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傳承延安薪火
——記北理工“延河之星”志愿者服務總隊成立十周年
發布日期:2014-03-05 供稿:宣傳部 吳翼飛 攝影: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
編輯:新聞中心 王征 閱讀次數:
3月5日,既是學雷鋒日,也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志愿服務作為雷鋒精神在新時期的延續和傳承,是廣大青年學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更是他們展現青春風采的舞臺。
2004年3月5日,北京理工大學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一個全校性的常態化志愿服務體系正式建立,北理工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有了屬于自己的組織。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自建隊伊始,就秉承雷鋒精神,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始終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理念傳遞著那一份來自北理工的愛和希望。
因奧運而生 “三大戰役”展風采
進入新的世紀,志愿者和志愿服務這個全新的概念愈發在青年人中流行起來,在高校學子之中更是成為一種高尚的精神追求,與傳統的學雷鋒活動相比,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傳承了雷鋒精神的本質,而且適應時代特點,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內涵。北京理工大學的青年學生們也不例外的廣泛開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務活動,這也為全校規范化志愿服務體系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北京奧運開篇,歷經奧運、國慶和校慶“三大戰役”的洗禮,書寫了北京理工大學延河之星大學生志愿者總隊的精彩華章。
延河之星志愿服務總隊的誕生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著不解之緣。伴隨著申奧的成功,整個北京都進入了奧運時間,龐大籌備過程也滲透到了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特別是,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被選定作為奧運會排球項目和殘奧會盲人門球項目的正式比賽場館。
在奧運精神的感召下,以及奧運志愿者工作的推動下,為了更好的迎接奧運、服務奧運,在充分整合校內已有的各院系大學生志愿服務力量的基礎上,2004年3月5日北京理工大學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明確將“備戰奧運,服務奧運”作為頭等工作重心,在校團委的領導下,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奧運宣傳和志愿者招募工作。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際,北理工承擔了北京奧運會五棵松場館群的奧運志愿者工作以及北理工體育館的奧運會、殘奧會的志愿者工作,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城市志愿者和安保志愿者工作,并負責部分京外奧運志愿者的住宿服務等工作。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在校團委的指導下不僅積極開展“微笑北京,奧運先鋒”系列主題活動,還協助學校奧運工作領導小組,承擔了北理工各類別志愿者的報名、選拔、培訓、錄用、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務工作,做出巨大貢獻,出色表現使之成為2008年閃亮“志愿者之星”,并獲得"首都教育系統奧運先鋒學生組織"等榮譽稱號。
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的喜悅還未褪盡,國慶60周年的腳步又紛至沓來,帶著奧運的風范,延河之星的志愿者們又緊張投入到了國慶盛典的服務中,150余名北理工的志愿者們參與了國慶期間天安門廣場的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們在花車講解、安全保障、引導協助等多個崗位上帶給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提供了熱情的服務,他們用溫馨和自信的笑容傳達出祖國60周年華誕對全世界的接納與歡迎。
2010年9月,北京理工大學70周年校慶再一次給全校志愿者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當仁不讓的勇挑重擔,暑假期間完成了約三千余份志愿者報名資料的整理,并對3124名校慶志愿者進行了社交禮儀、校史校情、溝通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等方面系統性的培訓和篩選。最終,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不負重托,圓滿完成了校慶期間各個層次、不同種類的志愿服務工作,體現出專業的志愿素養和技能。
服務校園 奉獻社會
雖然幾經重大活動洗禮,但是日常性的志愿服務工作才是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的工作主體,總隊始終將“服務校園,奉獻社會”作為社團工作的出發點,將志愿服務落在實處、落在細處。
志愿服務不總是轟轟烈烈,更需要從身邊做起。延河之星志愿者們始終注重從身邊做起,服務校園,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當屬每年的迎新志愿服務活動。每到9月開學的季節,來自祖國各地的新同學們,最先感受到的就似乎來自北理工迎新志愿者們如火般的熱情,從火車站到校園中,志愿者們的服務無處不在,為新生們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近年來,立足校園開展以環保為主題的志愿服務,也成為總隊工作的新方向。不論是參與全球“熄燈一小時”行動,在校園中倡導節能理念,還是以廢棄資源回收為主題,用綠色植物兌換再生資源的創意活動,再到組織開展校園生活大賣場,幫助同學們閑置資源的有效流通,都彰顯了延河之星志愿服務總隊緊跟時代主題、深化志愿服務內涵的使命感。又如開展的“我愛我北理”系列活動,送綠植進教室,檢查教室鐘表、網口,了解教室設備問題及時反饋管理處報修,方便師生的學習生活,志愿服務“潤物細無聲”。
在服務校園的同時,志愿者總隊依然不忘奉獻社會,隊員們深入社會,在良鄉希望學校、京蓼打工子弟學校積極開展了愛心助學和支教活動;走入溫馨家園服務關愛殘疾人;走進社區關愛低保家庭;為流浪貓愛心家園提供志愿服務。在扶貧濟困、幫孤助殘、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等方面,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同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一系列活動,將延河之星的愛心灑向社會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構建樞紐平臺 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唯一的校級志愿者組織,延河之星不僅能做好具體志愿活動組織,更為重要的是認真發揮校級志愿服務體系的樞紐作用,整合資源,引領帶動,成為學校志愿服務工作中堅與核心。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并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發揮自身在志愿服務經驗和技能上的積累,將自己定位為校園志愿服務樞紐站。在校團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充分發揮自身校級組織優勢,整合校內志愿服務資源,積極面向社會提供志愿服務,也為北理工大學生志愿者們提供更為廣泛的志愿服務平臺。在奧運和國慶之后,2013年的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舉辦,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不僅在校內招募539名志愿者,并承擔了北理工志愿者參與園博會的整體組織調度工作,在長達180天的會期中,組織工作持續一年多。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在園博會期間每天都要安排值班,暑假期間,為了保障園博會服務的順利進行依然堅守崗位。漫長的服務跨度,總隊克服了選崗率不足、物資保障不到位等等諸多困難,充分體現出北理工志愿服務高水平和韌度,通過不懈努力,延河之星圓滿完成了各項組織工作,在園博會各校志愿者中北理工志愿者出勤率名列前茅,獲得了優秀“小V蜂群”的榮譽,得到了園博會組委會和豐臺團區委的一致好評。
另一方面,延河之星志愿服務總隊還在全校志愿服務工作中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通過積極開展12•5國際志愿者日活動、學雷鋒志愿周、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等活動,聯合學校其他組織和社團,為廣大同學提供志愿服務的平臺,號召越來越多的同學投身志愿服務,從身邊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做起,為需要幫助的人們送去關懷,將雷鋒精神傳承弘揚開來。在延河之星的帶動下,不僅學校志愿服務氛圍良好,還帶動一些新的學生志愿服務群體的產生,如北理語言志愿服務中心(VLSA)、微塵志愿者服務隊、三葉草志愿服務隊和綠風志愿者等,這些新興團隊,立足更為具體志愿服務項目,推動了學校志愿服務的深化和細化。
從2004年到2014,十年彈指一揮間,北理工的志愿者們也更迭十代,但不變的是那一份對雷鋒精神的傳承和對志愿者精神的詮釋。延河之星志愿者們,北理工的青年學子們,無私奉獻,構筑友愛,攜手互助,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