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工會舉辦“我的勞模故事”系列講座
發布日期:2022-06-21 供稿:校工會 龔承毅 編輯:榮磊 審核:高偉濤 閱讀次數:
為進一步弘揚勞模的模范先進作用,讓勞模和勞模精神成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時代偶像與精神動力,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立德樹人新風尚,校工會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舉辦“我的勞模故事”線上系列講座,讓勞模和師德榜樣走近師生,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
6月20日下午,“我的勞模故事”首場講座舉辦,全國先進工作者、機電學院馮長根教授以“把青春獻給祖國,讓歲月融入時代”為主題作交流。書院黨委及部分學院的青年教師、輔導員和工會干部190余人參加講座。活動由校工會常務副主席高偉濤主持。
馮長根教授深情回顧了自己求學、科研和留校任教40余年的歷程。他圍繞“把青春獻給祖國”,娓娓講述了自身求學經歷和成長故事,分享了科研和育人工作中的體會和感悟;圍繞“讓歲月融入時代”,探討了當代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長規律,鼓勵引導廣大青年教師樹立報國志向,關注時代命題,不懈求索、勇攀高峰,弘揚北理工精神和愛國、求真、創新的科學家精神。
此次活動為充分發揮勞模榜樣人物在廣大教職工思想引領、立德樹人工作的引導、示范和輻射作用提供了交流平臺,也激發了教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爭創一流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
附主講人簡介:
馮長根教授1975年進入北京工業學院力學工程系,完成了本科、碩士學業,作為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批公派留學生,遠赴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并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近40年來,長期從事火工煙火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和新材料應用研究,承擔多個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是英國工程技術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作為一名科學家,馮長根有著深切的愛國情懷和學術求索精神,留學期間,他以驚人的毅力,每天工作15個小時,雙倍完成了學業,回到母校后,33歲的他完成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熱爆炸理論的著作,1988年,36歲的馮長根成為北理工最年輕的教授。憑著突出的學術和育人貢獻,馮長根獲評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十大杰出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杰出職工、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獎勵和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