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第四屆空間法國際研討會暨2023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空間法論壇舉辦
發布日期:2023-11-14 供稿:法學院 攝影:法學院
編輯:劉芳琳 審核:張瑜 閱讀次數:11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第四屆空間法國際研討會暨2023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健康)國際研討會空間法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王其江,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包麗穎,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潘英立,國際和平聯盟(太空)執行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天怡出席會議,來自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及產業界近200名中外專家學者參加本次大會。
王其江代表中國法學會對本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談道,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航天強國作出重要論述和指示,通過空間法治助力航天強國,是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王其江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對新時代空間法研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同時,對北理工法學院在支撐我國外空國際規則談判、服務國家航天外交及外空法治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貢獻表示贊賞。
包麗穎在發言中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回顧了學校開展法學教育三十年歷程,表示法學院始終緊隨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走出了具有北理工特色的“法律+科技”特色發展道路。她談道,當前外空和平探索和利用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建立和發展更為完善的外空國際法律規則加以應對。她期待各位專家加強跨學科、跨領域合作,不斷推動空間法學研究深入發展。
潘英立代表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談道,當前空間法在全局安全、發展、合作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航天法列入國家立法規劃以來,立法進程不斷加快,期待航天法盡早出臺,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太空活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支撐。
王天怡在致辭中表示,法律在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如何管理規范世界各國的太空活動、維護太空安定、保證太空和平利用,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他認為,只有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外層空間和平利用的問題,保證外層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會議設立了北京理工大學第四屆空間法國際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與會嘉賓為獲獎者頒發了一、二、三等獎及優秀論文獎獲獎證書。
在主旨報告環節,嫦娥八號工程總設計師裴照宇、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蘇金遠教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龔自正研究員、華東政法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何奇松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李明濤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王國語副教授圍繞會議主題進行精彩報告。
在專題報告環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汪小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總法律顧問馮國棟、土耳其航天局專家安麥特·哈姆迪·塔坎、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法律合規部部長李國旗、航天科技一院研究員李洪波、銀河航天頻軌技術總監花國良分別作精彩報告。
下午的研討會分為三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外空安全與空間碎片治理問題” “外空商業化與外空資源開發問題” “外空國際合作與外空長期可持續性問題”,2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上述主題作了精彩報告。
本次研討會就“世界大變局下的外空全球治理”進行了觀點交流和思想碰撞,報告專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了外空法重大前沿問題。研討會推動了空間技術與法律研究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提升了北理工空間法學科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