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北理工紅色基因,科技助力冬奧春晚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走進央視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布日期:2021-06-01 供稿:計算機學院 攝影:計算機學院
編輯:林婷 審核:丁剛毅 閱讀次數: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青年學子發揮專業優勢,5月25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組織師生黨團支部前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觀與交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總控一部副主任葛濤,錄制一部潘樂、張文靜、劉璐寧,錄制二部邵晨,技術業務部汪波、李歡,網絡運行部齊翼,技術規劃研究部袁旭稚、車效文、崔雪,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梁棟、吳羽琛,學生輔導員王柳婷以及十余名學生參加活動。
葛濤對計算機學院師生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總臺國家重點實驗室情況、研究目標及方向以及在視音頻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等,帶領師生參觀5G媒體應用實驗室;潘樂從直播的角度切入,通過管控界面的展示、信號的調度和判斷,介紹了4K+5G、8K+AI技術的應用、超高清IP化制作系統最新研制成果及國產化設備,充分展現了前沿科研成果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齊翼展示了5G技術在超高清電視領域和新媒體領域的最新應用成果,及其在國慶70周年的應用情況。在家庭場景中,汪波直觀地向大家展示了8K電視節目呈現出的超高清晰度,并通過《閃閃紅星》片段修復前后的效果呈現了超高清電視節目AI增強和修復技術,在相應的清晰度下,海浪、巖石等細節場景都可以得到細致的表現。
隨后,計算機學院師生一行來到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晨在8K視聽室區域為大家展示了國慶70周年閱兵片段、首部全流程8K紀錄片《美麗中國說》片段等一系列畫面,用透亮純凈的畫面為大家展現了關鍵場面的拍攝標準以及后期制作的調色能力。從對攝像機、鏡頭、屏幕等極高的質量要求,到對光線柔和度的精準把控,詳細講解了8K超高清制作系統的難點。
張文靜、劉璐寧帶領計算機學院師生前往演播室,在虛擬技術搭建的70年代攀枝花鋼廠以及3·15晚會的場景中,展示AI+VR裸眼3D拍攝技術,帶領大家體驗春晚節目的互動流程,示范真假結合的效果下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這種技術充分打破了屏幕的局限,彌補了屏幕以外的所有畫面,同時保證了相應畫面會隨著攝像機移動維持正確的空間關系。
講解結束后,計算機學院教師與央視工作人員就參觀內容展開了討論,雙方介紹了各自研究方向的基本情況以及相關成果,圍繞自身業務特點進行交流。
參觀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同學們了解自身專業特點,拓寬研究方向,明確發展目標,進一步提升從科技創新到實踐應用的理解。今后,計算機學院將深入挖掘專業優勢,瞄準國際計算機科學前沿,突出創新能力,不斷向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