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13.5小時“云直播”精彩呈現80周年校慶日
——北理工80周年校慶日直播工作紀實
發布日期:2020-09-23 供稿:黨委宣傳部 趙安琪 姜曼 王征 攝影:黨委宣傳部
編輯:趙安琪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13.5小時“云直播”,32個節目制作,25家校內協作單位,4地拍攝,9個技術保障團隊,150余保障人員,1000份互動禮品,220萬人觀看……
9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學迎來了80華誕,然而因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校慶無法組織校友大規模返校,為滿足廣大師生校友關心關注校慶的熱切期盼,學校創新地采用了線下活動與線上“云校慶”相結合的方式,以期讓每一位北理工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在“云端”感受校慶的熱烈氣氛,了解學校發展辦學成就,共慶華誕,共祝輝煌。這其中,一場13.5個小時的“云直播”成為“重頭戲”,而大量節目策劃制作、多場次多地點多機位拍攝和遠程直播技術方案設計等等,更讓這場“重頭戲”成為一場“攻堅戰”。
“超長直播,32個節目,精心制作,精準銜接!”
“如何通過視頻讓關注校慶的師生校友們有所收獲?如何透過屏幕展示出最美、最好、最親切的北理工?……”面對一場“超長”的“云直播”,一個個問題成為工作團隊反復思量的焦點。
按照學校部署,本次80周年校慶日直播,要從早8點持續到晚上9點半,實現13.5個小時的不間斷播放,這在學校宣傳工作歷史上尚屬首次,難度可謂不小。
“要言之有物,要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面對如此漫長的播出時間,直播工作首先確立了質量第一的理念,唯有高質量的節目才是校慶日直播成功的基礎與保障。以質量為前提,7月中旬,學校迅速組織專業力量,全面啟動直播各項籌備工作,并協調全校多家單位,緊鑼密鼓地開展了為期近兩個月的采訪拍攝工作。
“尋寶校史館”“老坦克漫游記”“實驗室故事”“我最愛的北理味道”……為使直播內容能夠全面展示學校80年的光輝歷程,展現學校新時代一流形象,直播工作團隊精心設計了序曲、同慶、尋根、祝福、使命、一流、歡聚、夢想8大直播板塊,制作節目32個,從回顧辦學歷史到展示一流發展成績,與25個單位協調,召開20余場工作會,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了節目制作任務,為全體北理工人完美呈現“云直播”奠定了堅實的內容基礎。
“版塊之間如何過渡?大型活動結束時間不可控如何處理?”直播并不是一個個節目的簡單羅列,如何使所有節目和大型活動直播之間精準銜接,讓“云直播”渾然一體,這成為直播工作團隊關注的焦點。
本次校慶日直播中,直播團隊特邀校友主持人出鏡,選擇學校室內外代表性場景,設計制作了7個主持人環節,在巧妙銜接不同直播版塊的同時,還展示了學校的精神文化、辦學實力等一流風采。除此之外,直播團隊還精準設計節目時長,將幾十個節目精確排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校慶日大型活動需要進行現場直播,結束時間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對已經制作好的播出節目將帶來極大影響,直播團隊在精細做好播出預案的同時,也巧妙的設計了緩沖節目和備用方案。在實際直播過程中,直播團隊全程駐守演播車,密切關注每一個節目的播出進展,并與前方拍攝團隊保持密切溝通,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保障直播萬無一失、觀感順暢。可以說,在校慶日13.5個小時直播的每一秒背后,都有整個團隊的全神貫注。
多地拍攝、遠程直播,校內外協同全力保障
“網絡設置完畢,速度正常”“圖傳音畫正常”“直播推流正常”“所有機位進入直播狀態”……從9月17日到19日,校慶日直播工作群里的技術保障信息始終沒有間斷。
本次校慶日直播除了播出一批精心制作的節目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對“紅色育人路”論壇、校慶紀念大會、大學校長論壇和校慶晚會實現實時拍攝直播。但是,由于各項活動舉辦地點分布于中心教學樓、東操場、友誼賓館、良鄉北湖四地,范圍涉及校內外和兩校區,這給拍攝和直播工作提出了極高的技術要求,挑戰著實不小。
經過精心統籌,直播團隊認真設計了拍攝和直播方案,組織協調校內外9家單位,形成了150人的技術保障團隊,組織專業化演播車入校,在東操場設立校慶日直播總站,并通過網絡利用圖傳設備將各拍攝地點的圖像和聲音信號傳輸回演播車,通過演播車間制作節目和直播內容推流上網進行播放。為了保障傳輸順利,直播方案還設計有多重保障,不僅圖傳設備設置了有線和無線雙重傳輸模式,還在活動現場設置了直播備份設備,以備在傳輸出現問題時,直接轉為現場推流上網,確保直播順利。
為了確保直播工作順利,直播團隊提前數日即開展技術測試工作,提前發現并排除問題,在現場進行線路論證、搭建和測試,以及各環節演練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慶日直播過程中,校園網全程實現兩校區和校內外信號的高速穩定傳輸,并為網絡直播提供了光纖和千兆交換機保障。
在校內外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校慶日13.5個小時直播實現了順暢播出,大型活動拍攝直播效果良好,圓滿實現既定工作目標。
矩陣發布,創新互動,220萬人次關注
“官網、官博、官抖、官方B站、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光明網……”作為一場網絡大直播,學校精心選擇了14個關注度高、傳播力度強、運行穩定的播放平臺,既有學校自己運維的新媒體平臺,也有中央主流媒體平臺。
雖然,觀看直播只需輕松點擊手機屏幕,但是每一個直播平臺順暢展現的背后,工作卻并不輕松。直播團隊不僅需要在直播前逐一聯系平臺進行確認,還要按照平臺直播要求準備好相應的直播“物料”,并提前進行直播技術測試與對接。除此之外,直播團隊還組織了40余名直播志愿者,對直播全程進行監測和維護。
“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特立潮頭、開創未來……”在9月19日的校慶日直播中,這樣“口令”不時刷屏。在本次校慶日直播中,為了為進一步提升觀看效果,擴大影響,直播團隊創新策劃開展了直播互動送獎品的活動。
在全天直播中,分8個時段分別發布領獎口令,收看直播的師生校友,只要關注到新發布的口令,并第一時間在官方微信后臺,準確回復口令,就有機會獲得一份校慶文化產品。為此,直播團隊不僅圍繞校慶和學校精神文化體系設計了系列口令,還立足校慶文化叢書等優秀文化成果,準備了1000份獎品,回饋師生校友。最終,這一創意不僅提升了直播收看效果,還有效引導了廣大師生校友感恩母校、祝福母校。
經過初步統計,9月19日,通過14個網絡平臺,共有220余萬人次在線觀看了校慶日直播,在官微后臺參與活動的留言達到2萬余條。“云直播”得到了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
本次“云直播”的圓滿成功,在提升校慶影響力的同時,也開啟了學校宣傳工作的新局面和新模式。未來,校園直播工作模式也將為學校辦學發展提供更多有力保障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