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讓“薪火的足跡”從心中走來
——北理工自動化學院舉辦“Party-party”薪火的足跡短劇大賽
發布日期:2018-06-04 供稿:自動化學院 攝影:AUTOP工作室
編輯:賀小琴 審核:張宏亮 閱讀次數:
“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6月2日晚,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第二屆“薪火的足跡”短劇大賽決賽的現場,在7號樓報告廳的舞臺上,一群滿富朝氣的青年人組成了十支參賽隊伍,聲情并茂地演繹了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片段,用心去感受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用行動去踐行時代新人。
高宇晨同學磁性的聲音引得在場師生熱淚盈眶,他演繹的是《可愛的中國》中的方志敏,為了做好表演,他特意蓄了一個月的胡子,“當我們吟誦方志敏的不朽詩篇,沒有人會不為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和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而肅然起敬,他身上有著我們青年一代更加需要學習和踐行的高貴品質與崇高精神。”通過一個多月對角色的學習、研究和揣摩,高宇晨這樣說到。
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校在全體學生中開展“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自動化學院按照學校的部署,組織開展學院特色品牌活動——Party-party短劇大賽,通過黨支部、團支部和班級的互動聯動,創新學習方式、豐富學習載體,開展了“一支部一活動”,將樹一面旗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一條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叫一個名字-時代新人的“三個一”貫穿教育始終。
五月初,學院按照黨、團支部組隊,通過舞臺劇、話劇、影視配音、演講等多種形式,對活動進行了安排布置,并鼓勵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黨支部理論導師、學院領導積極參與,與學生一起講述榜樣故事、傳承奮斗精神。通過前期的初賽,共有十支隊伍走進決賽。
十支決賽隊伍,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對時代榜樣的敬意,用不同的語言傳達出對奮斗精神的追求。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帶大家走進了一幅幅深刻的歷史畫卷,進行一次次的精神洗禮。《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畫卷是宏大的、磅礴的,情到深處,仿佛自己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為堅韌不拔的中華兒女加油鼓勁;《廖俊波》《偉大與渺小》的畫卷是形象的、難忘的,正是有這樣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才有了中國的日新月異;《黨的贊歌》的畫卷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讓人深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定早日實現。
“看著臺上的同學們認真的演繹,有力的吶喊,甚至是悄悄落下的淚滴,雖然只是為了講好一個小故事,但是卻用小小的舞臺精彩演繹了這么多的時代榜樣,更深深的觸動我們每位觀眾的心靈,我們深深的感覺到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用心去傳承,我們青年一輩承擔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要更加努力地爭做符合時代的新人。”自動化學院學生朱集在觀看了短劇大賽后這樣說。
節目的最后,師生代表共同朗誦了《一顆種子的答案》,講述鐘揚教授的故事,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者共產黨人的誓言,堅守著“四有”好教師的道德高地。“共產黨員,就要敢于成為先鋒者,也要甘于成為奉獻者”,鏗鏘的話語讓精神傳承,真實的故事讓豐碑永駐,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是做‘時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礎,自動化學院采取多種形式,將學習與交流、道理與故事、天邊與身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新時代‘燃薪火’‘走長征’”,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宏亮這樣說,“我們通過學習、討論、選樹、實踐、深化五個環節,引導青年學生做‘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