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紅色故事”點亮思政課堂
——北理工黨史學習教育推出“延安精神”特色思政課
發布日期:2021-05-11 供稿:黨委宣傳部 姜曼 攝影:黨委宣傳部 段煉
編輯:趙安琪 審核:藺偉、劉存福 閱讀次數:【編者按】在全校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為進一步展現廣大師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昂揚精神風貌,推廣全校師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黨委宣傳部推出黨史學習教育系列報道,展現學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良好局面,切實引導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負傷算什么,不過是蚊子叮了一口,快告訴同志們那里有鬼子!......是延安的鄉親們排著長長的隊輸血才救活的我......”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堂上,71歲的王太和正在生動講述著自己的父親、開國少將王耀南親歷過的靈石遭遇戰,課堂仿佛沉浸在當年激烈的戰斗中,學生們被深深吸引。
4月27日至30日,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特別是面向廣大學生開展好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扎實推動“延安精神進校園”,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簡稱“中延會”)聯合推出“延安精神”特色思政課,邀請6位延安革命先烈后代,結合本科生思政課正常教學安排,通過講述生動的紅色故事,“點亮”思政課堂,幫助廣大學生更加生動地學好、學透黨史。本次特色思政課教學還通過網絡直播,實現了校內多課堂同步收看,覆蓋了2020級全體3900余名本科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延安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理工大學作為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1940年在延安創校以來,始終堅持將弘揚延安精神作為自己的辦學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堅定走好黨創辦和領導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紅色育人路”。
2021年,面向建黨百年,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向深入,北理工黨委以中延會延安精神“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進校史館、進學生社團”活動為契機,立足2020級本科生思政必修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精心策劃,推出“延安精神”特色思政課,邀請延安革命先輩的后代,在思政課堂上為學子們講述父輩們的紅色革命故事。
4月下旬以來,相繼有開國少將王耀南之子王太和,長期從事黨的隱蔽戰線工作、中共七大籌委會成員、原中共南方局四川省委秘書長袁超俊之子袁明,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之女郭平英,長期從事黨的統戰工作、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金城之女金戈,抗日英雄李兆麟之女張卓亞,原延安中央醫院醫生金茂岳之女金星6位主講嘉賓,來到北理工良鄉校區為學子們講述“紅色故事”。
作為多年生活在革命先輩身邊的子女,主講嘉賓們不僅直接聆聽過這些動人紅色故事,有的更是親歷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他們多年致力于研究父輩們的革命歷史,在各自的領導崗位上退休后,在中延會的組織下,常年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本次主講嘉賓們為北理工青年學子帶來了《用信仰激勵人生用鮮血染紅黨旗》《為抗戰籌資,出污泥而不染的“紅色資本家”》《抗戰時期我黨的文化戰線工作》《父親金城的延安10年——毛主席統戰法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讓信仰點亮人生——李兆麟將軍女兒講家風》和《延安中央醫院》等精彩的紅色故事。
“邀請革命后代講述紅色故事,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樣態,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增設這一教學環節時,十分注重課程的政治引導功能,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領悟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內涵認識,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北理工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楊才林這樣談到。
“敵人只要用腳踹門,地雷就炸”“為革命節約每一個銅板”“在香港如數上交我黨幾百萬美元的流動資產,個人只帶回半顆假牙”“中央醫院治愈率高達96%到99%”,生動的講述,感人的回憶,一個個紅色故事不僅讓黨史學習立體豐富了起來,主講嘉賓飽含深情的講述,更讓學子們的心靈為之深深觸動。“北理工思政課采用專職教師講授知識體系、革命先輩后代講述‘紅色故事’新模式,不僅讓學生對知識和道理掌握得更加扎實,更為重要的是讓真摯的情感觸及學生們的心靈,‘情理’交融讓紅色基因入腦入心。”北理工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存福這樣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當聽到王耀南將軍在戰場上被炮彈炸傷,卻只做些簡單處理就繼續投入戰斗,他那種堅定跟黨走和為爭取民族獨立的堅定理想信念,令我非常震撼!”來自經管書院的2020級本科生竇澤鈺說。課堂上的交流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紛紛表示了對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崇高敬意,分享著自己對“延安精神”理解認識。“紅色故事、紅色基因,光靠我們講是遠遠不夠的,更要靠你們青年人一代一代傳下去。”課堂上張卓亞深情地對同學們說。
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北京理工大學發揚優良傳統,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聚焦師生特點,創新方式方法,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厚植愛國情懷,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