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北京書院與新工科聯盟、華為共同舉辦“聚中國創造之力”首場報告
發布日期:2019-04-19 供稿:北京書院 攝影:黨委宣傳部 徐思軍
編輯:常怡 審核:張振華 閱讀次數: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按照北京理工大學“SPACE+X”(寰宇+)人才培養改革總體規劃要求,北京書院于4月14日在北理工良鄉報告廳攜手新工科聯盟、華為共同舉辦“聚中國創造之力”首場報告會。會議邀請到新工科聯盟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陳鐘教授,華為中國區智慧城市總監章玲女士分別作題為“全球信息化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變革”“中國創造之智慧城市”主題報告。會議由北京書院副院長鄭軍教授主持。
北理工教務部副部長林海教授代表學校致辭。林海誠摯歡迎各位專家、新工科聯盟以及華為企業領導蒞臨北理工。他在致辭中講到,為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以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需要,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站在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北京理工大學作為首批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的高校,秉承“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基因,具有高度的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應對變革與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提出“SPACE+X”(寰宇+)人才培養改革總體規劃,積極申請建設新工科專業,全面開展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協同育人工作,立德樹人,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
陳鐘教授在“全球信息化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變革”主題報告中分別從計算的本質與信息社會的演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關系,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抓住機遇、迎接產業變革等方面,系統地詮釋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帶來的“人-機-物”新型賽博化融合的新生態。他指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大環境下,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國在互聯網服務業領跑世界的同時,如何在核心技術等多領域實現引領態勢,中國創造將走向何方。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陳鐘教授指出高校要不斷探索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創建面向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范式。他鼓勵北理工學子勇于迎接挑戰,不斷開拓創新,成為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
章玲在“中國創造之智慧城市”主題報告中從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演進、中國智慧城市的規劃建設、華為智慧城市建設案例等方面生動形象地闡述全球尤其是中國不斷深化城市改革,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相融合,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維系城市運行的“超級大腦”,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她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深圳龍崗匯數、惠民、惠治的智慧城市整體架構,青島城陽土壤數字化、過程智能化的農業+智能的智慧城市建設,天津泰達AI引領、四維創新的智慧大腦IOC中心等華為創造的智慧城市,提出華為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愿景和使命。
新工科聯盟副秘書長計衛星、華為中國區培訓與認證部校企合作總監羅靜、北京書院院長張振華等領導出席。全校200余名師生聆聽“聚中國之力”首場報告,并與報告嘉賓進行現場互動。