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主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2024學術年會在桂林召開
發布日期:2024-11-12 供稿: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秘書處 攝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編輯:黨艷艷 審核:李漢軍 閱讀次數:11月8日至10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2024學術年會”在廣西桂林召開。年會主題為“教育強國與素質教育:數智時代的新挑戰”。來自13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單位的700余名與會代表及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師生參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恩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閆炳辰,研究分會顧問、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唐平秋,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黨委常委閻艷,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春春,研究分會副理事長、電子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申小蓉,洛陽理工學院校長丁梧秀,大連大學副校長夏洋,研究分會副理事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鄔小撐,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廣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朱蔚蔚,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高平平,歐林工學院原校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理查德·米勒,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文理學院創始人瓦利里·莫納霍夫等嘉賓線下與線上出席大會。開幕式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婭主持。
姜恩來表示,新時代的大學素質教育應該為教育強國建設積蓄更持久的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素質教育發展而言,數字化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自成立以來,在推進大學素質教育改革、繁榮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實踐、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素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希望分會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投身教育強國建設,以更優的學術研究加強新型智庫建設,以更強的內部治理激發事業發展活力,以更廣的對外開放擴大國際學術交流。
閻艷表示,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的理事長和秘書處單位,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形成了“延安根 軍工魂 領軍人”的紅色基因,始終堅持德育為首,以教為先,注重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發展,持續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在高質量發展中取得顯著成就。未來,學校將繼續團結各兄弟高校,凝聚廣大會員,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實現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大會報告環節包括書記校長報告和專家學者對話。書記校長報告由申小蓉、夏洋主持,唐平秋、丁梧秀、理查德·米勒、鄔小撐、朱蔚蔚、高平平先后報告。專家學者對話由研究分會顧問、東南大學陳怡教授,研究分會學術委員、河南科技大學楊國欣教授主持。特邀嘉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所所長姜朝暉,研究分會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研究分會學術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晨,華中科技大學創新教育與批判性思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董毓,瓦列里·莫納霍夫,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楊建科,研究分會學術委員、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徐慧璇,人民網文華在線思政事業部副總經理湯華鑫先后交流。
在五場平行專題研討中,與會者圍繞“數智時代的中國素質教育理論”“智能革命與人才素質結構”“數智時代的通識課程教學創新”“數智時代的素質教育與高校治理創新”“數智時代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國際經驗”等議題,從多個視角進行了深入研討。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云南大學、云南中醫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大連大學等高校的48位代表作專題發言,并同與會代表進行互動交流。會議期間還開設了“期刊面對面”圓桌交流、“高校教師批判性思維素質訓練”研修坊,召開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專項課題評議會等。
閉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李漢軍主持。研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龐海芍作會議總結。王義遒代表研究分會向第三屆理事會年會聯合主辦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溫州醫科大學頒發特殊貢獻牌。大連大學作為下一屆年會聯合主辦單位,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完成了分會會旗傳遞,夏洋熱烈歡迎各位同仁明年相聚大連。
本屆年會共有報告發言62個,舉辦專題研討、圓桌交流、研修坊、課題評議等各類活動9場;收到年會投稿論文106篇。線上1.48萬人次通過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人民網文化在線、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官微等平臺收看了開幕式及大會報告。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陸寶萍,教育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學院、生命學院等17名師生代表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