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品德、勇于創新,北理工校長姜瀾院士講授思政課
發布日期:2024-11-28 供稿:馬克思主義學院 攝影:黨委宣傳部 李新宇
編輯:臧瑞楠 審核:張艦月 閱讀次數: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11月27日,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姜瀾走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人生啟示:錘煉品德、勇于創新》為題,為2024級本科生講授思政課,來自特立書院徐特立英才班和求是書院物理學方向的130余名學生聆聽了課程。
姜瀾表示,大學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同學們要錘煉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道德修養,增強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勇于創新,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他圍繞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對待優秀道德文明成果的態度以及道德實踐等問題,結合學科專業知識,為同學們講授了一堂生動鮮活、內涵深刻的思政課。
姜瀾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以辯證唯物主義視角對自然世界基本規律的哲學內涵和帶來的現實效應進行了深刻剖析,層層遞進、深入淺出地分享了對“有序與無序、部分與整體、獲得與失去”幾對辯證關系的理性認識,帶領同學們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自然科學的偉大定律中,發現對個人成長及社會發展的有益啟示。
姜瀾通過案例分析,揭示個人與社會的對立統一關系,強調社會是人們相互交往的產物,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人生的內容與社會活動密不可分,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引導同學們在追求成長發展的同時,注重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為他人服務、為人民服務。他對大學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給予解答指導,引導同學們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和積極的道德實踐貫通結合起來,立德修身、行穩致遠。
姜瀾通過引用發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論的經典案例,剖析了失敗與創新的辯證統一關系,闡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科技創新對于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他強調,廣大學生要牢固樹立改革創新的自覺意識、增強改革創新的能力本領,為占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高地做出應有的貢獻。
姜瀾強調,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奮斗和創造者,勉勵廣大同學要聚焦大時代、大使命、大突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長為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具有“延安根、軍工魂、領軍人”品格的領軍領導人才。
在近2個小時的課程中,姜瀾旁征博引、娓娓道來,一組組詳實的數據、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同學們深受啟發。同學們紛紛表示,姜老師的講授思想深邃、內涵豐富,讓他們對學習生活有了更為明確且堅定的信念和目標,未來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