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四位教師獲2022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發布日期:2022-09-20 供稿:教務部 攝影:教務部
編輯:光昊 審核:薛正輝 閱讀次數:近日,第十八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公布。北理工機電學院張建國教授、機械與車輛學院付鐵教授獲第十八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武楠教授、宇航學院趙穎濤副教授獲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織開展評選表彰,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發揮教學名師獎及青年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完善體現教學崗位特點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和增強各級各類教師參與教學、投身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教師個人及團隊人才培養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北理工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教師成長與發展,推動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充足保障!
附教師簡介:
機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首批兵器類專業虛擬教研室帶頭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聯盟兵器類專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獲評北京高校優秀專業課(公共課)主講教師,北京理工大學“三全育人”標兵、教學名師。兼任中國兵工學會火工煙火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高壓化學專委會委員,《CEJEM》《DT》《EMF》等期刊編委。
從教22年來,先后主講《有機材料化學基礎》等8門課程。主講的本科生課程獲批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重點),編寫的教材入選工信部規劃教材。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兵器類教指委重大委托等教改項目10余項。指導博士生獲中國兵工學會優秀博士論文4篇、優秀碩士論文1篇。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共3項。
主持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3部,授權發明專利45項,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三等獎各2項。
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工程訓練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理事、教育部工程創客教育虛擬教研室副主任、創客教育基地聯盟副理事長及華北地區金工研究會副理事長等。獲評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北京高校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及北京理工大學教學名師、“三育人”先進個人等。
主講2門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核心課和多門素質教育選修課。從教19年來,積極開展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曾獲教育教學成果獎16項(國家級1項、省部級4項、教指委級1項)。主持教學改革項目16項(省部級3項、教指委級4項),發表教育教學相關論文32篇,出版教材13部(主編5部)。
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
主講本科生課程《數字通信原理》和研究生課程《高等數字通信(全英文)》,獲批北京市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教改論文4篇,獲批工信部“十四五”規劃教材1部,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從事空天通信網絡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和譯著5部,獲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宇航學院副教授,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職秘書,教育部工程力學專業/課程虛擬教研室和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主要成員。
主講、建設四門本科生課程、兩門研究生課程,相關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校級研究生精品課、校級精品網絡共享課、校級思政示范課等多項獎勵。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個人排名一)、二等獎各一項。參與國家級教研教改項目兩項,北京市重大教改項目一項,主持校級教改項目六項。從教18年來,始終堅持站在教學第一線,積極推動力學專業教學改革,堅持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興趣引導,注重科教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從事固體力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基礎加強計劃、航空基金等多個項目,發表論文20余篇,合著英文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