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杜娟:我享受為學生“上好課”
發布日期:2021-10-26 供稿:《現代教育報》、黨委宣傳部 哈楠 攝影:聶軍銳、部分來源于本人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專題報道,全面展現學校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取得的成績,生動講好北理工人的奮斗故事,廣泛凝聚學校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期推出教師杜娟的報道,讓我們一起聆聽她“課比天大”的故事。
一堂課的好壞關鍵在于授課者要理解聽課者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在于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透徹地講解好每個知識點;在于帶領學生去揣摩構建這些知識的前輩的思路;在于從宏觀和微觀來回切換,讓學生理解整個學科的架構;也在于用常識去理解知識,用知識來提高對常識的認知。
——北理工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 杜娟
上好課,沒有捷徑可走
2005年7月,曾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就職,其后獲得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的杜娟,選擇了回到本科就讀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學任教。盡管有著在知名高科技企業工作的亮眼履歷,但深造歸來的她還是選擇了當一名高校教師。杜娟說,教書育人是她的追求。
剛工作時,“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一直是縈繞在杜娟心頭的大問題。為了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入職后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聽老教師的課,并認真準備教學內容。
登臺首講是《通信電路與系統》,在準備這門課的初期,杜娟糾結了很長時間。是借鑒大多數老師的教學經驗,按照課程的目錄和章節順序,按部就班地授課?還是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入手,將枯燥的專業知識重新拆解和整理,層層展開地進行?前一種方式最簡單,但大段的文字易讓學生疲憊走神。后一種方式雖工作量巨大,卻能方便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新知。一番思量后,她選擇了后者,主動迎接新挑戰。
一年下來,杜娟相當于重新學習了這門課程的前期課程《模擬電路》。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對電路的理解程度,探索學生能夠理解的思路進行講解,使用更便于他們理解的表述方式……重新解構專業知識和創建活躍的課堂氛圍,過程是艱辛的,但在她看來卻是值得的。
從學校到家騎自行車大概需要30分鐘,上下班路上的這段時間,杜娟常常用來思考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每次思考一個知識點,從知識重組到優化輸出,所有相關內容都會在腦海里反復調整和連接,直至演變成最終的教學思路。偶有想不通的,到了家還會繼續想。每個想通了的思路設計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她一直都保持著利用碎片時間思考課堂教學的習慣。
慢慢地,杜娟在課堂上越來越從容,并且還成為自己所教的首批本科生們印象最深的教師之一。杜娟說,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這種幸福感來源于備課時能堅持內心出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講好每一堂課為目標,敢于直面困難和挑戰自我的勇氣。”
上好課,要做到心中有數
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杜娟看來,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此她一直強調培養學生學習力的重要性。“書本必須用演繹的方式去寫,人的認知過程需要用歸納的方法來進行。老師就是要在書本知識與學生的認知之間建立有效的連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能讓他們通過學習獲得新的認知。”
每一堂課,杜娟最關心三個隱性數字:教學設計要有3個左右亮點,至少有50%的講授是有趣的,要保證學生90%的“抬頭率”。
杜娟笑稱自己就是學生的“書童”。在杜娟看來,上好一堂課除了要“感同身受”,了解學生既有的知識結構,能夠循序漸進地把新知識的內在邏輯講清楚之外,還要善于設懸念,善于為學生“挖坑”,善于調動課堂氣氛,比如加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笑話,讓學生在愉悅中習得。在學生的心中,杜老師會講笑話,是一個幽默風趣又富有激情的人。
杜娟坦言,善于講笑話既跟她的性格有關,也與自己平時讀書涉獵分不開。盡管是工科出身,她的閱讀范圍卻非常“雜”,尤其是喜歡讀文史類書籍,偶爾還會通過一些App聽一些名家的講座。
從教以來,杜娟一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課比天大”的職業信仰,個人的努力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近年來,她先后獲得學校第十屆T-more課堂教學類二等獎、“理工雷科杰出貢獻獎”等,輔導的學生在全國學科競賽中也屢獲一等獎。
上好課,要教書更要育人
每位老師的課堂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最基本的評價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能把課上好,把學生教育好。站穩講臺以后,杜娟思考最多的則是“怎樣更好的教書育人”“怎樣落實好課程思政工作要求”。
盡管十幾歲就離開西安到外地求學,但杜娟身上仍保持著西北人的豁達和爽朗。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杜娟都能夠寬容學生的無心之過,但不會遷就學生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無知無禮。“每一代年輕人都應該比上一代人更有希望,要用愛國奮斗的報國理想引領學生的成長發展。”杜娟說。
“價值引導不能僅靠說教,要立足生活實際,要用生動的事例引導學生,讓學生感悟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杜娟再次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歷史必然,而黨課中教師以小見大富有感染力的授課方式,也讓她重新審視了自己在課堂上教育引導學生的方式方法。
杜娟講授的《通信電路與系統》是電子信息、通信相關專業一門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當有同學感到迷茫的時候,杜娟就給學生講新中國通信70年來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的發展故事,這是一代代人通信人埋頭苦干的結果。“這個過程就好比紅軍長征的過程。我問學生,紅軍戰士在長征的路上看不到終點,只能看到滿天飛雪、前人的腿和后人的頭,這時候要怎么辦?學生告訴我,唯一的辦法就是悶頭再走一段。再多學一點,再堅持一下,可能就學透了。”
“我非常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很享受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知識的快樂,也非常喜歡課下與學生談心。”杜娟說。從2008年至今,她一直擔任新生班主任。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格外關注學業困難和生活有困難的學生……擔任班主任的十幾年里,她春風化雨,亦師亦友,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
誨人不倦,永遠胸懷激情,這或許就是杜娟的教育之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