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召開2023年研究生導師工作會
發布日期:2023-12-14 供稿:研究生院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強、段煉
編輯:吳楠 審核:鄧方 閱讀次數:為全面落實導師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打造高質量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12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學2023年研究生導師工作會暨新任導師培訓在良鄉校區文博中心舉行。中關村校區、珠海校區、前沿技術研究院、長三角研究院、重慶創新中心、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設置了分會場。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唐繼衛,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胡海巖院士,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郭廣生,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評估監測處處長魏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論文質量監測處處長李恒金,北方工業大學副校長栗蘋,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閆寶勇,長春理工大學副校長郝群,燕山大學副校長王利民,中原工學院副校長瞿博陽,延安大學副校長譚虎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韓布新研究員,“延河聯盟”、良鄉大學城高校聯盟、長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21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同仁和部分導師代表,以及北京理工大學全體研究生導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姜瀾院士主持。
張軍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時代大先生”為題,圍繞“科教興國,矢志強國建設”“特立潮頭,傳續北理精神”“以教為先,躬耕培育英才”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授課。他首先系統講解了教育強國建設歷史使命,總結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強國發表系列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論述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使命,闡釋了北理工作為一流大學的使命擔當。
張軍表示,80余年來,北理工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持“延安根、軍工魂、領軍人”的價值觀,學校“雙一流”建設持續跨步邁進、向上向好,一系列重點難點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一系列關鍵辦學指標實現指數級躍升,樹立人才培養新標桿、攻克科技創新新高地、實現人才隊伍新匯聚、開拓對外合作新局面、形成凝心聚力新氛圍、樹立卓越發展新形象,由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張軍強調,廣大教師要以教為先,躬耕培育英才。一是要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相統一的“大先生”。二是要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是重要的思政導師,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 、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三是要與學校發展同向同行,研究生導師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學校相關部門要多措并舉為導師賦能增能,提升育人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張軍號召全體教師,傳承紅色基因,勇擔強國重任,爭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主力軍,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
唐繼衛作題為“加快構建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引領教育強國建設”的專題報告,從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出發,介紹了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績以及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
魏歡和李恒金分別作輔導報告。
胡海巖以“淺談科技倫理教育”為題作專題授課。他表示,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是風險的源頭。科技倫理教育是科技倫理治理的基礎性環節,不僅關乎生命領域、信息領域、工程領域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塑造。讓科技倫理融入我國教育體系中,方能符合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青年人才,推動科技向善,讓科技更好為人類福祉服務,進而促進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生相長,促進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進步!
下午,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王海福院士、陶然教授、周家東教授作經驗交流;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韓布新研究員作專題輔導;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鄧方教授作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