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黨委書記張軍帶隊赴江西、廣東考察調研
發布日期:2024-03-21 供稿:黨政辦公室 攝影:黨政辦公室
編輯:吳楠 審核:楊帆 閱讀次數: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兩會精神,3月15日至20日,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院士帶隊赴江西、廣東等地,圍繞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加速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走好新時代紅色育人路、高標準建設珠海校區、進一步提升校地校企合作水平、高水平服務校友等工作開展系列調研。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黨委常委、副校長鄒美帥,黨委常委、校長助理、黨委組織部部長閻艷,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藺偉分別參加部分調研活動。
3月19日,張軍與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進行會談。王曦對張軍一行表示歡迎,對北理工長期以來服務支撐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他指出,北理工在積極穩妥推進珠海校區建設中充分彰顯了信心和決心,希望北理工進一步發揮學科專業、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等優勢,圍繞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建設一流學科群,吸聚全球高層次創新人才,推進高質量科研平臺建設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為廣東省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強大支撐。他表示,廣東省將持續深化省市校三方合作,全力支持北理工珠海校區建設。
張軍對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北京理工大學“雙一流”高質量發展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介紹了學校近一年高速發展取得的成績以及珠海校區建設取得的進展。他表示,珠海校區回歸辦學初心是學校發展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精心謀劃,按照“高起點、高水平、強特色”標準,聚焦“一流生源、一流人才、一流平臺”建設,致力于將珠海校區打造成充滿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特區。他表示,北理工將加大優勢教育資源、科技資源在粵布局,構建高精尖融、面向大灣區發展急需的世界一流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持續為廣東省高質量發展貢獻強大北理工力量。
一流人才培養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任務。在珠期間,張軍調研了珠海校區建設情況、看望了掛職鍛煉的青年干部并召開座談會。張軍強調,一是要提高認識、凝聚共識。廣大師生要充分認識珠海校區回歸辦學初衷,建設世界一流校區的重要意義,面向“兩個大局”,聚焦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質生產力培育提供堅實保障。二是要集聚人才、引育一流。要高度重視高質量建設過程中人才的特殊重要性,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引育機制,提升政策傾斜程度和支撐保障力度,以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支撐世界一流校區發展。三是要立足特區、激發活力。要用好特區機制、弘揚特區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用全球視野和開放思維打造智慧型、國際化世界一流校區,通過智慧賦能提升綜合育人水平,提高校園管理能力。四是要文化傳承、內涵提質。要做好校園生態提質和教學資源供給的硬條件保障,做好紅色精神延續和多校區血脈傳承的軟實力提升,始終堅持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導向,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在紅軍長征起點于都,張軍參加了“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成立五周年紀念大會,并代表聯盟作工作報告。
一流科研合作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張軍與珠海市委書記陳勇、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就加快推進校地校企合作舉行工作會談,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調研了洪都航空工業集團、珠海市人民醫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深思實驗室。張軍強調,學校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特色醫院的優勢互補,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深層次交流合作,構建政產學研用全鏈條創新機制,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同懷“國之大者”,共筑“國之重器”,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一流生源質量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張軍一行與廣東省教育廳、深圳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進行交流,參加了北理工——南昌部分重點中學大中銜接座談會。張軍對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對學校招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區,在黨的發展歷史上作出突出重要貢獻,作為一所傳承延安精神、紅色基因的高校,北理工熱切期盼江西學子來北理工學習成長、報效國家。他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將始終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好紅色資源、堅定辦學方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需要,持續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構建新形勢下的大中一體貫通培養體系,以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更好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
一流校友工作是高質量發展的不竭源泉。張軍先后看望了部分在贛、在粵校友。在大灣區校友座談會上,張軍對校友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廣大校友心系母校發展、支持母校建設表示感謝。張軍強調,學校與校友是情感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榮譽共同體,要持續凝聚校友之心、加強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合作發展新生態,共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他表示,希望廣大校友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爭做新時代“領軍人”,也希望廣大校友“常回家看看”。
學校黨政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教務部、合作與發展部、國際交流合作處、教師發展中心、生命學院、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