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機械學院第十一屆(2016年)春季田徑運動會順利舉行
發布日期:2016-04-15 供稿:機械與車輛學院 攝影:機械與車輛學院
編輯:機車學院 詹依寧 閱讀次數:
為了貫徹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切實開展我院的群眾體育活動,不斷提升我院體育競技水平,進而促進同學之間的團結和合作精神,并為我校田徑運動會選拔人才, 2016年4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第十一屆春季田徑運動會在我校中關村校區體育場隆重舉行。學院領導、教代會和工會代表、各系(部,中心)主任、書記及教職工、兩校區各年級學生參加了開幕式。

伴隨著激昂嘹亮的運動員進行曲,機械與車輛學院第十一屆春季田徑運動會拉開帷幕。國旗、院旗隊列首先入場,他們著裝統一、步伐整齊地走過主席臺,緊接著入場的是13級裝甲車輛工程組成的彩旗方陣,朝氣蓬勃的面龐和迎風飄揚的彩旗為接下來的方陣展示奏響序章,緊隨其后的是學院教職工方陣,平日里嚴肅認真的老師們以整齊的步伐、親和熱情的面貌出場,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喝彩。由學院研究生及導師、兩校區本科生組成的27個學生方陣依次從主席臺前走過,他們整齊一致的步伐、奮發向上的口號、豐富多彩的隊形變換展現了我院學生朝氣向上、青春活躍的風采。值得一提的是,各研究所的研究生導師們及本科生班主任都以方陣前導員的身份參與到了入場式的環節中,他們熱情的參與為運動帶來了一抹別樣的風采。
學院院長姜瀾教授為開幕式致辭,對參加運動會師生們表達了親切的慰問,對組織本次運動會的志愿者裁判等工作人員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對從良鄉校區趕來參與比賽的2014級、2015級本科生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致辭中,姜院長總結了學院2015年取得的各項成績,對學院2016年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提出了希望。同時姜院長通過講述在哈佛大學幸福公開課中的心得體會,向師生傳達并強調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呼吁各位老師在今年開展各項規劃制定等重要工作之余繼續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集體活動,從中感受體育的魅力、集體的文化和力量,繼續營造良好的學院文化和氛圍,呼吁同學們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保持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堅持大學生應有的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員代表和裁判代表宣誓后,本屆運動會比賽環節正式開始。

本屆運動會分為田賽、徑賽、趣味賽三大類,項目豐富、規則嚴謹,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全面的運動交流、展示自我的平臺。各運動員在比賽中都展現出了最好競技狀態,在比賽場上奮勇爭先,詮釋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學生的趣味比賽運動會在南籃球場舉行,比賽項目包括跳繩、踢毽、平板支撐、集體跳繩、六人七足、拔河和集體投籃。同學們參加踴躍,積極熱情,充分展示了我院學生全面發展的優良素質,也體現了各集體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北籃球場上,也不時傳來加油聲,平日課堂上兢兢業業的老師們此刻盡情地揮灑比賽的熱情,拔河、投籃、集體跳繩樣樣精通,學院工會還為老師們準備了滾鐵環、跳跳圈等傳統趣味項目,同學們在場邊高呼喝彩,展現了學院老師和同學們親密無間的師生情誼。

4月10日下午14:30,機械與車輛學院第十一屆春季田徑運動會比賽項目全部完成。閉幕式上,學院領導為八個精神文明獎集體、十二個方陣獎項獲獎集體、女子總分前三名、男子總分前三名、團體總分前六名的班級和研究所頒獎,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勝利的喜悅。至此,機械與車輛學院第十一屆春季田徑運動會圓滿結束。

作為全民健身、校園文體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學院運動會為兩校區全院師生走出實驗室、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積極鍛煉身體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對激發全院師生的健身熱情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響應學校“三走”的號召,加強學院兩校區文體系列活動的體系化建設,學院將在未來的兩個月內在兩個校區繼續開展種類多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體育運動,并結合我心中最美教師評選、“青春飛揚季”文藝匯演、畢業季系列活動、一年級工程等院校兩級重點工作,打造具有機械學院特色的文體系列活動,歡迎全院師生積極參與。

附:
方陣表演最具風采獎:
2014級學生代表方陣(本科生)、13級機械工程方陣(本科生)、13級工業工程方陣(本科生)
方陣表演最具人氣獎:
基礎部方陣、12級工業工程方陣(本科生)、13級車輛工程方陣(本科生)、12級車輛工程方陣(本科生)
方陣表演最具潛力獎:
汽車、振動與噪音控制研究所聯合方陣(研究生)、工業工程研究所方陣(研究生)、微小型制造研究所方陣(研究生)、先進加工研究所方陣(研究生)、數字化研究所方陣(研究生)
精神文明獎:
13級裝甲車輛工程(本科生)、13級機械工程(本科生)、13級車輛工程(本科生)、微小型制造研究所(研究生)、工業工程研究所(研究生)、發動機研究所(研究生)
精神文明特別獎:
2014級學生代表方陣(本科生)、2015級學生代表方陣(本科生)
團體總分第一名:動力系統研究所(研究生)
團體總分第二名:13級車輛工程二班(本科生)
團體總分第三名:特種車輛研究所(研究生)
團體總分第四名:微小型制造研究所(研究生)
團體總分第五名:14級工業工程二班(本科生)
團體總分第六名:14級裝甲車輛一班(本科生)
男子總分第一名:14級裝甲車輛一班(本科生)
男子總分第二名:14級工業工程二班(本科生)
男子總分第三名:機電科學基礎部(研究生)
女子總分第一名:電動車研究所(研究生)
女子總分第二名:13級車輛工程二班(本科生)
女子總分第三名:14級車輛工程二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