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恒遠?勵志先鋒”實踐團赴甘肅走訪調研
發布日期:2015-09-06 供稿:“恒遠?勵志先鋒”實踐團 攝影:“恒遠?勵志先鋒”實踐團
編輯:學生處 榮睿 閱讀次數:
出發前,“恒遠·勵志先鋒”實踐團成員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多次討論與交流,確定走訪地點,聯系走訪對象,明確各人分工,并制訂出了詳實的實踐安排,為后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團于7月10日上午在北京站搭乘火車,于次日下午到達甘肅省蘭州市,進而轉車前往白銀市會寧縣。
走訪會寧

7月12日清晨,隊員們從革命老區會寧縣城驅車前往新塬鄉,一路上,車沿著山路蜿蜒盤旋,顛簸起伏。路邊貧瘠的山坡以及人煙稀少的小村莊讓隊員們率先感受到西北農村干枯少雨貧窮落后的特點。到達新塬鄉后,同學們在當地實踐隊員的帶領下先后走訪了姚宏偉、羅飛兩位同學及家長。初到同學家中,隊員們就被家長們的熱情所打動,紛紛拿出自家的油餅西瓜招待。隊員在與家長的交談中了解到兩位同學的家中都是三個孩子,兩位男同學都不得不分擔父母肩上的重擔,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在校勤工儉學或利用假期做兼職來解決學費生活費甚至補貼家用。
第一天的走訪結束,隊員們深切感受到自己身邊的同學生活原來如此不易,也被兩位同學所表現出來的勤奮堅強所打動,來回七小時山路的艱辛未能消減隊員們的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完成接下來走訪任務的決心。
經過一夜的休整,隊員們早上八點便前往黨峴鄉與李濤同學會面。來到李濤同學家中,隊員們并未見到李濤父親的身影,經過與他母親的交流才得知,父親一直在縣城打零工,為節省來回的路費只在農忙的時候回家,平時四五十畝的地全靠李濤母親一人打理,李濤暑假回家主要是幫母親打理農活。
在結束了對李濤家的走訪之后,實踐團直接趕往新添鄉竇淑琴同學家。隊員們到達時,竇淑琴同學的哥哥早已等候在村口。踏進竇淑琴同學的家門,映入眼簾的便是兄妹三人的錄取通知書,據了解,竇淑琴同學兄妹三人都是大學生,哥哥今年剛從青島科技大學畢業馬上參加工作,弟弟在華南理工大學讀大一,她自己則是我校大二在讀學生。兄妹三人一年的學費接近三萬,雖然三人都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三人的生活費問題依然沒法解決,但竇淑琴同學利用周末開展家教等兼職不僅賺取了自己的生活費而且還有富余的用于補貼家用減輕父母的負擔。竇淑琴同學的樂觀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隊員,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以自己的能力來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從竇淑琴同學家中一出來,實踐團前往會師鎮王康柏同學家。在交談中,隊員們了解到他家亦是三姐弟,兩位姐姐都已出嫁,家中就剩他和母親兩人,家中生活全靠母親一人種地加上偶爾打零工維持。為減輕母親重擔,王康柏同學也申請了助學貸款和助學金,隊員們向他詳細介紹了學校勤工助學工作,提醒他多關注每學期初各部門及學院招學生助理的通知,多利用課余時間賺取生活費。時間在交談中不知不覺的流逝,轉眼已天黑,第二天的訪談也隨之結束。
在會寧縣兩天的走訪調研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同學們感觸很深,收獲頗多。在每一家,實踐團都獲得了熱烈的歡迎和熱情的招待。這里人們的熱情和樂觀給各位實踐團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隊員們深入到每一戶同學家中,了解西北地區最真實的農村生活狀況,獲得學生最真實的一手資料。
走訪靜寧

7月14日,實踐團同學們由白銀市會寧縣轉車前往走訪的第二站平涼市靜寧縣。因為此地走訪對象相距較遠,故實踐團分為兩個分隊同時行動,其中第一分隊到八里鎮景亞強家走訪,第二分隊則到靈芝鄉劉鵬飛家走訪。因為兩名同學均不在家,故兩支分隊均著重于對這兩位同學父母的慰問走訪和深入訪談,以便了解他們家庭的困難之處和對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看法和建議。景亞強家住在縣城附近,全家收入全靠在鄉政府工作的父親一人,家中還有兩位年過八十的爺爺奶奶。景亞強在學校勤儉刻苦,希望能讓父母少操心,減輕家里的負擔。而劉鵬飛家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父母也因為不識字等原因未能申請到低保,加上劉鵬飛哥哥正在蘭州上大學,家庭負擔重。劉鵬飛懂事有孝心,在學校找了一份兼職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在還有在走訪結束返回住處的路上,實踐團兩個分隊均遭遇大雨,然而即便是大雨也澆滅不了實踐團同學們的熱情,反而進一步激發同學們的動力,對接下來的走訪更是胸有成竹。
最后一天,隊員們先后對靜寧縣城內馬鳴、王帥兩位同學的父母進行了走訪。隊員們首先去到了馬鳴家,馬鳴同學因在學校實習未能回家,其父母接待了實踐團的隊員們。交談中得知馬鳴的父親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因此與同學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對靜寧縣的教育現狀及經濟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也對我校的資助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馬鳴父親飽含激情悉心回答,實踐團隊員則仔細傾聽并認真記錄。接下來,隊員們走訪了王帥家,與其說是家,其實就是王帥父親工作的單位安排的30平米不到的臨時職工宿舍。王帥父母身體不好,全家生活就靠父親每月微薄的幾百元工資,一家三口吃飯睡覺也全擠在這間小屋子里。為減輕家里的負擔,王帥幾乎未向父母要過生活費,在學校的生活全靠自己做兼職掙來的錢,實踐團的隊員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希望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身邊家庭情況像他們一樣的同學。
四天來,實踐團共接觸了9個家庭,他們用他們的風俗表達他們的熱情,我們用我們的方式傳達我們的正能量。四天來,實踐團成員長途跋涉,固然辛苦,卻受極大觸動,見識到了甘肅地區人們對教育的重視,體會到了當地人們生活的不易,對從這里走出的大學生從心底表示欽佩。

走訪接束后,同學們對前四天走訪收獲的800余張照片、14份錄音資料、13份訪談記錄以及8份實踐感想進行集中整理和整合,為此次社會實踐以及學校學生工作留下寶貴原始資料。
走訪調研工作很快到了尾聲,整個甘肅之行也畫上了句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周的調研雖然短暫卻很豐富,實踐團同學們獲益匪淺。通過對我校甘肅籍同學家庭的實地走訪,實踐團對我校甘肅籍同學的基本情況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對當地經濟及教育情況有了深入的認識,對我校學生工作的更好開展充滿了信心,并為我校學生工作的更好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