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鴻雁一鳴天高遠,一封素箋寄離情
——記北理工計算機學院畢業季“一封情書”活動
發布日期:2018-06-28 供稿:計算機學院團委 攝影:計算機學院團委
編輯:吳昊 審核:王征、奚英倫 閱讀次數:
“猶記得初入大學時那新奇激動的心情,求學路上往返理學樓和疏桐園的匆匆腳步;猶記得徐特立圖書館內沙沙作響的翻書聲和深夜機房里不停的鍵盤敲擊聲;猶記得校園里青澀的愛情,也難忘并肩奮戰‘世紀杯’的兄弟情誼;還有信教一晚晚的自習燈光、實驗室里永遠跑不完的數據……”。
6月25日,在北京理工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張軍校長提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這是計算機學院2014級博士生王文冠同學在畢業離校之際寫給母校的一封“情書”。
一紙書信,勝過千言萬語!這封感人至深的“情書”來自于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和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鴻雁一鳴天高遠,一封素箋寄離情”畢業季主題活動。它成為畢業季的“陽光信使”,將一封封溫情感人的書信傳遞給師生、傳遞給母校。
活動共收到師生致、回信205封。這些書信或是溫情動人、或是調皮可愛,又或是浪漫唯美,每一封都包含了濃濃的師生情、愛校情,下面就讓我們跟著“陽光信使”,來細細品味這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書信。
八行書敘母校情---畢業生寫給北理工的一封情書
正如張軍校長在畢業典禮講到的:“這些年,母校記載著你們的酸甜苦辣,也見證著你們破繭成蝶!讓我們共同為你們珍貴的、可愛的、難忘的,更是奮進的、成長的年華喝彩、點贊!”一直以來,母校默默的見證我們的成長、支持著我們成才!念去去經年,已是往昔。思來日可期,更待良辰時。本次活動號召全校學生將自己對母校的情誼化作文字,給自己最愛的北京理工大學寫下一封動人的“情書”。
本次畢業典禮“一封信”的主人公王文冠博士,曾獲得“第四屆百度獎學金”(20萬);連續三年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連續兩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最高榮譽——徐特立獎學金、連續兩年獲得工信創新一等獎學金;讀博期間,在國際著名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篇。而這些傲人成果都離不開北理工“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的育人與教導。
“在國外的日子里,我看到人工智能正以革命化的姿態席卷全球,成為了當前世界科技強國爭奪的新的科技制高點,可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差距讓我寢食難安,猶記得張軍校長來學院調研時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到谷歌研究院、到微軟研究院,到常青藤大學去……成為領軍領導人才,報效祖國’。如今,谷歌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多所常青藤高校都向我發出了邀請,但無論我身處何方,我都不會忘卻科研報國的使命,‘時代擔當’是我離開前,您給我上的最后一堂、也是讓我為之終身奮斗的一堂課!
成長在“紅色工程師的搖籃”下,氤氳在紅色基因中,我們每一個北理工學子都被刻上了 “延安根、軍工魂”的濃濃烙印。母校教導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是學生們未來人生中難以磨滅的信仰。北京理工大學,浩浩乎其志矣,郁郁乎其學子哉!
尺素一方敬恩師---學生寫給老師的一封感恩信
“北京8分鐘”不僅僅是我們的八分鐘,更是所有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努力的八分鐘。《歌唱祖國》響起的那一刻,腦海中浮現的是大家一起奮斗的日日夜夜,是老師們教導我們的點點滴滴。感謝丁剛毅老師對我們的耐心指導,感謝實驗室所有老師的辛苦付出,我為我們的實驗室驕傲,為我們強大的祖國而驕傲!”這是計算機學院數字媒體與仿真研究所全體畢業生寫給實驗室全體老師的感恩之信。
輕盈數行字,濃抹一生人。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在北理工的日子里,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各個崗位老師們的辛勤付出,無論是春風化雨般的溫柔相待,還是人文細致的嚴肅管理,亦或是輕言細語的悉心鼓勵,一切都幻化為一汪春水,在學生的靈魂深處蕩起波瀾。本次活動收到來自全校學生自發寫給老師們的信件70余封,學生們在信中回憶起點滴過往,寫下對老師的敬愛之心、感恩之心。
活動中有這樣一封特殊的信,計算機學院2014級的本科生喬婷婷同學在大一剛入校時,在網上找兼職的時候遇到了網絡詐騙,被騙走了1000塊錢,相當于她一個月的生活費,這對于家庭貧困且剛剛離開家進入大學的喬婷婷同學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學校資助中心的老師知道消息后,不僅第一時間為她申請了困難補助,還耐心的指點學生如何尋找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信息。一次小小的善舉,成為了學生時代一個溫暖美好的回憶。四年后在臨近畢業之時,婷婷同學用筆寫下了最真摯的感謝。“我感激北理工設立的學生資助處這個機構,感激這里所有的老師們為我們這些遇到困難的學生勞心勞力。當時我去領取資助的時候,老師對我提出的唯一的要求是多做一些志愿活動。今天,作為一名馬上要畢業的學生,我在這里鄭重承諾,以后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像你們幫助我一樣。”
札翰往還情誼長---老師寫給學生的一封溫馨回信
畢業季來臨之際,在收到學生們包含深情的感恩之信時,老師們心中也會感慨萬千,不僅包含著對學生濃濃的不舍之情,更包含了對學生們美好未來的由衷希冀。活動主辦方將學生的每一封來信用精美信封包裝,并扮演起了“陽光信使”,親手將沉甸甸的書信送到每一位老師手里,傳遞這濃濃的師生情誼。
老師們在收到學生們來信之后,是意外與驚喜的。“來信收到后,我有點吃驚,也很開心,這是我在北理任教10余年來,第一次收到畢業生在畢業之際寫給我的感恩之信。”近現代史任課老師楊才林在給計算機學院2014級李瑜同學回信中這樣寫到。
收到學生們的來信后,在感動之余也再一次喚起老師們為人師的初心和信仰。“作為你們的老師,我感到很榮幸。每當人們把贊許的目光投向你們,我都無比欣慰。每當別人夸獎你們的時候,我雖然嘴上說著客氣而謙遜的話,心里那種得意和自豪就甭提了。現在,你們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序幕,后面的精彩華章需要你們繼續奮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希望你們把自已的理想融入民族大業,你們將擁有無窮的力量和機遇。” 計算機學院數字媒體與仿真研究所全體老師在回信中這樣寫道。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北理工辛勤耕耘的老師們為國家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在這畢業季來臨之際,讓我們代表全體畢業生,對北理工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職工說一句“謝謝您,老師!”
滴水之恩永相報---校友寫給母校的一封信
本次活動由北京理工大學校友企業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2013屆畢業生校友史曉剛獨家冠名贊助。談到為何支持贊助本次活動,史曉剛校友在回信中是這樣寫道。
“我和我所在的北京梟龍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贊助此次活動,出發點就是感恩。作為一名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在母校身上汲取了豐富的養分,是北理工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誨和校內濃厚的學習創新氛圍,激發了我“科技創新”的夢想。在我創立梟龍科技后,母校給予我很大的幫助,為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人脈支持,這為梟龍科技的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贊助次本活動,是想為母校的人才培養盡綿薄之力,同時也想通過這次的活動,和學弟學妹們一起,執筆直抒胸臆,把心中對母校、對恩師最真摯的感激表達出來。”
一封封包含深情的書信,動情的傳遞濃濃的師生情誼、傳承北理工不滅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祝愿2018屆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也祝福我們的偉大的母校越來越好!
附:
《致北理工的一封情書》
親愛的北京理工大學,親愛的母校:
您好!
作為您2009級本科生、2013級碩士生、2014級博士生中的一員,在這個炎熱的6月,我就要離開您了。
在母校多年求學生涯即將結束之際,分外不舍。素箋易鋪,墨筆難落。9年來美好的時光、萬語千言的離愁別緒,都涌向心頭。猶記得初入大學時那新奇激動的心情,求學路上往返理學樓和疏桐園的匆匆腳步;猶記得徐特立圖書館內沙沙作響的翻書聲和深夜機房里不停的鍵盤敲擊聲;猶記得校園里青澀的愛情,也難忘并肩奮戰“世紀杯”的兄弟情誼;還有信教一晚晚的自習燈光、實驗室里永遠跑不完的數據……
親愛的母校,您承載了我一些肆意揮灑青春的日子,也陪伴我度過了一段痛苦難耐的日子,最后您教會我不要虛度時光,您讓那些努力奮斗的日子,成為我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也成就了今天這個讓您驕傲和自豪的我。我相信在我未來的人生中,每當我回想起這些過往,回想起您給我上的每一堂“人生課程”,都將給我帶來無窮的力量。
還記得,2009年清秋,我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來到您的身邊。走入良鄉校區,映入眼簾的是那塊“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石。我還記得新生歡迎辭中講到“歡迎來到北理工,但你們的努力才剛剛開始,……國家富強、民族興旺是你們努力的目標”。“胸懷壯志”是您給我上的第一堂課。
2013年,我來到中觀村校區,開始碩博連讀,晨光熹微里,我路過中教樓下熟悉的“德以明理,學以精工”,走進實驗室;夜幕深邃,我關上實驗室的燈,讓星輝灑在“德以明理,學以精工”上。就這樣我走過許多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與科研為伴,與創新為友,遇到了許多早起晚歸的師兄師弟,見到了許多在辦公室專注工作的老師,也親身領略了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等學術大家嚴謹求真的學術精神。這許多許多,讓我逐漸觸摸到北理工的精神,引領我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明德精工”是您給我上的第二堂課。
2016年,我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派留學,剛開始在國外的時光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背井離鄉與科研上沉重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整晚的失眠使我意志消沉,但導師不斷鼓勵我堅持下來,我內心深處的聲音也一直告訴我“你是北理人”。我想我的堅持得到了回報,我在2016年百度獎學金的最終答辯環節中,獲得了評委老師的高度認可,獲得了全球僅10人獲得的“第四屆百度獎學金”,獎金每人20萬元。“創新包容”是您給我上的第三堂課。
在國外的日子里,我觸摸到了人工智能發展浪潮的最前沿,我看到人工智能正以革命化的姿態席卷全球,成為了當前世界科技強國爭奪的新的科技制高點,我國也實施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有同行說:“生逢其時,不亦快哉。”可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差距讓我寢食難安,猶記得張軍校長來學院調研時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到谷歌研究院、到微軟研究院,到常青藤大學去……成為領軍領導人才,報效祖國”。如今,谷歌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多所常青藤高校都向我發出了邀請,但無論我身處何方,我都不會忘卻科研報國的使命,正如導師的告誡,“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時代擔當”是我離開前,您給我上的最后一堂、也是讓我為之終身奮斗的一堂課!
親愛的母校,九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我好像剛走到您的身邊卻就要離開,請允許我再回頭看一眼校名石背后的文字,“……展未來:德以明理,學以精工;激情進取,科學發展;創亞洲名府,躋世界圣殿……”。
明德者經世,精工者興國。北京理工大學,浩浩乎其志矣,郁郁乎其學子哉!
您永遠的學子:王文冠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