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先鋒人物專訪】周永康——做好一切的前提都是因為那份溫馨
發布日期:2012-12-05 閱讀次數:

記者專程乘車前往本部采訪了年度勵志先鋒周永康同學,記者剛到達時周永康同學已在門口等候多時了,在與他互相寒暄后,得知他是我校大三年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自云南省楚雄市,是彝族人,今年憑借優異的成績高尚的品德獲得了我校年度勵志先鋒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在進行正式的采訪中,周永康同學告訴我們,他出生在一個小山村,從小家境貧寒,父母是農民,沒有什么文化,家里還有一個姐姐,他從小就要跟著父母干農活,養牛,還要為家里人做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只有在偶爾閑暇之余只有小學文化的姐姐會教他一些基礎的拼音算數,每當問起他對小時候有什么最深刻的記憶時,他只是說沒有什么具體的,就是總反應起來干活之類的。
逆境崛起出人才
從小學到初中,他每天都要走十二公里的路去鎮里的學校上學,到了初三的時候,他才能住校減少了每日的跋涉,但又平添了對家的思念,有一年,他媽媽患了腎結核,當時醫生說晚送到一會兒人就沒了,雖然很慶幸,但醫藥費對他們本來就貧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也不得不負擔更多,但也更堅定了他學習改變命運的信心。剛入高中時,他僅僅是學校第400于名,但經過不懈的努力以及孜孜以求的精神,他終于以全校第十二的高考成績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而且在高中期間,他榮獲了全國數學競賽二三等獎以及物理競賽二等獎。進入大學后,他依舊秉承了自己的勤奮作風,考入了專業第6,成功轉了專業,并且又獲得了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北京市一等獎以及人民二等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學生等諸多獎項,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直視缺點自我完善
周永康同學來到北京進入大學也并非一帆風順的,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他從小就不說普通話,來到校園里才發現與同學們交流存在著障礙,但這并沒有使他逃避與人交際,反而主動加入學生會等團體與人交流,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加各類演講比賽去改變自己的發音,學習普通話,最終克服了這個難題,同樣,因為來自農村,沒有學過電腦,來了以后對電腦很無知,在同學的幫助下,他學會了百度,從此開始了瘋狂的百度生涯,office工具,c語言有什么不會的就百度,很快,他從一個電腦文盲變成了一個精通者,我想這無疑是他勤奮與直視自身缺點努力改變的回報吧。
好心人助他成長,他以好心回報他人
從小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他曾經多次有輟學的危機,但在這些時候,總有一些愛心人士資助他鼓勵他繼續學習,當問其他小時候都有誰幫助時,他說已經數不清了,就舉了幾個最令他難忘的,在他很小的時候,一個遠房二叔送了他一根筆,雖然我們看來很普通的東西,卻令他一生難忘,上了學后,一位叫做韓美華的外國友人也多次資助他并且來探望他,最為深刻的是在他高中時,有一天他回來,看見書中夾了500元,并附有一張紙條“這是我省吃儉用的一些錢,你拿去用吧,不要問我是誰,在你高考完后我會告訴你的”,但他至今不知道那位好心人是誰。來到大學,學校走了綠色通道,解決了他很多的困難,指導員王一飛老師也多次資助他關懷他又由于優異成績,學校也給他配了電腦,他不僅僅接受別人的愛,他也將愛傳播,他的舍友這樣描述道“他是一個好人,體貼善良,喜歡學習,還積極和女生聯誼”,雖然略帶幽默,但他說如果他病了,周永康一定會很主動地為他端茶倒水,買飯買水。而周永康同學也自己說“一切工作和學習的前提都是有一個溫馨的家和環境。
最后,他想對前前后后給與他關懷和幫助的人們說:感謝你們長久以來對我的幫助和關愛,我也會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主動把這種生活狀態傳播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溫馨,絕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