隊伍獲勝。“程序設計大賽極其考驗參賽選手在高壓之下利用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需要選手們嚴密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扎實的計算機編程基礎,還需要經久不衰的訓練熱情和良好的團隊配合能力。”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趙滿在介紹ACM競賽時說。
計算機學院為了激發學生程序設計的興趣和潛能,提高同學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賽為抓手之一,不斷培養具有“計算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競賽面向全部本科生和低年級研究生,經過十年的磨練,不但為ACM-ICPC競賽及各類專業競賽建設了高水平梯隊,同時也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
“程序設計大賽是程序愛好者的盛會,不但可以不斷激發同學們對于程序設計的熱情,而且是訓練和養成學生‘計算思維’的重要抓手。這不僅是計算機專業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當代大學生在信息社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必備素質。”趙滿書記說,這也成為她始終致力于推動北理工程序設計大賽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
。。十一年如一日,經過十屆比賽的不斷摸索,計算機學院通過比賽不僅選拔出了大批優秀人才,更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選手參與到亞洲及國際比賽,一次又一次刷新ACM大賽上的北理工記錄。如今北理工程序設計大賽每年能夠吸引各個專業約600人參與其中,在程序設計新生賽和全校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可參加學校ACM集訓隊,經過培訓將代表學校參加國內外網絡賽、亞洲區賽等,取得了一項又一項可喜的成績。
。。在4月26日的比賽中,一支名為“?;黍T著甲魚拎著雞”的隊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僅是因為這支隊伍是由三名女生組成的“娘子軍”,更是因為這支隊伍已經連續四年出現在程序設計大賽的賽場了。這三名女生是來自2011級物聯網專業的傅海丹、陳嘉玉和廖心怡,“從入學起,我們就帶著ACM的夢想,一眨眼四年過去了,最后一次參加比賽讓我們的心情很復雜,這是一個會‘上癮’的比賽,更是我們專業成長過程中寶貴的財富。”最終,這支女隊解出了7題,獲得了大賽二等獎。
十一年來,眾多畢業生都將參加程序設計大賽和大賽獲獎,作為自己在校期間難忘的經歷和重要的榮譽之一。參賽選手在追逐ACM夢想的歷程中,不僅有獲取新知所帶來的充實感、用代碼實現算法所帶來的成就感,也真正體驗到了算法與編程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場算法的比拼和思維的較量中,收獲了成長、超越了自己。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激發學生厚積薄發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不同,不僅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不斷的將理論付諸實踐。書本上的代碼只是一個符號,只有將它們通過自己的思考、計算和編寫,轉化為一個個解決計算機實際問題的工具,才能說明學生學會了,學好了。”ACM集訓隊教練林永鋼老師告訴我們。根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特色,計算機學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在本科生當中分階段、分層次地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并在全校范圍內建立ACM-ICPC訓練基地,以保障和促進培養具有“計算思維”的人才的工作切實落地。
本屆程序設計大賽的試題由2014年選拔出的ACM集訓隊提供,其中“SoEnLit的強迫癥”、“傻了么紅包”、“Eureka的數學作業”、“魔理沙偷走了重要的魔法餅干”等貼近生活、趣味性十足又很考驗編程水平的題目引起了參賽選手的極大興趣。參與命題的便是ACM集訓隊的易毅、傅天曉、蘇琛、李沛琪、劉雨薇、池靈琪等6名同學。他們都曾從程序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經歷了亞洲區賽和世界總決賽的洗禮,已經成長為具備了編程技能的高水平選手。
學院根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地開展培養工作。針對低年級本科生主要培養“程序設計基礎和提高”,對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訓實戰”。學院從新生入學起,積極培養學生專業興趣,通過新生教育、“知味講壇”專業引導系列講座、校內競賽等形式促進學生打好專業基礎;對于專業興趣較高的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ACM日常培訓、假期集訓等方式,繼續提升其程序設計和實踐能力,進而為其它專業方向的競賽、項目等輸送具有扎實編程基礎和水平的生源;而對于在實踐中展現出程序設計潛質、具有較高熱情的學生,積極鼓勵其參加ACM-ICPC等程序設計類競賽。通過學院不斷的鼓勵與支持,在學院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各種學科和專業競賽中,主動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甚至參與到學院科研團隊的科學研究工作中。
與此同時,計算機學院為了保障同學們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實踐,在校團委、教務處、網絡中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學院獨特的學科和師資優勢,因地制宜地在中關村校區和良鄉校區分別建立了ACM-ICPC訓練基地。為保障訓練基地的有效運行,學院特建立了包含基礎課程、課外培訓、校內競賽、假期集訓、亞洲區賽、世界賽的系統培養體系?;靥仄刚垖W院林永鋼老師擔任集訓隊教練,并設專人負責基地日常事務,保障ACM集訓隊的活動和運行。ACM-ICPC訓練基地每年組織2次雙選會和3期暑期集訓,分別針對初學者、有一定編程基礎的同學以及較高水平選手展開培養、訓練和提高。集訓隊現有的6支隊伍每年參加ACM-ICPC暑期多校聯合訓練賽,與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的300多支隊伍同場競技,連續兩年都進入了前10名。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學院不但努力為學生搭建實踐創新平臺,而且積極動員和鼓勵全員參與。學院對外促進院企合作,對內積極鼓勵科研團隊指導學生創新,并設立獎勵機制,通過輔助獎勵,促進廣大師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
在組織開展學生競賽活動中,學院不僅把贏得更多競賽成績作為目標,同時還把參與科研實踐項目、發表高水平文章、申報專利等目標作為學生努力的方向。計算機學院結合學生、教師和企業等多方的需求、興趣和優勢,搭建多種創新平臺,為不同對象設定不同目標,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學生既可以參加學科競賽或者大學生創新項目,也可以進入教師的科研團隊或者企業。這種“多目標、多平臺”的培養模式,有效統一到學院科技創新工作的“核心目標”: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誠信意識等專業素養,真正地夯實了廣大同學“計算思維”的基礎。
劍指世界總決賽,贏得碩果累累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緊緊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理念,結合本院特色,不斷實踐摸索,以ACM競賽為牽引,開辟出一條別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在積極鼓勵全員育人、全員參與的實踐過程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成果,不斷刷新國際上的北理工記錄。
隨著本屆“華瑞世紀”程序設計大賽的圓滿落幕,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也正式走過了十一個年頭。在這十一年的時間里,比賽在一年又一年的歷程中不斷地完善,構筑起了一套成熟的選拔、培訓和競賽體系。如今,程序設計大賽已經成為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愛好者一年一度的“盛會”,已經成為所有懷揣ACM夢想的學生心目中的至高榮譽,已經成為北京理工大學學生科技創新的品牌活動。程序設計大賽和ACM集訓隊為我校輸送著一支又一支參加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大賽的精銳隊伍。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在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斷刷新成績。2012年ACM-ICPC競賽亞洲區中,ACM集訓隊的兩只代表隊參賽,經過角逐,從152支優秀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一金一銀的好成績,此戰實現了我校近十年來躋身ACM-ICPC世界總決賽的夢想;2013年俄羅斯圣彼得堡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集訓隊代表隊在世界頂尖的120所高校隊伍中嶄露頭角,初次參賽即獲得學校排名第27名的好成績。2013年ACM集訓隊在亞洲區比賽中獲得金獎季軍,再次刷新了我校在本項賽事中的最高紀錄,再次獲得ACM-ICPC世界總決賽的入場券。在2014年的ACM-ICPC世界總決賽中,我校獲得學校排名第45名的好成績;去年,ACM集訓隊以賽區金獎季軍的成績第三次晉級2015年ACM-ICPC世界總決賽。在這場“世界級”的思維博弈中,北理學子與來自全世界的著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等同場競賽,不落下風,并取得了優異成績。曾經北美大學一枝獨秀的世界ACM競賽,如今也有了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席之地。
程序設計大賽作為北理工計算機學院的一種有效育人手段,培育和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選手:歷屆ACM集訓隊成員畢業后除簽約谷歌(美國)總部、谷歌(倫敦)的兩名學生外,全部在本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香港城市大學等著名高校攻讀研究生。程序設計大賽中培養出的良好“計算思維”也為同學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幫助他們邁出了人生路上堅實的一步。
十屆,是堅持,是師生心血的積攢;十屆,是發展,是師生思維的比拼;十屆,是積淀,是5000參賽人共同的記憶。值此北京理工大學十四次黨代會到來之際,計算機學院與學校共同站在新的起跑線,將迎來程序設計大賽的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學院將緊緊圍繞學校6+1發展戰略,結合學院特色,不斷創新育人模式,大力發展實踐創新項目,通過大賽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讓程序設計大賽繼續承載北理工學子的ACM夢想楊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